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案教学法”论文_王祖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案教学法”论文_王祖才

王祖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通远乡晓林小学 730300

摘 要:“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和思维导向,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使其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工作负担,“学案导学法”能有效地解决“增效”和“减负”二者之间的矛盾,能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助力。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增效减负 最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本这个载体,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这其中,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则不停的“主动” 地在教,课堂上师生扮演角色不清。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课堂实效提速,为老师有效的教而助力,尽而有效解决“增效”和“减负”二者之间的矛盾。“学案导学法”(即“学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展现了优势,若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这种教学法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一、目标明确,有效突出条理性

有效地向学生展示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展示了清晰、有条理的课堂安排,使得课堂中师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法”不可缺少的依托,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学目标只能通过这一媒介而最终实现。在学案中有着条理清楚的课堂流程及学生所需掌握的重难点,在一堂课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大家都能对课堂目标有个明确的认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而清晰的,这样有助于大家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二、摒弃被动,有效调动主动性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由于明确了“我要做什么”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听教师告诉他们“他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当然这也符合个体独立性成长的特点,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目的,打破让学生达到“我要学”而不再是“你要学”的现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团结,有效培养合作性

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团结合作)。“与别人交换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而与别人交换一种思想,你将会有两种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求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学习,而应用学案教学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上课前已经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了课程的自学,学生自己已经对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还通过自学收集到一定的课外资料,他们渴望将自己的新的收获与他人交流,而在“学案教学”的课堂中恰好就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的环节,所以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交流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团结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导”“学”恰当,有效提高效率性

有效地减少了“满堂灌”的状况发生,有了更大的师生互动空间和时间。我们也经常强调“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让课堂演变成为一个实现“教学效率高质量”的平台,这一直是我们大家所探求的问题,而在使用“学案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要求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这样便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有效控制了“满堂灌”的高频率发生。

五、追求高效,有效减轻负担性

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工作量,留有更多的时间来搞调研。我们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负,而“学案导学法”通过其教学工具——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经过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是一个融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及知识延伸拓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程所涉及到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在巩固练习时,它本身还具有“量少题精”的特点,从而避免了大量重复的练习的产生。

六、资源共享,有效发扬积极性

有效地利用了教师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众志成城,提高教学效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学案导学法”中工具——“学案”的重要性,因此编写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学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及“资源最优化”,动用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施展每个科目教师的智慧,积极地相互合作探讨,针对同一科目不同班级的学情,研究编写出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状况的高质量学案,众志成城,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充分调动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及热情,使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学案教学”作为一种实效性较高的教学手段,要想有更大的效力与作用,仍必须与各位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地去粗存精,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科学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因此,整个新教法探索的过程正应证了那句话: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论文作者:王祖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案教学法”论文_王祖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