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航直航看厦门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前景_港口论文

从引航直航看厦门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前景_港口论文

从试点直航看厦台经贸合作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航论文,经贸合作论文,试点论文,前景论文,看厦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厦台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经运作了近四年,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不仅对两岸实现直接 “三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两地商品物资流通业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 厦门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定点直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通航,其影响是有 限的。当前,直接“三通”已是大势所趋,厦门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厦门应该把 握住时机,以试点直航为基础,在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进程中发挥自身的对台优势,带 动厦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厦台试点直航的现状

(一)试点直航的现状

1996年8月,交通部、外经贸部相继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 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交通部同时确定厦门、福州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 点口岸。1997年4月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门海天码头起航,开赴 台湾高雄港,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四年来厦门与台湾高雄之间的 航运发展势头良好,1997年为9.96万标箱,1998年为23.1万标箱,1999年为32.7万标箱,截 止 2000年底,厦门港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累计突破了100万标箱,到2001年3月底累计营运航 次达5458个,集装箱吞吐量132万标箱,占祖国大陆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70%以上,占厦 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强,“台湾支线”已成为厦门港集装箱运输最繁忙的航线。以 1999年为例,其占全港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8.57%,比位于第二位的“香港支线”多了9.79个 百分点。厦门港在对台直航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参与试点直航运营的 共有两岸10家航运企业的10艘集装箱班轮,祖国大陆方面有厦门轮船总公司、福建外贸中心 船务公司、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中远集团、福州市马尾轮船公司、中外运福建公司等6家航 运企业的盛达、文昌河、珠峰山、丽涟、闽台88、楚天集装箱班轮;台湾方面的有立荣海运 、 中国海运、阳明海运、南泰海运等4家航运企业的立峰、集远、金冠、新海利集装箱班轮, 其中9家航运企业的9艘班轮从事厦门——高雄航线运营,总运力达3966个标准箱位。参与营 运的船公司大部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保本,进而盈利,此后进入良性循环,两岸直 航的航次和运量逐月、逐年上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两岸试点直航的月平均 船运量已从开通时的14 934个标箱猛增到41 388个标箱,这些航运企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盈利 的阶段。充分说明两岸试点直航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厦门港是一个传统的通商口岸,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前,全港货物吞吐量仅190.2万吨,19 99年货物吞吐总量达到了1773.4万吨。港口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而港口软、硬件设施的 不断改善又是两岸试点直航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1990年厦门只有一个集装箱泊位,一 台 日产集装箱吊桥。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厦门港区已拥有生产性码头7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 位16个,可容纳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并配有最大起卸能力为30.5吨的集装箱运输桥。新开辟 了日本、新加坡、韩国、地中海及欧美等远洋集装箱航线;开通了与台湾的试点直航。199 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排名第13位,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6位, 世 界集装箱百强港第58位,最近厦门港在全国“最佳集装箱港口”的评选中名列第五,厦门港 已逐渐成为一个以外贸运输和沿海工业为主,兼有旅游、客运、国际中转过境贸易、商贸等 多功能、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国家大型一类港口。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厦门港还注意改善软环境,将“一关四检”等口岸联检单位 ,外代、报关、航运等港口相关单位以及保险、银行、邮电等港口业务服务单位共49家,集 中于联检报关中心大楼,采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深受船东、货主的欢 迎 。

优越的港口条件吸引了世界大船公司,1999年上半年增辟了至地中海、菲律宾的集装箱班 轮航线,使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8条,目前厦门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建立 了 海运往来,并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的试点直航。

(二)试点直航存在问题分析

两岸试点直航以来发展平稳,船舶航行安全顺利,双方在船公司、联检、船代和装卸等环 节,配合得比较默契,未发生任何纠纷;所有的航运企业经营逐渐朝着赢利的趋势发展,两 岸海 上通航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厦台试点直航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航。台湾将两岸航线视为特殊航线,既非国内航线又非国外航 线,境外转运作业限外籍船舶(包括两岸航商的权宜船)经营,货物不通关,人员不入境,只 装第三国或第三地的货柜,货物卸船以后直接装上靠泊“境外航运中心”的国际航线母船, 运抵除台湾以外的目的港。此种航线具有明显的弊端,不符合运输经济原则,只是在无奈的 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两岸航商无法为直航船舶揽取或运送两岸贸易货物,极大地制约了 两岸试点直航货运量的增长,使直航给两岸的经济带来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为地 增加了货主和船公司的负担。

