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次级凸起浅谈论文_字银镇,袁明国

(云锡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 云南个旧 661007)

摘要:本文通过加强对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次级凸起区域地质综合分析,结合周边矿体地质情况,根据矿段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应用传统地质理论,对4141、4033、05花岗岩突起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体形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较好,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找矿具有较大的潜力。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4141、4033、05花岗岩突起位于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南部,属马鹿塘坑生产区域。该地质找矿区域,六十年代由308队进行过勘探,勘探间距大,勘探程度低。虽然部份钻孔见矿,但由于钻孔中锡铜品位较低,只是部分含钨,所以一直没有进行详细勘探。

一、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

T2g15层: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含泥量较高部分为浅黄色含泥质灰岩。厚度大于360米。

1.2构造

按断裂可分为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

①东西向断裂

②湾子街断裂:位于矿段中部,走向东西至北68°东,倾向南,倾角60~82°,长1600余米,延深400米以上。早期压扭性后期张扭性。

③龙树坡断裂:位于矿段中部,走向东西至北80°东,倾向南,倾角46~74°,长2000余米,延深400~600米,角砾带宽2~50米。早期压扭性后期张扭性。南盘东移垂直断距200米。

④蒙子庙断裂:位于矿段南端,长大于8千米,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倾角55~85°。断面平直或呈波状,具水平擦痕和挤压搓碎带,并具多期活动性,早期压扭性后期张扭性。断裂北盘东移,断距小,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仅几十米。

⑤北东向断裂

黄泥硐断裂:位于矿段东部,走向北45~65°东,在地表倾向北西,倾角65~88°,向下转为倾向南东,倾角65°,长4500余米,延深200~400米。宽3~60米,水平断距大于240米,垂直断距10~90米,为压扭性断裂。

1.3火成岩

花岗岩为矿段内主要的岩浆岩,岩体沿背斜核部侵入于中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形成顶部平缓开阔、两侧下倾、东缓西陡的岩体。平台之上受构造的控制形成的次级小型突起。矿段南部有05 突起、4141突起,矿段中部有4033突起,中北部有1021突起。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多产生矽卡岩化,矽卡岩分布相当广泛,花岗岩体表面多具高岭土化,在热液作用强烈地段常有云英岩化。

燕山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灰白色,具花岗结构,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组成。石英约占30%以上,分布不匀,大小不一,粒径1~3毫米,较细小的石英颗粒多呈浑圆状,分布于长石晶隙间。钾长石约占35%,以中粒为主,晶形不完整,局部呈自形板状晶体,它普遍交代斜长石和石英,并包裹它们。斜长石含量30%左右,粒度较钾长石小,具有较自形的板状晶形。黑云母含量极少,一般为2~3%,分布不均。

1.4矿床类型

区域内的矿床为花岗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矿床,主要矿床类型有含锡白云岩型矿床,细脉带矿床,层间氧化矿床及矽卡岩硫化物矿床,其中以矽卡岩硫化物矿床为主。

1.5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强烈,花岗岩的蚀变带有萤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及硫化物等矿化,其中常见的为萤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硫化物。碳酸盐岩类中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铁锰矿化,其中常见的为矽卡岩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

二、区域内的控矿因素、赋存规律、矿体形态及矿石类型

通过对区域内老资料的开发利用,以及现有工程所揭露的地质信息,分析总结区域内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赋存规律,指明下一部的找矿方向。

2.1控矿因素

4141、4033、05突起位于老厂矿田东南部,控矿因素主要有岩控、层控及构控几种;

岩控:燕山期花岗岩是个旧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大岩基上突起的小岩株造成上有背斜(穹隆),下有花岗岩岩株突起,是区内最有利成矿的构造岩浆组合。⑵矿体形态:矿床的形态受岩体的形态控制,可分为脉状、柱状、透镜状、似层状、凹兜状。

层控: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矿区内矿床、矿体的富集受到其中某些层位和岩性组合的控制。而4141突起从1950米~2250米中段,主要出露T2g11 ~T2g14层位的灰岩、与白云质灰岩或含泥质灰岩互层特征的岩性组合。⑵矿体形态:矿床的形态受岩体的形态控制,可分为脉状、柱状、透镜状、似层状、凹兜状。

构控:区域内有多条断裂构造,它们既是控岩(岩脉)构造,也是导矿、容矿构造,沿断裂贯入酸性岩脉,如细晶岩、长英岩脉等,岩脉的上下盘、其与岩体的相交部位和岩脉的端部是矿化集中的场所,控制着接触带富厚的矽卡岩锡铜多金属矿床。

2.2 矿体赋存规律

(1)上有背斜下有岩株突起,矿体赋存于花岗岩半封闭的槽状凹陷部位,小型花岗岩突起顶部或有利地层与花岗岩大角度相截部位,矿体两侧常受小型花岗岩突起或岩脊、岩脉的控制,剖面上矿体呈透镜状。

(2)赋存于断裂与小型花岗岩突起或凹陷交截部位或岩脉旁侧,矿体依附于断裂或岩脉上下盘产出。

(3)赋存于成矿断裂或有利于成矿地层岩性与花岗岩相截部位及扎根部位。

(4)赋存于花岗岩主岩体边部派生出来的小型突起(小岩体、岩株或岩枝),的斜坡或凹盆中,往往能形成较好的矿体(如图一)。

(图一)

(5)产于花岗岩突起相对平缓和接触面陡缓起伏交替部位,受有利岩体层位与花岗岩小角度相交或“整合式”接触面控制。总之上有背斜下有岩株突起,岩株突起是各类矿床的成矿中心。矽卡岩硫化物矿体多赋存于花岗岩陡缓交替、盆槽、洼陷、岩舌超复、断裂扎根等部位。不少矿体又经成矿断裂的引导,向上与层间矿体相联系,层间矿多产于断裂交汇部位,断裂及互层带中。含锡白云岩矿体很少独立存在,常为脉状矿、层间矿体上下盘的矿化围岩。细脉带矿体多产于具丰富气水热液的花岗岩突起之上部张性、张扭性裂隙中。

2.3 矿体形态及矿石类型

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硫化矿为主,接触带矿体形态主要有柱状、透镜状、槽状、似层状、小凹兜状,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硫化矿,部分已氧化。金属矿物主要有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等。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等。有用元素以锡、铜、铅为主。品位变化大,大部分地段形成铜矿体,少量形成锡、铜,锡铅共生矿体。

三、区域内的找矿标志、找矿预测

3.1 找矿标志

通过对资料发分析、总结,区域内的找矿标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硫化物化、大理岩化、萤石化、电气石化等围岩蚀变的广度及强度。

(2)两个大型花岗岩突起之间的次级的小突起的顶面、两侧。

(3)岩脉发育部位,周边常会有小型且形态复杂的锡、铜矿体。

(4)成矿断裂或有利于成矿地层岩性与花岗岩相截部位。

(5)两个大型花岗岩突起之间的次级的小突起呈脊状、槽状、盆状部位。

(6)岩舌、岩枝与主体构成凹陷构造。

3.3 找矿预测

继续收集区域内的周边地质资料、以前的勘探资料及开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勘探不详或勘探薄弱部位,分析其是否属漏勘,查找是否存在凹陷、凹槽或凹盆和次一级花岗岩小突起,并结合这次的研究分析,在地质信息可靠且程度较高的地段,预测了以下锡、铜矿找矿靶区。(见图二)

(图二)

参考文献;

[1]个旧三0八队。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Z】

[2]云南个旧老厂矿田锡矿床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及矿石物质组合【Z】

论文作者:字银镇,袁明国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次级凸起浅谈论文_字银镇,袁明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