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美兰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美兰

英德市连江中学 广东 英德 513000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学科,其改革一直备受世人瞩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主体;自主学习;学习小组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完成这一标准,就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强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想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不能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那么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拿课本上的知识来进行举例,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这个阶段很重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初步了解的过程,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开始教学的话肯定会略显突兀,学生也很难接受,所以预习的过程是必要的,在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来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避免学生预习的时候一直走神、不用心,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过程,这种形式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有重点有目的进行引导。等老师提问完之后,整篇课文要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也就出来了,课堂学习也就完成了。这种形式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进的,它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创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创建出教学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它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或者是自己的语言,把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关联,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的效率。那么,利用语言来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拿朱自清先生的《春》来进行举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国家有四季的变化,你们谁能描述一下春天的情境,春天应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学生们这个时候都会热烈地讨论起来,然后教师就可以再进行引导“你们知道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的吗?大家可以读一下看看跟你的认知有没有区别”,教师以这样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语文的教学中,并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兴趣,那么以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的形式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拿《春》来进行举例,教师可以提前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初春的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给学生,然后询问学生“我给大家播放了这一组图片,大家知道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教学的效率肯定也能得到提升。

3、打破课堂模式,翻转教学

所谓翻转教学,指的是教师提前录制好教学的PPT或视频,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学习,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家庭作业。这种教学的模式更注重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的努力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是负责一个善后、答疑的角色。那么,这种教学的形式是如何提升教学的效率的呢?我们拿传统的课堂进行对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一节课的时间去完成课堂的教学,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再花课下的时间去完成作业,等下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再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重点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耗费课堂时间多,而且学生遇到的问题要等到上课的时候解决,学生有可能就忘记了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翻转教学的模式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当场与同学讨论或者是向教师请教,解决问题很及时,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能提升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国外的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国内也有很多教师正在试图进行研究、应用,相信它可以为我们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很大贡献。

4、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是在之前的应用中存在一些弊端:教师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让学生合作完成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太简单,等等。那么,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小组合作的形式切实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我们应该做哪些改进呢?首先,分组要合理,每一个小组都要有一个“领头羊”带领小组内的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其次,就是教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太过简单,这样是在浪费课堂时间,难度也不要太大,学生们讨论一节课都没有结果的问题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再次,就是教师要合理把握时间,及时叫停。举例而言,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由于是文言文,学生可能独立学习的话会有些吃力,但是难度又不算特别大教师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帮学生翻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每个人负责几句话的翻译,在一个学生翻译的时候其他的学生也不能闲着,要负责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或者是自己有异议的地方,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讨论得来的知识,记忆起来肯定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更有效果,而且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5、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认为,采取分层教学是对学生的歧视,大家都是同一个年龄、班级的人,为什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呢?这不是对“学困生”的歧视吗?其实不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存在差异的,而且如果一直以同样的目标要求学生的话有一部分完不成的学生很易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这点来看,分层教学的策略是有益处的。我们拿《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来进行举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三个不同的教学任务:一是能够顺利地把全文翻译出来并总结出文中出现的容易翻译错的词汇以及在其他阅读、课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二是能够顺利地全文翻译出来;三是在与其他学生的互相帮助、讨论下一起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设置这三个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上教师的建议合理选择自己要完成的目标。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督促他们自主学习,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针对“学困生”,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但是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指导。这种教学的模式就是分层教学,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合理选择要完成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顾虑到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6、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并且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目标。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付出艰辛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袁秀云.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 刘钦. 初中语文课堂拓展性教学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论文作者:吴美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吴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