瘀血发热治验论文_蒋沁霖

瘀血发热治验论文_蒋沁霖

徐州杏林保安堂 蒋沁霖摘要:徐州杏林保安堂: 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关键词:瘀血发热;治验;病例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WJK

本所的由来,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据传三国时期吴国有位神医董奉,医德医术很好,医好病人从不收回报的礼品,只求病人为他种几株杏树,数年后,就成了一个好大的杏树林。后来常用“杏林春满” "举满杏林”等语称颂医家。

1瘀血发热治验的历史由来

“保安堂”是神话传说《白蛇传》中许仙开设的,他不图名利,不分贵贱,兢兢业业,为广大群众治病,深得人们的好评。中医泰斗吕炳奎愿蒋大夫能如董奉那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像许仙那样全心全意济世救人,欣然提笔,为本所命名“杏林保安堂”。蒋沁霖大夫自幼习医,师承山东名老中医王吉霖,潜心学习中医内科杂病,深得真传;受湖北省名老中医汪鹏程和丰县名老中医岳洪杰的精心栽培,学习针灸、妇科;后又受吕炳奎、巫君玉等名医的悉心指点。

他深感中医博大精深,更是“刻求古训、精勤不倦”,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他不断推陈出新,灵活运用本富的临床经验,对各型肝炎、肾病综合症、肺结核、血液病、妇科病等有独特的疗效,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瘀血发热症甚多,小儿成人都有,唯小儿最多,妇人次之,男子较少,医者多好误诊,余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治好无数。凡小孩发热一日数阵,时热时凉,或上午热轻,下午热重,或白天不热至夜里发热,医见热多认为是感冒,用发汗退热药不效,改用辛凉解热又不效,继以甘寒清热或苦寒泻热,总不能退其热,不知是瘀血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以下即可病例

例(一):

丰县北关曹芝凡,女,七岁,患发热症,上午热轻,下午热重,初请中医孙大夫诊治,用银翘散无效,改用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均无效,改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亦无效,求治于余。诊治时间: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诊其脉数,舌苔白,精神尚好,虽发热,外无可表之症,亦无可清之症,七日以来热不退,食不下,腹不胀,只是胸下闷,长吁短叹,此瘀血症也。遂用血府逐瘀汤减生地加丹皮6g,虻虫10个,一剂热退,思食,两剂愈。

例(二):

刘小兴,男,3周岁,住丰县刘庄,于一九七八年三月八日诊。患儿发热不退,上午热38.5度下午热39.5度至41 度,初在徐州儿童医院治疗,用盐水加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治之,十九天以来不能退其热,面微黄,精神尚好,知是瘀血为患,遂以血府逐瘀汤减生地加青皮,鳖甲,丹皮,三棱,莪术,丹参服三剂热退,食欲虽增尚不够满意,又加大黄3g服一剂食量大增,从此痊愈。

例(三):

城北关小王楼村王荣兰之子王小茗四岁于一九八零年十月五日诊。患儿发热不退,住徐州儿童医院治疗,二十九天以来计输液二十九天,所有消炎之药都用过,始终不能退热。余诊之,上午热37.5.度渐渐上升至下午热至40度,面微黄,精神尚好,针刺手中指节横纹出粘液,知为瘀血症,遂用治刘姓血府逐瘀汤减生地,加青皮、鱼甲、丹皮、三棱、莪术、丹参之方,服一剂热轻,二剂热退,三剂痊愈。吃饭正常,回家后又服三剂,嘱其节饮食,从此愚儿健壮。

结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盛为潮热,是"但热不寒"里常见热型之一,《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提到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

参考文献:

[1] 赵冬耕. 从瘀热初探肝癌诊治[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8).

[2]梁勇,邓倩倩,叶丽红. 凉血化瘀法在治疗肝癌中作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论文作者:蒋沁霖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瘀血发热治验论文_蒋沁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