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拉汉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_突厥论文

简论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维吾尔族论文,王朝论文,诗歌论文,时期论文,喀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I222

9-13世纪,以喀什噶尔和巴拉沙衮为首府的喀喇汗国(893-1212年)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维吾尔新文化、新文学。当时,王朝突厥语(哈卡尼亚语)亦即官话已经形成。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又与哈卡尼亚文学语言紧密联系,故又称为“哈卡尼亚文学”。在整个喀喇汗国时期,文化灿烂,诗人学者辈出,尤其以诗人兼思想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和语言大师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二人最为著名。其作品《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辞典》更是优异的代表作,堪称喀喇汗王朝的双璧。“可以这样说,维吾尔古代文学自有了这两块丰碑之后,才真正迈上了康庄大道,趋于成熟。”

《福乐智慧》是一部最杰出的古典长诗。长诗有13290行,由2篇序言、85章正文和3个附篇组成。长诗的作者是巴拉沙衮(唐朝时称碎叶城)人优素甫。作者成书于回历462年(公元1069-1070年),作者把它献给了喀什噶尔执政者东部王朝副可汗“桃花石布格拉汗”,遂荣膺“哈斯哈吉甫”(可靠的御前使臣)称号。

《福乐智慧》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了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把现实与理想、感情与理念、形象与抽象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部长诗以4个主要人物: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的儿子贤明、贤明的亲戚隐士觉醒,分别象征公正、福祉(幸运)、智慧和知足(来世)4种主要美德,以他们之间的对话作为长诗的主要部分,用以宣讲自己的教喻,从而全面地讲述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种形式的作品是崭新的,完全是优素甫的卓越创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资治通鉴》式的劝喻长诗,也是一部戏剧特点很鲜明的诗剧。

《福乐智慧》的诗剧内在结构的模式如下:

序言——情节——矛盾冲突——结尾

长诗第11章可以说是“序”,介绍了作品内容、人物特点和作者的心态。第12-38章是诗剧的情节展开部分,介绍了日出国王需要人辅佐执政,月圆毛遂自荐,受器重,任大臣。月圆病逝,其子贤明继任大臣。第39章——71章是诗剧的高潮部分,国王三请隐士觉醒出山从政,连遭拒绝,国王、贤明大臣与隐士觉醒之间观点对立而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第72-75章是诗剧的尾声部分,觉醒病故,日出国王与贤明大臣反躬自省,作者的感慨。

《福乐智慧》鲜明的戏剧特点还表现在叙事时态为现在时,向读者展示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剧中人物通过对话、问答形式表明各自的政治主张、为人处世的观点和思想感情等。作者塑造人物时还依据人物特点及情节发展需要为人物设计了相应的动作。另外,诗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景很集中,只限制在国王的宫廷、贤明的住所和觉醒隐居的山林这样三处。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将诗歌与戏剧巧妙地结合,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哲理性诗剧形式,显示了维吾尔族文学走向成熟,也对后来维吾尔族及中亚各民族叙事诗戏剧化倾向的形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福乐智慧》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单纯而丰富、高度艺术概括上面。一是人物单纯,二是情节单纯,三是结构单纯。在长达13290余行的长诗中,主要人物只有4个,他们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含义。通过4个人物反映了喀喇汗时代的意识形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法度、伦理道德、哲学、安邦治国等问题的观点,抒发了诗人忧时伤世的情感,具有相当深广的艺术概括力,达到了单纯而丰富的典型化的艺术目标。

《福乐智慧》在创作中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又高度体现了建立福乐世界的理想主义思想。诗人通过作品中人物之口阐发如此激烈的意见:“国君啊,你好比一位医生,庶黎们的病痛需要你医治。有的人备受欺凌压榨之苦,有的人据拮穷困,满怀愁绪。有的人无食,有的人无衣,有的人愁肠百结,呻吟痛哭。你看,医治的药方就在你手里,愿你做医生,使他们药到病除。倘若你不医治他们的病患,你就对庶民犯下罪愆。真主在来世会向你问罪,你要准备回答,快把罪过赎免。”又如:“国君啊你仔细看看自己,为一己之身积蓄了多少财富!海中的珍宝对于你无穷无尽,海底的珠玑对于你无尽无已。褐色地层中的金银财富,你都要掘取来填充宝库。山间麓底埋藏的奇珍异宝,国君啊你还挖得不能知足。你征收大地上结出的粮谷,用来装满你的粮库。飞禽走兽,还有水中的游鱼,严君啊,无一从你手中逃出。骏马宝骥充斥于御厩,你的欲壑无填平之时。你的猎鹰使飞禽难以飞翔,你的猎豹猎犬使走兽绝了踪迹。你使有父者失去了父亲,你使有母者沦为孤儿。世间万物对你无穷无尽,英主啊,你的寿命却有尽时。”由此,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英勇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和具有深邃哲学思想的伟大诗人形象;对封建汗国的最高统治者敢于发出如此呼声,只有优素甫这样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伟大思想家才能做到。

