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增效论文_魏锦

减负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增效论文_魏锦

魏锦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 710038

摘 要:“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却收效甚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减负增效也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减负又提质,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我立足课堂,对减负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教学增效进行了有效尝试。

关键词:小学 减负 思考

顾名思义,“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减什么?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机械重复学习,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负担。但减负绝不是简单等同于减少学生在校时间或不留家庭作业。

学校减负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借口“减负”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负”成为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

家长对减负的关注点:减负是否会影响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家长们就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假日、双休日都会送子女上辅导班、做习题,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而这种压力的真正来源还是社会,社会用人制度追求高学历,使家长对子女今后的就业问题产生了担忧,他们不得不让子女们承受这“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家长对减负的关注点在于是否减掉了质量。

社会对小学生减负的关注点是作业负担的多少。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严格控制作业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作业,创新作业形式。如:巧妙设计课堂作业,留5~10分钟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使作业完成更有效。要有适当的课后作业。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业就像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饭菜,用心制作,才能美味可口、营养均衡。应该立足于学科特点,尽量让学生少写、乐写、精练、巧练。作业的形式也应该灵活新颖,如“活动式作业”、“创设情景式作业”、“开放式作业”、“合作性作业”、“分层性作业”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减负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心灵减负”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乐意学,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这一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一直以来,我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我会微笑着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真诚的微笑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同时,我注重创设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努力营造民主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民主的空间,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世界里。因为我坚信:有爱相随,他们定会健步如飞。

二、“高效引领”

1.主动参与,树立信心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师生交流,调整、校正学生探究的方向,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归纳整理学生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经历、体验、感受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过程。实践证明:凡是那些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都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2.质疑问难,放飞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广泛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高思维的批判水平。在课堂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提问,允许有错;鼓励平等讨论,互相指出不足,不同的想法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争论。只有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权利,才能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通过设疑问难,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学习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当然,教师也从“教者”变成了“学者”,给自己来一个“减负提质”。

3.优化作业,因材施教

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学中我注重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及趣味性,精选习题,精心琢磨。我觉得只要练习目的性增强,减负效果就会更明显。同时,我强化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相信乘着“减负增效”的东风,坚持走“高效课堂”之路,关注学生,着眼于未来,一定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论文作者:魏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减负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增效论文_魏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