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深度学习丛林,寻得高效课堂之妙论文_徐国燕

穿行深度学习丛林,寻得高效课堂之妙论文_徐国燕

【摘要】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旨在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实践视角认识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策略,开展多样游戏,精心借助媒体,讲述有趣故事,巧用积分兑换,努力研究“亦深亦广”的深度学习课堂。

【关键词】深度学习 多样游戏 借助媒体 讲述故事 积分兑换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深度学习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关注学习结果,同时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系统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将研究目光集中于探索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上,希望采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课堂的深度。

如何让品德课堂更高效,如何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这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都应该努力追求的。只有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才能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亮丽的底色。

一、开展多样游戏,创建有深度的课堂。

在教学中我力求凸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促使儿童将课堂中所学的生活方法内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认为这样的课程才是成功有意义并且有深度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低年级儿童是喜爱游戏、充满童趣的,所以在课堂中引入有童趣的游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因此,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1.角色游戏,入情入境。扮角色游戏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课堂小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兴趣盎然,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较高。在教学《课间十分钟》时,我组织了有趣的《切西瓜》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了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动脑筋,并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2.擂台游戏,激发兴趣。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道德行为的机会。小学生好胜心强,擂台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把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步做到知行统一。在游戏时,必须讲清竞赛内容、规则,分组进行擂台赛。例如,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我设计了“整理书包我能行”的擂台比赛。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整理书包的技巧,激发了学生整理的兴趣和乐趣,从而创建了有深度的课堂。

二、精心借助媒体,指导有深度的生活。

1.视频播放,形象直观。在课堂中引入视频好处颇多,创新了课堂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上课了》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课堂的学习乐趣。为了引导学生课前学会准备用品,引导学生放松心情,愉悦地进入课堂学习。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上课铃声响后班级里孩子们的表现,学生观看视频后,触动很大,我乘机引导学生上课了应该怎么做。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说,我那样的课堂是说教的,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不只是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做人。我们必须从“教教材”到“教生活”转变。

2.微信引入,指导实践。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时,我充分发挥了微信小视频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年级是儿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使用物品过后如何有序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能力有待加强,要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光是课堂上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操作。课前,我让孩子的家长用拍照片和录制视频的方式收集了一年级学生整理自己小房间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玩具玩过后不知道要放回原处;拿出来的物品随意摊放,造成空间凌乱;物品摆放不够有序,不会分类收纳整理,造成物品寻找不便。在课堂教学中我聚焦上述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整理的技巧与方法。倡议每个孩子都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请爸爸妈妈拍下来,发到班级微信圈里。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很多让孩子实践操作的内容,如果只是布置,没有检查,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只说不做”的习惯。让孩子在微信圈里晒照片,晒视频,这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它督促孩子课后要去实践。微信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整合,真正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真正实现了由认知到践行的转变。

三、讲述有趣故事,激发真实的情感。

1.绘本融入,引发共鸣。绘本故事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可以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绘本中的文字往往都是言简意赅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经验的多少,对绘本中的言语加以少许改编,用更加有节奏,更加丰富的言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绘本的思想内涵。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激发并促使他们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在教学《我们有精神》时,一上课我就引导孩子看绘本故事。先指导学生看懂绘本中的每一幅图,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讨论看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接着引导孩子思考漂亮、声音响亮、姿势好,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吗?通过讨论最后小结漂亮、声音响亮、姿势好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只有由内而外的有精神才是真正的精神。一上课就看绘本故事是孩子们很开心的事。当孩子看完绘本之后,故事中的深奥之处就自然明白了。

2.故事讲述,加深理解。传统的教学形式将会导致学习热情退化。而故事教学则正好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在教学《挑战第一次》一课时,为了培养孩子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挑战困难,我讲了许多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小马过河》《孩子,没关系》《我不是胆小鬼》……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帮助学生迈出了挑战的第一步。课堂犹如一首主旋律不断回响的协奏曲,需要教师把握适度的节奏,恰当运用道德故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教师的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四、巧用积分兑换,还原孩子本真自我。

积分兑换法并不是偶然的,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自从实行“积分兑奖法”,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每人一张我特制的《个人荣誉卡》,能做到下述各一项的就能分别获得一颗星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和老师问好并和送自己上学的亲人说再见……个人荣誉卡上满10颗星星的,可以在课间向我兑换一个大拇指印章,满5个大拇指印章的可以在课间去我办公室抽取奖品。奖品可以是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更多的是一些精神奖励,如一张表扬卡,一个表扬电话,一个温暖的拥抱,可以决定游戏内容等。

深度学习的课堂,既强调学什么,又强调怎么学。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教师是学习的助推器,要千方百计创设指向明确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开放的、健康趣味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让思维跳跃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应江.道德与法治课迈向深度学习的教学主张与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8(12):40-43.

[2]邬冬星.2015.8《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论文作者:徐国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穿行深度学习丛林,寻得高效课堂之妙论文_徐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