《福乐智慧》中,作者熔形象、思想、感情于一炉,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艺术地表现了深刻而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内容。

诗人在“附篇之一”中这样写道:“伤哉!青春消失了,好似行云;生命消失了,迅如疾风。我本来具有玫瑰般的红颜,如今却像番红花枯黄凋零。”直抒胸臆,叹息青春的消失,浸透了诗人悲凉感叹之情。

诗中这样写道:“麝香般的乌发落满了白霜,满月般的面庞布满了皱纹。白桦似的身躯像箭一样挺直,如今却驼背弓腰好似弯弓。”这里的“麝香、乌发、白霜、满月、皱纹、白桦、箭、驼背、弯弓”等将诗人“老”的形象更加具体化、明晰化了,加强了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在第16章“月圆向国王阐述幸运的实质”时这样写道:“月亮刚出生,好似蛾眉,一天天丰满,悬挂高空。当它成了圆月,光照宇宙,世人因它而得到了光明。你瞧,当它团而升,又日渐消损,失却美容。当它光芒黯淡,从天边消失,又重新出生变虚为盈。”这里诗人向读者展示的虽然是月亮有圆有缺的自然现象,但是很容易使人把月亮的圆缺跟人生幸运的无常联系起来,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诗人用生动的形象而不是用抽象概念来表达思想,使思想渗透到形象中成为思想的美饰。鲜活可感的形象会为读者驰骋想象、深入思考留下广阔的余地。

长诗中诗人还运用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说理、状物写景,从而使整个作品内容深邃、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新颖独特,颇具民族特色。

关于“智慧”,诗人这样写道:“智慧貌似青年而举止老成,哪儿有智慧,去把它抓紧。它年轻时可爱,年老时持重,它性情和善,为人造福无尽。智慧是明灯,给盲人赋予眼睛,它赋予哑人以语言,死人以灵魂。”

在“贤明论国君应具备的条件”时这样写道:“你的话真实可信,真言好似麝香般芳香。国君的身世要纯正高贵,要英勇无敌,有狮子的勇气。优秀的品行多么美好,它好似衣食养育世人。匆忙而为之事是夹生之饭,谁若吃了生饭定会得病。暴政似火能毁灭一切,艮法似水使万物滋生。言而无信者危害他人,危害他人者即是畜牲。人君还需要英勇无畏,有勇气才能抗御敌人。狮子若作了狗的首领,狗会变得像狮子般勇猛。狗若作了狮子的首领,狮子会变得像狗一般无能。刚愎自用于人是一件重负,刚愎自用者好比被缚的马驹。敌人办不到的他能办到,他和敌人有何差异?千万种美德集于一身,远离卑劣不良的行径。这样的君主是人间的精英,他好比满月般放射光明。国君头高如塔,脖子像细绳,智者不相信他会安宁。王位好比头上的钢刀,时时都威胁着国君的生命。”这里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提出合格的国君必须是人间精英,具备千百种美德,要有超人的智慧,狮子般的勇气,处事公正,言而有信,避免暴政,造福庶民如满月般光照人间。否则,头上的钢刀时时会威胁自己的生命。