2.经营其他航线的船公司受到影响。受高雄比香港具有较优惠的中转费所吸引,一些货主 将中转集装箱转至直航班轮上,致使厦门——香港的班轮失去了较大一部分货源;另外,一 些较大型的船公司在获得与有权直航的船公司的合作后,停止了厦门——香港之间的运作, 一些较小的船公司因此不得不停止香港班轮航线的经营。

3.直航船舶的实际货源少影响效益。以1999年为例,厦门港“台湾支线”货物量共32.7万 标箱,总实载率为69.8%,其中进口的实载率仅34.7%。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货 源不足。因为直航线只能运载中转货,使得直航船及其经营公司与二班程公司的合作受到限 制 ,只能与少数二班程公司接轨;另外,由于台湾方面坚持“不入关,不入境”,使两岸之间 的货物大部分仍需经由香港中转,无法直接往来,极大地限制了直航航线的货源,竞争力也 因此受到削弱。

4.缺乏统一管理,监控与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未对直航公司及船舶实行舱位管制,难以解 决由于货源少,舱位过剩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造成的运价因竞争而普遍降低的局面,未建立起 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港口的经营管理尚不能适应集约化经营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仍带粗放型特征,港口设施 建设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对外航线开通不多,港口各项服务也尚待改进。

二、现阶段厦门对台经贸合作的优势和劣势

厦门和台湾之间的定点直航是厦台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厦台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两岸即将加入WTO,同时也将立即面临直接“三通 ”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厦门所面对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形 势下,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对台经贸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更进一步将厦门特区发展成为 海峡两岸的重要通道,是当前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厦门对台经贸合作的优势

1.厦台经贸合作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厦门作为祖国大陆最早创办经济特区之一和开展两岸 经贸交流与合作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厦门已成为 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热点地区之一。截至2000年底,台商在厦门的投资项目已达1769项,总投 资39.14亿美元,协议金额36.47亿美元,实际到资24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206万美元,项 目数、协议投资额、到资额三项指标分别占中国大陆引进台资的3%、7%和8%。到资率(63.9% )、开业率(80.13%)和台资率(93.19%)在五个特区中均居首位。厦门对台进出口近几年也呈 高速增长势头,2000年厦门对台进出口总额达11.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9.86%,其中对台 出口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6%,增幅高于全市出口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高于全大陆对 台出口增幅12个百分点;目前,对台出口占厦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4%,台湾已成为厦门第 三大贸易伙伴。台商在厦门投资行业结构趋于合理,生产性项目占批准项目的71.9%,其中 工业项目占70%;台商投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发展,大、高、新技术项目逐 年增加,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有50家,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有20多家台 资企业进入高科技园区;2000年台商投资企业产值、涉外税收、出口创汇,均占外商投资企 业的50%以上,2000年厦门10家全国最大500强(以销售收入计)外商投资企业中,台资企业有 4家,占40%,其中翔鹭涤纶纺纤有限公司、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灿坤电器有限公司、TD K公司等企业的销售额、税前利润、总资产额、出口额均在全国排列百名之内。

2.厦门具有巨大的潜在的航运市场。经过十余年的经贸往来,厦门和台湾的经贸交流令人 瞩目,厦门已成为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厦门的海沧发展以石化、机械为重点的现代化重 化工业,杏林建成了以开发电子、机械、化工、纺织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集美以轻型加 工业为重点,吸引了大批台商。台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赢利率达80%以上,其中利润 在上 千万元的企业达30家,上亿元的有3家,有300多家企业增资,累计增资额达5亿多美元,大 部分台资企业进入扩大再生产阶段,大量的机械设备、半成品、原料需要进口;同时,台商 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直接带动了厦门的对台出口,利用两岸直航试点口岸和“9.8”中国 投资贸易洽谈会及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厦门的对台贸易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厦台经 济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产业合作的逐步深入,贸易的不断发展,对航运的需 求必将越来越大。厦门市政府与中国远洋总公司已签署了该集团《美东、地中海航线挂靠厦 门 港意向书》,对厦门港的运力投入将增加,航行美东、地中海的大型干线船舶加挂厦门 港,将有助于厦门港挤身干线大港,航运市场将更繁荣。

