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论文_丁文超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论文_丁文超

吉林省集安市头道镇中学 134200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行为,具有特定的规律与功能。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曾经对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践作过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优化课堂提问对于数学课堂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有思维容量。

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找准“起点”,分层施“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问,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2)巧用“插曲”,趁热发“问”。

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小插曲”,如学生讲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话等等,这些都是课堂生成的“原始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采取针对性的提问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甚至是终生难忘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3)妙用“错误”,因势导“问”。

学生独立学习时,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这些原始生成的“错误资源”出发,寻找提问的“生长元”,并运用其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活用“反馈”,及时调“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计划,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

(5)善用“疑惑”,乘胜追“问”。

新课程非常注重互动交流和质疑问难,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头脑中已经具备了哪些“原始资源”、还有哪些疑问可以作为新问题教学的“生长元”,并顺着学生的疑问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问来推进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

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论文作者:丁文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论文_丁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