关于论述“将领应具备的条件”时作者写道:“拼搏中要像豹子膂力过人,战斗中要像老虎强悍勇猛。要顽强如野猪,力大如野狼,要暴怒如牦牛,勇猛如棕熊。要像狐狸一样狡猾奸诈,要像公驼一样牢记仇恨。要像山鹰一样目光锐利,要像喜鹊一样灵活机警。要像雄狮一样威严凶狠,要像猫头鹰一样彻夜清醒。”这里诗人形象生动地从多方面加以烘托渲染,从不同角度描写将领必具的品行,使读者感到一股强烈的古代维吾尔社会的生活气息、民族气质和审美情趣并深受启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长诗的格律问题。诗人几乎通篇采用阿鲁兹诗律的“木台卡里甫”格式写成。阿鲁兹诗律是指诗歌结构中以长短音节的组合并按特定的次序相互变换交替为基础构成的诗歌格律。也是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首先从阿拉伯、波斯文学中移植到维吾尔古典诗歌中,是惊人的杰出创造,对以后的维吾尔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后的古典诗人如艾合买提尤格乃克、鲁提菲、赫尔克提、纳瓦依、阿不都热依木尼札里等在其影响下,继承发展了这种诗歌形式,他们留给后世的作品大部分也是以阿鲁兹诗律写成的,阿鲁兹诗律更是现代维吾尔诗歌的主要形式。

阿鲁兹诗律的木台卡里甫格式如下:每行诗由十一个音节组成,分四个诗节(短长长—短长长—短长长—短长)排列。每两行为一联,押相同的脚韵。阿鲁兹律诗跟汉族格律诗相似,诗节中长短音节配合规律也与汉诗中的平仄规则相似。因此,长诗《福乐智慧》结构匀称,音节整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极富音乐性。

总而言之,《福乐智慧》这部长诗是11世纪维吾尔文学中,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技巧的作品。它不仅当时在喀什噶尔一带,而且后来在整个中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维吾尔文学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突厥语辞典》是一部以阿拉伯文诠释当时的突厥语(主要是维吾尔语)的辞典,成书于1072-1074年。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生于喀什噶尔乌帕尔乡阿兹克村(属今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辞典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主要叙述编书的缘由、体例、文字结构,诸突厥部族地理分布及方言特点等。第二部分为正文,共收词7500多个。每个突厥语(古代维吾尔语)词汇用阿拉伯文释义,并引证作者实地调查而得的大量语言材料。其中有约300左右的文学片断,即古代突厥语各部族的民歌、诗章、铭言、谚语、历史传说等,具有极高的文学史料价值。这些文学片断多数是民间作品,少量是文人作品,题材具有多样性,因而为研究古代突厥语部族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和民俗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11世纪各突厥部落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辞典》现存的惟一抄本共638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伊斯坦布尔发现。1917-1919年土耳其首次刊布三卷铅印本。1939-1941年土耳其文译本出版。1960-1963年在前苏联塔什干出版了乌兹别克文译本。本世纪70年代前苏联出版了俄文全译本,美国出版了英文本。1981-1984年,我国新疆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新疆社科院语言所完成的现代维吾尔文译本(三卷)。

《辞典》中引用的文学作品,分散收录在辞典的部分词条下,按照它们的内容、形式、韵律进行整理分类,除英雄史诗的片断(挽歌)之外,其他可分为:劳动狩猎歌、战歌,描写大自然的春歌、夏歌、习俗歌、情歌以及文人们关于道德品行、民族传统的教诫性诗作片断。其中有3/4的是四行诗,多为七音节(4+3),第1、2、3行押韵(aaab);双行诗只占1/3,多为十一音节或十二音节。这些文学作品的片断内容深广、形式多样,是纯正成熟的维吾尔语言的代表作品。同时表明了当时维吾尔文学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艺术水平的高超。

《辞典》所载劳动狩猎歌谣,反映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描绘了劳动人民在战胜自然、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情景和胜利的喜悦、欢乐之情,以此讴歌了生产劳动的伟大意义。例如:“让青年们出外干活,让他们去采集野果;去捕捉野马黄羊,让我们欢庆胜利多么快乐!”“让他们骑马去打猎,调驯得烈马性情温和;放开猎犬去追捕黄羊,但愿它能把猎物捕获!”“让他们架着鹰去打猎,嗾使猛犬去咬猎物;用石头打倒狐狸猪猡,让我们为此唱首赞歌!”