3.厦门正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发展目标。厦门是一个港口城 市,港口是厦门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最为基础的优势,“以港兴市”是厦门市 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厦门市“十五”计划纲要中,厦门仍将发展港口作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厦门港口及海运远景规划以实现“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战略目标为 方向,充分利用厦门港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对港口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一步完善硬件 设施建设,许多大、中型港口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有海沧港区一期工程(1#、5#、6# 泊位)分别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5万标箱、11万标箱和40万吨件杂货;东渡港区17#、18#泊位 分别为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2万吨级滚装船泊位;海沧港区7#、8#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60 万标箱;海沧港区9#、10#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200万标箱;和平客运码头的改造;厦门— —刘五店滚装码头以及高崎多用途码头的建设等,到2005年港口基本建设投资将达40.8亿元 ,新增码头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7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300万吨,集装箱吞 吐量达250万标箱。预期在新世纪的前十年,初步形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两岸航运的重 要口岸。

4.厦门的区位优势在一定时间内仍能发挥作用。厦门的政策优势虽已减弱,但环境优势和 对台优势仍然是厦门的强项。厦门面对台湾,厦台间有着史源久、地缘近、血缘亲、语缘同 的特殊关系,拥有3个台商投资区,已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地区,投资领域从工农业向房地产 、学校、娱乐、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台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0%以上 ,纳税大户中台资也占4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在交通运输方面已经形成海、陆、空 立体交通网络。厦门的港口条件特别是海沧港区是中国沿海屈指可数的深水良港,厦门港现 有大、小码头泊位80多个,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001年1至6月达60.78万标箱,保持在全国 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六的位置,和平码头已建成作为两岸“三通”的专用码头。随 着厦台试点直航取得阶段性成果,厦门港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厦门国际机场是华东地区的 航空枢纽之一,现已开辟50多条国内外航线,2000年货物吞吐量近10万吨,具有良好的货运 发展前景。目前国内航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入世”后,机场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 展良机,厦门机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激起了台湾航空界的 投资兴趣。今年8月16日,由台湾航勤、中华航空、长荣航空、远东航空组成的台湾航勤(澳 门)有限公司与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2.2亿元的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货站有 限公司奠基,标志着两岸在航空领域的合作开始启动。台湾的航空界人士称,在未来20年中 ,厦门国际航空港的运货量的增长速度将达到年均15%,比世界航空货运量的年均6.4%的增 长速度和内地航空货运量年均增长13%都要快(注:香港《经济导报》2001年9月17日。)。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额和客货运输量都将 出现大幅增长,交通运输业是“入世”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厦门航空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 阔。此外,厦门还具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线,又是处理涉台事件的前沿阵地。总之, 两岸关系的任何缓和改善都将给厦门以新的发展机遇,都将大大增强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基地 的地位,尤其是在两岸全面“三通”之前,这种优势更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当前厦门对台经贸合作的劣势

两岸政治关系解决的基础是两岸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而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又取决于政治 障 碍的排除。目前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大环境上看厦门与 台湾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会受到制约。此外,厦门对台经贸合作还有以下两点:

1.对台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对台是厦门的主要区位优势,几年来,厦门凭借着经济特区 的政策优势和地缘优势,在对台经贸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当前厦门吸引台商投资的优 势已经弱化。首先,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大陆开放区域的逐渐扩大,特区优惠政 策优势已基本丧失,内地交通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也使厦门原有的地缘优势逐渐弱化 ,两岸不能直接“三通”又使厦门与台湾距离短的优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最近的一份 祖国七大地区总体竞争力排名中,包括广东、福建、海南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总体竞争力 已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位居第三(注:中国台湾网。www.chinataiwan.org.),台湾世华银行等八家银行向大陆的投资意向也 选定上海、苏州、北京、深圳和昆山,可见,厦门乃至福建的投资环境已不再具有绝对的优 势。第二,厦门在港口设施和吞吐量上尚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无法与上海、广州、天津、 青岛等港口相比,即使直接“三通”实现,厦门所能发挥的地缘优势也十分有限。第三,其 他沿海开放城市加大了吸引台资的力度,上海浦东、昆山、苏州等城市的引资速度发展很快 ,知名度已远远超过了厦门,截止2001年6月,台商在苏州投资的企业已达2500家,总投资 额超过100亿美元,是厦门吸引台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四,厦门的工业基础较差,配套 能力较弱,可供台湾大企业选择的合资载体、合作伙伴以及能提供配套零件以及相关服务的 企业 少,很难成为台湾大企业投资的首选对象。由此可见,厦门的对台区位优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

2.港口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厦门本身经济规模小,且偏离国内中心市场,市场辐射能力 较弱,海上对外航线开通不多,港口货源不足,使港口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此外,港口的 管理法规不够健全,管理手段也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港口现代化指标仅为标准值的五分之一 。厦门港要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立足地,承担支撑经济发展的大梁,使厦门成为现代 化港口风景城市,任务还很艰巨。

