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王艳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王艳琴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施教手段。恰如其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求知欲望,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处切入

就是说问题的切入要选择在教材中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教师要在掌握大纲、吃透教材、不断钻研的基础上,根据整体性教学原则,设计出一个或几个主要问题,统领一篇课文的教学。

1.从问题切入

有时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眼”,也是窗口。教学时可以利用文题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提问。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相和》一文可设计如下问题:“将”、“相”是什么意思?“将”与“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开始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么和好的?只要这几个问题一搞清楚,课文的主旨就明白了。

2.从中心切入

中心意思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中心词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它有时统领全文,有时则是全文的总结概括。围绕中心设计问题,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迅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可以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为突破口,由点带面牵动全篇。

3.从重点切入

按照课文的训练重点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能让学生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初读《草船借箭》一课,可引导学生思考“神机妙算”的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赞同诸葛亮?诸葛亮神在哪几个方面?

4.从单元主题切入

从单元主题设计问题,不但能从整体感受一单元的重点,而且也能感受到每一课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学《塞北江南》这一单元时,可设计“塞北江南”指的是什么地方?围绕它选了几篇课文?你能说说每篇课文的内容吗?那你喜欢江南还是塞北?

二、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处着力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凝聚学生的思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时, 着力使学生的想象翅膀展得更开、飞得更高。

1.从“发散点”着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进行发赛思维训练。课文的情节是引导学生的发散点。例如《跳水》一文,可问除了跳水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比较,说明理由。其实这是由“发散”到“集中”的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了船长的机智果断,而且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从“矛盾点”着力

在小学课文中,有不少是借助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的特点。貌似矛盾,实则统一。教师可以抓住矛盾,引导学生去争辩求解,从而清除矛盾。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从“空白点”着力

由于表达的需要,不少课文往往留有“空白点”,或是在文章中间蕴含丰富的内涵,或是在文章结尾,言尽而意无穷。教学生,教师抓住那些空白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凡卡》一问,可问学生:凡卡的爷爷能否接到他的信?若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其命运会怎么样?若凡卡逃出来又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今后进行续编、改编课文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上看出课堂提问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引导下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在对教材透彻了解,对学生十分熟悉,对提问艺术娴熟的基础上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思维不断受到启发,知识不断被深化。学生进而在学习上由量的积累升华为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从而进入“有效教学”的境界。

论文作者:王艳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王艳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