《辞典》中关于自然季节的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它们和劳动歌谣相当接近。虽然是自然景象的描写,却蕴含着把自己的劳动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起来的劳动者的情愫、感触。例如:描写春天景色的歌谣:“冰雪消融了,百花开放了;草原铺上了绿色地毯,变得像天堂般美丽。”“飞鸟飞虫苏醒了,看他们成对又成双,成群结队地遨游飞翔,再也不往洞穴里躲藏。”又如描写春雨的歌谣:“月亮带上了晕圈,白云在天边出现;云朵在你追我赶,雨点儿纷纷飘洒。”“雨点儿在纷纷飘洒,像一道帏幕高挂天边;山峦戴上了白絮帽子,山洪咆哮,滚滚泛滥。”“雨点儿纷纷飘洒,鲜花朵朵开放;雨似珍珠撒满天,花为檀麝放清香。”这里表达了牧民们的欢乐和对于给草原带来繁荣景象的春天、夏天、春雨的喜悦之情。

《辞典》中以“冬春论战”为题材的一首歌谣尤其引人注目:“冬天和春天发生了纷争,一个对一个斜瞪着眼睛;看他们一步步相互逼近,这一个想把另一个战胜。”“冬天对春天发出了狂吼:‘疾病在我的季节里逃走,人们和牲畜在冬天里长肉,看它们一个个长得滚瓜流油。在我的季节里瑞雪飘飞,麦黍就靠它把芽儿抽;害虫在冬天销声匿迹,等你一来它们就抬起了头。蝎子在你怀中苏醒,还有毒蛇苍蝇和蚊虫;看它们成千成万数不清,翘起尾巴蠢蠢游动。’”“春天和冬天誓不相容,看它拉开了辞令的战弓;集结队伍摆开了战阵,箭已上弦要把对方命中。在你的季节里大地结冻,穷苦人冻得瑟缩发抖;十指痉挛伸张不开,靠一把火来暖和双手。金丝雀见了你远远逃走,燕子在我胸怀里嬉游;夜莺在我身边歌声悠悠,看他们对对双双多自由!骏马在春天里容光焕发,吃了青草膘肥体壮;伯克们又有了好马骑,马群里你嘶我咬闹嚷嚷。”最后,春天战胜了冬天。

《辞典》里收录的歌谣中,表现劳动人民纯洁、真实、忠贞、深挚的爱情等人类美德以及反映人民生活习俗的作品占较大比重。这是当时的文学中直接反映现实的倾向占据主流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我心灵的明灯远去他乡,把我的魂灵儿也带在她身边;如今不知她在何方?叫我夜夜合不上双眼。”“情丝把我周身萦绕,扯不断心头无穷的烦恼;我的心儿跟着她去了,我的脸啊变得枯焦。”“我悲泣着到处飘泊,心头的创伤又增添了;我把失去的幸福寻找,血泪啊像雨水般滚抛。”“你俘虏了我却又逃走,你信誓旦旦却又改口;我的眼泪汇成了湖,湖水里鸭子在嬉游。”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辞典》收录的歌谣中占显著地位的“战歌”,大都是当时发生的战争的真实反映和艺术再现,它们和古代英雄史诗一样,中心主题是对美雄主义的颂扬。因此,在这些作品里充分使用了塑造英雄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等,以此歌颂了英勇无畏、乐观主义、豪情壮举。例如:“我们像狮子般吼声震天”,“我们像鸟儿迅疾飞翔”,“我们像洪水奔流不停”。“好汉们个个怒发冲冠”,“我怒不可遏地冲向敌寇”,“一团怒火在胸中燃烧”,“战刀被血濡染难装进刀鞘”。“战马奔驰,四蹄迸发火花,点燃枯草,草原在燃烧。”

如果说这类战歌是当时或更早的时代产生的英雄史诗的片断,那么以劝喻教诫为主题的富有哲理意义的片断,则是当时书面文学的摘录。例如:“孩子们,听我劝诫,要努力追求美德;要成为博学之士,把知识在人间传播。”“要认真钻研学问,莫要骄傲吹嘘;无知而自夸的人,终会招来耻辱。”“莫把河里的流澌当成珍珠,莫把别人的赏赐当成财富;莫要去追求虚妄的东西,此乃是先哲们所不取。”“在黄金的季节——夏天,要做好严冬的准备;日日夜夜过去了,岁月在飞快的流逝。”“要时刻注视着敌人的动静,他要来了,你就以利剑相迎。”“处事切忌急躁,要多方考虑周到;性急人用燧石取火,反会把灯芯烧掉。”“当鹰看到了猎物,立即从天空扑下;好学之士听到了教诲,立刻铭记在心上。”“当遇到了困难灾害,它会过去,要加以忍耐;须知世事原本如此,莫要为此把自身毁坏。”“要和你的伴侣和睦相处,且莫再把外人贪图;精心地看好家鸡吧,别再去猎取荒野的山鸡。”