三、厦台经贸关系发展前景

厦门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作为全国两个对台试点直航口岸 之一,厦门在与台湾的试点直航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两岸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入 世”后,作为WTO的成员,两岸都必须相互减少甚至消除贸易与投资障碍,全方位地开放市 场,这将给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机遇。如果说试点直航给厦门带来的影响更集中地体现 在促进了厦门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上,那么两岸“入世”和全面“三通”给厦门带来的 影响则将是全方位的和更为深刻的。

(一)贸易投资关系前景分析

1.台商对厦门贸易与投资的商机将大大增加

两岸“入世”后,不仅将有利于两岸经贸交往实现正常化,而且还将创造台商对大陆贸易 和 投资的商机。

从贸易方面来看,祖国大陆加入WTO后,外贸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两岸贸易往来 将进入一个新的互动时期。其一,关税降低不但有利于台湾相关产品输往大陆,也有利于大 陆的台资企业进口生产资源,祖国大陆产品进入台湾的机会也会大为增加;其二,由于大陆 经贸体制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减少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因而势必增强台湾大、中型企业 的投资诱因,由此带动大量的贸易;其三,“入世”后,“三通”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海峡 两岸一旦实现了直接“三通”,不仅可以降低两岸的贸易成本,由于贸易形态由单向、间接 转为 双向、直接,两岸的贸易额将增大;其四,厦门处于对台贸易的前沿,具有对台贸易的区位 优势,厦门又位于大陆东南地区的中部,与福建毗邻省份的出口产品可以通过厦门港转到高 雄港,进而运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货物也可经高雄港转到厦门港运往我国东南方向省市 ,厦门港转口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加强和提高。

从投资方面来看,“入世”后,两岸双向投资的障碍将不复存在,厦门凭借区位和改革开 放较早的优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台资。

首先,厦门正在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优化是吸引台资的必要条件之一。 厦门设有象屿保税区、火炬高科技园区、思明软件开发园区、杏林出口加工区和三个台商投 资区,享有便捷的进出口监管模式,并有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在审批环节、进出口通 关等方面,建立有配套的服务体系和机制,为台商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 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厦门的招商 引资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厦门正在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新成立了招商中心、 外商投资审批项目服务中心和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海关等口岸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更进 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通关速度,强化了投资促进。

第二,台商对厦门的投资总量将增加。两岸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现行“间接、单向” 的经贸关系格局可望突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额必然上升。两岸“入世”后,直接“三通” 有望得以实现,这将使台商用于投资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所需货币不必再辗转第三地,经 营成本将减少,有利于台商增大对厦门的投资,使厦门的区位优势得以更充分的发挥。目前 境外投资者在厦门投资的兴趣和信心正在不断增强。今年第三季度厦门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 项目97个,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3.58亿美元和5.3亿美元,这是厦门实际利用 外资在历经两年多的下滑后出现的恢复性增长。截至9月底,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254个,合 同外资9.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14亿美元,分别比增24%、19%和31%(注:《厦门日报》2001年10月26日。)。但是由于对特 区优惠政策的淡化以及兄弟省市招商引资竞争力的加强,厦门吸收台资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 降。

第三,台商对厦门的投资领域将拓宽。两岸“入世”后,一方面台湾将开放台商对大陆投 资的行业限制。另一方面,祖国大陆也将在更多的领域进一步开放外商和台商投资,这将有 利于厦门拓展台资的投资领域。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各地 区的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引进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的台资企业是 厦门近期引资的重点。现已有迹象表明,台湾石化业、信息电子业、机械行业都将进一步加 快对大陆的投资,根据厦门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这些产业也是厦门目前提出的鼓励台商投 资的方向。此外,目前两岸的金融关系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合作的步伐,两岸关系快速发展 ,庞大的经贸业务迫切要求两岸银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台湾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拓展大陆业务也有迫切要求,这些已经逐步成熟的客观条件表明,两岸金融业的合作有望 得到逐步拓展。最近台湾“财政部”批准8家银行到大陆设办事处(注:台湾《经济日报》2001年9月29日。),厦门现有外(合)资银 行12家,办事处7家,已具备与台开展金融合作的条件。厦门目前将鼓励台商来厦设立为台 商服务的银行代表处或直接设立银行,投资金融服务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举办投资性公 司、投资教育事业和医疗机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之一。未来台资的投资领域将逐步向原材 料工业、开发性农业以及基础设施方面拓展,技术层次也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与资本 密集型产业转移。

