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社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论文_曹栋

让品社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论文_曹栋

山东省平度市蟠桃小学 266700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品德与社会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从教学实践中可知:来自于生活的“源头活水”会使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本着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每一节课都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例,从而在生活中感悟、体验、理解品德与社会课所讲述的道理,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课后活动、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并真正内化为行为规范,为现实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情境创设,展现生活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生活体验。如在《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的教学中,一开课,我就运用课件展示了一系列从孩子出生到上学,爸爸妈妈给孩子喂奶喂饭、教孩子走路、给孩子洗衣做饭、陪孩子玩耍等等感人画面,配上深情的旁白、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温馨的日常生活情境,通过一件件饱含父母关爱的平凡小事的启发引导,催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亲切回忆,唤起他们在内心深处对爸爸妈妈无私、忘我地关心、爱护自己的记忆,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爸爸、妈妈的爱是那么平凡而熟悉、亲切而无私,感受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自己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唤起他们对爸爸妈妈的爱,从而引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大胆地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录像等引入课堂,活化了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创造教学手段设置课堂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交流的状态,让学生七嘴八舌,标新立异,展开想象的翅膀,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如在《当火灾发生时》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大兴安岭火灾”以及一系列工厂、商店、居民区等发生火灾的录像,然后讨论一下由这场大火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看到录像中烈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森林、整个楼区,顿时被这熊熊烈火所吸引、所震惊,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火场,讨论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火灾的可怕、火灾的危害以及预防火灾的重要性,这比老师只是泛泛地讲,更能吸引学生,教育效果也更好。

二、角色扮演, 感悟生活

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自身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三、开展实践, 回归生活

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变他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因此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使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总之,教学中要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把品德课程的主题溶入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论文作者:曹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让品社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论文_曹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