总而言之,《突厥语辞典》中收录的300多段诗歌和大量的谚语、格言,以极深广的内容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和作家。这些作品使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想像力丰富,形象鲜明,显示了喀喇汗国时代维吾尔文学的高度发展和诗歌艺术的完美。

9世纪末到13世纪初,维吾尔等突厥民族在新疆南部和中亚地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并且接受了伊斯兰教。这个王朝由于和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在宗教信仰上不同,因而在文化发展上各有特点。喀喇汗王朝的维吾尔等突厥民族一方面吸收了传统的回鹘文化,一方面又吸收了波斯、阿拉伯的文明,这个时期形成的突厥—回鹘语书面文学,正是新的突厥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喀喇汗王朝的鼎盛时期,法制比较严明,社会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当时王朝东部的中心喀什和巴拉沙衮等城市,经济和文化欣欣向荣,诗人、学者、医师、星相家以及来自东西方的各族商人云集荟萃,一时使突厥伊斯兰文化放出了绚丽的光彩。11世纪中叶,出现了优素甫哈斯哈吉甫所著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维吾尔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巨著《突厥语辞典》也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但是到了12世纪后半叶,喀喇汗王朝不断受到战乱的影响。巴拉沙衮被西辽(黑契丹)占领作为都城,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属国,迁都喀什。到了13世纪初乃蛮的屈出律又夺取了西辽的政权,直到蒙古军队进入以前,乃蛮人一直统治了喀什等地,对伊斯兰教进行排斥,甚至禁止。连年的战争使这些地区生产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受到严重扰乱,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局面使得人民包括虔诚的穆斯林都向往前一时期比较安定富裕的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又一古典书面语名著《真理的入门》(有的抄本题名为《真理的献礼》)。这是一部长篇劝诫诗,主要阐述维吾尔等突厥民族的伊斯兰教伦理学。作者自称这本书是献给喀喇汗王朝官员埃米尔木合木德。作者原名为阿合买提,是个盲诗人,家乡在尤格乃克(今阿图什境内)。后人又称他阿合买提尤格乃克。据研究这部作品于13世纪初写成。当时相当于喀喇汗王朝的衰落时期,所以作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真理的入门》用喀什语写成。全诗共14章,484行。整个作品采用了当时突厥伊斯兰著作中常用的体裁形式,分引子和正文两部分。引子包括赞颂真主,赞美先知至圣,赞颂圣门弟子,赞颂官员埃米尔木合木德并说明写作目的。引子之后开始正文,结束处还附有作者的有关说明。

《真理的入门》是步《福乐智慧》后尘写成的一部劝喻长诗。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洗炼的语言向人们灌输知识和文明的重要。他所继承的是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等重视知识的伟大传统。他以诗的形式阐述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哲学观点,阐述作为一个穆斯林善士应具备的修养品行。他鼓励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反对贪婪吝啬,骄傲自大,说谎吹牛,好逸恶劳;提倡敬老扶幼,多交朋友;赞美慷慨助人,宽容大度,言谈有度,和蔼有礼等。虽然长诗的基本内容出于伊斯兰教的伦理观念,但是其中一部分内容包含着历代维吾尔族人民长期积累的优秀道德成果,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公德。这些珍贵的成果是有继承性和民族特点的。这是长诗中应批判吸收的精华部分,也是一些警句广为流传、至今为群众所喜爱的原因。

诗人推崇科学文化,赞赏追求知识的人,他强调说:“知识开辟通向幸福之途”,“有知识的人是最有价值的金币”,而“愚昧无知是不值几文的小钱”。他形象地说明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人之需有知识,正如骨之需有骨髓;骨之贵于骨髓,人之贵于智慧。无知的人有如无髓的枯骨,无髓的空骨谁也不屑一顾。”“对无知者真理的语言也索然无味,他们觉得谆谆教诲只是无益的空话。”“任何污诟都能洗刷,使之变得干净,惟有愚昧这种污垢,你无法将它洗刷。”

