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2006-2015论文_向进星

向进星(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区麻风近十年疫情研究及工作开展情况,便于针对性的制定我区麻风病防治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结果:2006-2015 年花溪区累计发现新病人16 例,2015 年发现率0.16/10 万,患病率0.80/10 万。结论:围绕花溪区2011-2015 年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加强各项人群调查,主动发现病人,最大限度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规则治疗病人,有效控制传染源,减少病人2 级畸残率的发生,保护麻风病人劳动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花溪区;麻风疫情;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85-03一、前言作为麻风疫情掌控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其疫情分析对于疫情的掌控有着关键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花溪区麻风疫情的掌控力度,从而有效优化其防治的效果。本文从介绍疫情分析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疫情分析1.麻风病疫情分析花溪区作为全省麻风病高流行县之一,自有记载以来,全区2镇7 乡18 个社区服务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10 年来,特别是2011-2015 年开展消除麻风病危害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以来,全区的新病人发现力度逐年加强,累计发现麻风病人18 例,其中新发16 例(多菌型14 例,少菌型2 例),复发病人2 例,为多菌型;累计治愈病人13 例,其中失访3 例、停药1 例。

(一)花溪区麻风病流行情况近5 年来,本区累计发现病人11 例,其中新发10 例,复发1例;现症病人数由2010 年的4 例上升到2015 年7 月的5 例,原因是其中1 例为行政区划扩大后,新区域的流动人口,1 例因药物反应停药,均是客观原因。我区麻风患病率由2006 年的 0.91/10 万下降到2015 年7 月的0.80/10 万;因2006 年-2010 年,我区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影响我区麻风防治整体疫情控制,出现波动,2011 年后我区麻风发现率、患病率总体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见表1、图1)。

四、结果通过实行《花溪区2011-2015 年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密切接触者检查、线索调查等工作,2006-2015年花溪区累计发现新病人16 例,2011 年后我区麻风发现率、患病率总体呈平稳下降的趋势,2015 年发现率0.16/10 万,患病率0.80/10万。基本达到国家消除指标总体要求,但是针对某些具体工作指标与国家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结论(一)、工作成效:通过加大对各类重点人群的医学检查力度,我区新病人发现数逐年增加,早期发现工作力度有所提高,Ⅱ级畸残率有所下降,有效地减少了传染源对健康人群的传染危害,疫情得到一定控制。

(二)通过开展调查工作及疫情分析发现,存在主要问题有:1、队伍建设问题:麻风病防治工作重心在村、乡级医务人员,我区基层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尤其是乡村医生工作任务多,其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对我区麻风病防治工作水平有明显影响。

2、社会歧视问题:我区麻风病分布特点是好发在边远农村的边远少数民族村寨如高坡五寨、枇林、云顶、平寨、马铃等地方,而这些地方社会歧视十分严重,麻风病发现及防治工作就算有村委村干部支持但仍得不到村民的支持和理解,病人害怕医务人员上门检查,同时拒绝就医现象也存在,社会歧视现象依旧存在。

3、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务工农民涌向城市和发达地区,造成病人的流动性强,给病人的随访、监测带来一定难度;综上所述,加强对麻风疫情的研究分析,对于其防治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疫情分析的重视程度,加强疫情监测,注重其整体性与可靠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规则治疗病人,有效控制传染源,减少病人2 级畸残率的发生,保护麻风病人劳动力,提高其生存质量,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1] 李雄,杨军.云南省2001 年麻风疫情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19):88-89.[2] 张柱明,刘淮.云南省2001 年-2008 年麻风流行趋势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02):58-6O.作者简介:向进星(1982-5)女 四川 本科 医师 主要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

论文作者:向进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花溪区2006-2015论文_向进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