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的生态构建论文_王萃茹

体育课堂的生态构建论文_王萃茹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师、知识、学生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体育课堂、生态化构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程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正朝着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方向发展。体育教师也逐渐体会到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自练,提高自评、互评能力,使他们在观察、思考、模仿、合作等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打下基础。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构建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生态课堂呢?

一、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与效果。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多边活动过程,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而是体育知识与技能信息的传递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改善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三维人际关系,有利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尤其对胆子小、运动基础差的学生,运用学生、师生之间的帮扶、帮带、辅助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上课,没有拘束与压力,没有害羞与嘲笑,使他们心中充满自信,能够在运动中尽情地表现自我,在表现中提升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定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升华,促进学生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在这种环境中学习。

二、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

现代教学和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兴趣、情感、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学生兴趣,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体育课,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发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形成用兴趣促学习,以学习形成兴趣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随着现阶段体育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推出,体育课形式的不断丰富,各校需要依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其教学资源、教学群体、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有利于学校体育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目前,也有不少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是否适合本校的发展,还需要体育管理者进行实践。没有固定、完美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的是适合、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学校的场馆、设施、器械以及师资情况、学生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出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注重分清学生整体素质的差异是否由先天素质或后天关系形成的,要善于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注重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有策略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运能技能,培养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开放与生成

“生态课堂”理念重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教学强调开放性实质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不再将体育训练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接受新的运动项目时,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和收获,这也将伴随着他们对生命或多或少的体验与感悟。构建“生态课堂”时,激发学生开放心态,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它将不再是条条框框下的教学模式,而是依据学生的变化调整教学思路,课堂将会变得更加动态化,这也是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生成。

如在学习“前滚翻、后滚翻”时,虽然不少学生自己也玩过前滚翻、后滚翻,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一运动产生恐惧心理,而且部分学生在训练时无法规范地完成动作。前滚翻、后滚翻对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性等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练习,教师再指导纠正,这样的课堂模式千篇一律,封闭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无法感受到前滚翻、后滚翻运动带来的乐趣,而过分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定势。“生态课堂”强调开放学生的心理,解放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前滚翻、后滚翻,通过谈话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教师再让一些玩过前滚翻、后滚翻的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示范的调整。这个过程是把握动态生成的重要环节,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要点,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动作要领。教师构建生态课堂,就要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课堂模式看似没有统一流程,但动态生成正是“生态课堂”所倡导的,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的体育训练注入鲜活的因素。

四、“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科学评价与指导

在“生态理念”背景下,学生、教师、体育三者之间都处于一定的生态链上,教师的情感因素影响着教学指导的实施,影响着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内心情绪。教学评价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学生训练的好坏为依据,忽视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情感,忽视评价对体育训练的激励和指导作用。要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就要从单一的评价方式走向多元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主动构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生在受到评价后的内心感受,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抓住学生训练的契合点及时评价,从而让学生从评价中收获学习自信心。

生态化的体育课堂目标应该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符合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丰富的体育意识、知识进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不是只在学校中进行体育锻炼,走向社会就与体育绝缘。

参考文献:

[1]曾庆欣,王志超,李磊.教育视野下的体育生态化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2]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王萃茹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体育课堂的生态构建论文_王萃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