诗人认为:“语言是礼貌和道德之首”,人应该慎言:“把你的舌头禁锢起来,免得碰碎了你牙齿”,“爱饶舌的嘴是最凶恶的敌人”,“嘴巴不严谨,大祸会临头。”诗人提倡:“真话能使语言增添光彩;说谎千万不可沾边。”“真话是蜂蜜,假话像洋葱;与其让洋葱辣口,何不吃蜂蜜香甜。假话是病根,真话是药物。”

诗人提倡文明、诚实、正直、谦逊、宽厚、忍耐的品德,强烈斥责贪鄙、吝啬、嫉妒、心胸狭窄等恶劣行为:“瞧!有志之人探到了知识的奥秘,他舍钱财求得学问,获得了荣誉。”“贪鄙吝啬之徒是十足的守财奴,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财敛聚;在他生前,朋友尝不到他一颗盐粒,死了钱财带不走,让敌人吃个惬意。”“在人民面前不要神气活现,而应谦恭温顺。”“贪婪对人而言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它的后果是痛苦和悔恨。”“心胸狭窄的人,有如不结果的树木,只配砍了当柴烧,没有大的用途。”“如果气度恢宏是一座建筑物,心平气和就是它的地基”;“心平气和是一片绿洲的话,气量恢宏就是绿洲上的红花。”

诗人还揭示了这个时代的动乱和道德的沦丧:“那许多闹市当年是熙熙攘攘,如今人烟稀少空空荡荡。”“曾有多少哲人多少学者啊,当今在哪里?可有千分之一幸存无恙?”“谁若是伪君子,他就成人上人;谁若想成人上人,他必须先当伪善者。”“谁若讲道理,他会走投无路,谁若蛮横无礼,他竟前程宽阔。”

作者揭露了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寄于一定的同情。比如,他为手艺人遭遇鸣不平:“手艺人在世界上何罪之有?为什么他要不断地痛苦忧愁?抬举那贪婪人而打击善良人,难道是这不幸的世界昏庸老朽?”

《真理的入门》所反映的对世道的看法,很有时代特色。诗人强烈谴责时代的罪过,说道:“真理已荡然无存,友谊变成了虚伪;人性日益减少,注入忠诚之湖的泉水枯竭了,而苦难则像海水一样泛滥。”他还把世道比作毒蛇:“世道如蛇,像条该打死的蛇,它看来柔软光滑,腹中积满毒液。这柔软的蛇,行为可是凶险;别远远一看,为柔软所欺骗。”诗人谴责世道不公道,写出了如此愤慨的诗句:“(在这人世上)正直人没有出路,胡作非为的,反倒畅行无阻。”对社会的不平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真理的入门》是用诗歌体写成的,全诗使用的格律比较严谨,前6章是双行诗,后8章是四行诗。双行诗采用阿鲁兹韵律木塔卡里甫格律,每行十一音节,分为四个诗节(短长长——短长长——短长长——短长),隔行押韵;四行诗第一、二、四行押韵(aaba),和柔巴依诗体相似。诗人除了以相同的元音、辅音作韵脚外,还常常巧妙地使用了同音异义词。

这部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其使用的语言反映了当时维吾尔书面语的一些特点。这个时期的语言已经与11世纪喀喇汗王朝初期的书面语有所不同。在这部作品里语言上新旧两种现象并存并用表现得特别突出。例如:古代某些语音和发展变化了的新语音并存并用;古代一些语法词缀和有了变化的表示同样意义的新词缀并存并用;某些古代突厥语词和表示同一意义的阿拉伯、波斯语新借词并存并用等等。此外《真理的入门》抄本中的阿拉伯、波斯语借用词多了。在400多行诗里使用了200来个阿拉伯、波斯语借词。这就比11世纪《福乐智慧》时代使用的借词大大增多了。因此,从语言角度上看,《真理的入门》抄本使用的语言,正处于喀喇汗王朝回鹘书面语向以后的察合台书面语开始过渡的时期。

标签:;  ;  ;  ;  ;  ;  ;  ;  ;  ;  ;  

论卡拉汉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_突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