(二)“三通”直航对厦门旅游业的可能影响

两岸“三通”给厦门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1987年台湾当局开 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来厦门旅游的台胞大幅增加,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就达121万人次 ,每年递增7%以上,来厦门的台湾游客占厦门海外游客的1/3至2/3。“三通”直航后,交通 成本的降低和来大陆投资台商的大幅增加将使来厦的观光客和商务客大大增加,而目前这两 类游客占台湾来厦游客的80%以上,由此可见,未来两岸通航,来厦门的台湾游客将大幅增 加,厦门的消费额也必然相应地增长,这对带动厦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会是一个极大 的促进。

(三)厦门港有望成为直航“三通”的首选口岸

直接“三通”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厦门具有一定的环境 优势和对台区位优势,并具有成为两岸直航“三通”口岸的实力。目前两岸的货运模式有两 岸双边贸易货绕第三地运输、试点直航和两岸三地航线,但各条航线均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全面“三通”在一定的时期内估计还难以实现,但是在台湾民间、 工商业界的强大压力和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变通的做法如有条件地局部性“直航”是有可 能的,厦门特区凭借区位优势,在海峡两岸航运现行的框架下,如果能以试点直航为基础, 率先实现与高雄港在两岸贸易货物方面的直接通航,不仅能大大地增加货运量,也可为两岸 “三通”打开局面。据报道,最近台湾计划放宽“小三通”人员双向中转及货物单向中转大 陆等政策,并将增加金门水头港作为与厦门港直航的商港。如果该项政策通过,台商可以通 过金、马地区转运货物到大陆,未来,如果台湾当局的政策能够进一步放宽,两岸直航企业 得以从事厦门与金门两地货物运输的经营权,使试点直航船舶通过金门报关后,直接将大陆 货物运往台湾本岛,两岸经贸往来上就将取得新的突破。

厦门港同国内大港和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上对港口城市“港口条件” 的评价指标为年吞吐量达到1亿吨;年集装箱运输量7400万标箱,厦门这两项指标都不及国 际标准的20%,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一旦加入WTO,交通运输服务业,特别是围绕国际贸易 在港口、航运方面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航运业必须调整优化经营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增强港口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在经营思想、管理方法、服务水平、技术装备等方面缩小与 国际水平的差距,使厦门港不仅具备运输、工业、商贸等多种功能,还要成为商品流、资金 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综合物流中心。当前厦门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与两岸“ 三通”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提高航运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是完善港口 基础设施,把建设全国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作为厦门港近期战略发展目标,抓紧港口设 施的建设;二是推进港口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尽快完善港口的集装箱码头EDI(电子数据 交换)和MIS(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两岸港口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这不仅是进一步推动两岸 航运业往来的需要,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适应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以及增强集装箱 枢纽港竞争力的需要。三是扩大运量,集中力量扩大港口的内陆货源腹地,增加港口吞吐量 ,同时加快厦门港深水航道的建设,以满足日益繁忙的海上运输的需要。

(四)开展两岸城市间的经贸交流,寻找对台关系的突破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间的城市交流悄然兴起,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渠道。 厦门要抓住当前的时机,在与台湾的城市建立紧密关系上做文章。台湾当前政治经济的中心 在北部,中南部的经济相对较不发达,在与大陆交往中,台湾中南部城市表现出相当的诚意 。高雄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风景城市,是台湾重化工业中心,高雄港港区辽阔,港口设施先 进,是台湾第一大商港,航线遍及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高雄传统产业多 ,科技人才缺乏,商业机能有待提升,因此期望两岸“三通”带来的经贸、物流、观光、转 运等商机,希望与大陆沿海港口结成“港口策略联盟”,并选择了厦门作为城市间交流的对 象。由于种种原因,厦门和高雄双方市长的互访未能成行,但是作为两岸交流的一种突破性 尝试,其意义已经凸显出来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厦门和高雄都是海峡两岸往来最 密切的城市,80%的高雄人祖籍是厦门所在的闽南地区,高雄到厦门投资的大企业就有30多 家,投资额2.3亿美元,来厦门考察的高雄商社已有26团次,内容涉及电脑、建筑、海运等 各个层面。厦门应力争与高雄市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建立友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关 系,开展行业之间、工商团体之间、公司之间的合作,推动两市的经济发展,为两岸全面“ 三通”做出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从引航直航看厦门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前景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