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分析研究论文_李丕军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分析研究论文_李丕军

李丕军 双柏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107-01

培训模式决定培训质量。学科培训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形式。笔者以语文学科为例探索归纳出3+3培训模式。实作+专题、互动+体验、教学+教研的三个基本培训框架,每一个框架下设三项具体内容的培训模式。

一、实作+专题培训模式

(一)问卷调查+教学问题专题培训

学科教师培训之前,根据培训者培训的需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拟定培训问卷,在全县所有初级中学语文组开展问卷,收集整理问卷,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梳理出学科教师急需开展的内容,拟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撰写培训具体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寻求更高层级的培训资源,如外请学科培训专家、通识课程专家给我们传经送宝。两年来,我们研修团队开设了四个方面的培训专题,分别是阅读教学专题、写作教学专题、教材解读专题和教材教法专题;外请专家开设了师德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邀请项目办专家开设师德师风专题、教科研专题等。

(二)课堂教学+教法学法专题培训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培训的主要途径。两年来,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的每一次培训均紧扣课堂教学。如第一次集中研修,我们任意选择教师上常态课,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认真分析、查找问题,集中参训教师进行研判。发现教师的教法传统、陈旧,教师的理念不新,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研修团队拟定开设观课议课方面的专题;发现文本解读方面缺陷太多,支离破碎的肢解文本突出,以问题带动文本解读,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深不实,学生的语感较差,学科特点不够突出,研修团队开设教材梳理的专题培训;发现学生不会读书,没有时间读书,不读课本以外的作品,没有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研修团队开设名著阅读专题。通过开设这些专题,逐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教学中教法陈旧,学生学法死板等方面的问题。

(三)素质测试+教学技能专题培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就是听说读写”。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因此,开展集中研修培训主要体现教师综合素养方面。我们设计了学科课程标准方面的测试,测试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设计了教师的写作能力的测试,主要是写教学设计、写教学反思、写培训心得、写培训总结,重点检测的是写下水作文,写理论文章,命制写作题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测试,研修团队根据测试的内容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

二、互动+体验培训模式

(一)课堂互动,让教师动起来。

教师要求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要动起来。教师在有学生的课堂上很难体现互动,是观察者,主要体现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完成自己的观察笔记,撰写培训手册,撰写观课议课稿,撰写心得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开设专题讲座的课堂上,每一位培训者将教师当作“学生”,在各种专题课堂中不是被动的听,而且要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问、回答,每一次课堂均设计了一些问题,按照预先设计或者即兴发挥组织参训教师进行互动。就专题下的某些问题让学员探讨、交流。让参训教师积极主动的动起来,培训效果显著提升。

(二)模拟课堂,让教师动起来。

模拟课堂也就是“无学生的课堂”,是培训者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在模拟课堂中,听课的教师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条件下,教师必定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既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发言,又让教师当作学生认真思考,围绕主题进行听课。

(三)设计活动,让教师动起来。

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教师培训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教师学的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分组交流活动、教师成长交流活动、说课活动、研磨课活动、观课议课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体现语文学科教师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动起来。

三、教学+教研培训模式

(一)说课,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

说课是教学、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简言之,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我们在培训中设计说课活动,由于时间等因素,不能所有参训教师都参与说课,因此,我们分三个组,选取三个重要课题,参训学校均选出代表参加说课,让说课教师将培训内容带回本校开展教研活动中,改进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

(二)研磨课,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研磨课是一种有效教学教研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说课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研磨课为撰写优质教学设计作铺垫。因此我们在开展集中培训中设计了研磨课活动,紧扣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读、自读)和写作课,设计了多个课题进行研磨。组长组织本组授课教师说课---议课、改课---进入指定班级授课----评课再议课改课---再次进入指定班级授课---再次评课议课改课,这样的研课磨课,对于授课教师乃至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从教学设计、说课、议课等等都取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观课议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观课是观察老师的组织课堂的能力,观察学生的讨论,学生的表现,这样的课堂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议课是以议论的形式出现的,大家一起针对所听的课进行议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共同寻找文本的核心,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让授课的老师有所借鉴。观课议课是教师素养的综合体现,既检测教师观察课堂,反思教学的能力,又检测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检验教师听的能力,又检验教师写的能力。纵观两年来的培训过程,我们每一次集中研修均设计了观课议课活动,每一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有相应的任务,或是主评某一节课、或是统评某一类课。评课都要求老师们写出评课稿,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照它说,只有写出属于自己观课所得,包括授课教师的优点、不足、问题,学生的优点、不足、问题,教学素材的优劣、课堂文化的得失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提高教师观课议课的质量,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论文作者:李丕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  ;  ;  ;  ;  ;  ;  ;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分析研究论文_李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