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教学的组织策略论文_高 荣 卢天佑 张 瑜 安小丽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教学的组织策略论文_高 荣 卢天佑 张 瑜 安小丽

高 荣 卢天佑 张 瑜 安小丽 甘肃省西和县何坝镇河口九年制学校 742106

摘 要: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探寻到一条适应“新课标”改革要求和解决这一实际困难的教学组织方法,为“新课标”在农村的顺利改革注入活力,从而更加深入地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小学 组织策略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现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农村教育,国家更是大力投资,深化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要适应“新课标”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本文拟从课前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活动组织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课前学生组织

所谓课前学生组织,就是指在上课之前或开学初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的组织规划和相关方面的培训,是教师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前需要组建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帮学辅导组织和相关方面的培训。

1.组建学习小组。“新课标”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就是为小组合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1)建组原则。组建小组要考虑两个方面——均衡和自愿。均衡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的力量应保持均等,这是指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各小组应大体相等,也就是各组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自愿是自愿为主,适当调整,学生参加哪一个学习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再做适当调整,以保证“均衡”。(2)小组的人数。小组人数以6至8人较合适。(3)选择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影响着小组学习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应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或学习积极分子,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有责任心;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产生方式: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民主选举,也可以毛遂自荐,尽量避免教师指定的方式。一个小组一般有正副2位小组长。(4)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的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小组学习、讨论;二是协助教师检查各类作业;三是对本组学困生提供帮助。

2.进行一对一帮学辅导的组建。这种组织就是要求班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每人帮助、辅导一名比自己学业差的学生。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班内优秀学生资源,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解决了因学生过多,教师不能一一辅导的弊端。具体做法:先确定优秀学生(包括一部分学习态度积极的中等生),然后要求这些优秀生每人选择一名学业比自己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对帮学辅导这一组织,教师要时常调查询问,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对经过帮扶提高成绩的一些学生和辅导者要进行表扬奖励,对帮扶中不认真的学生要提出批评并进行及时指导。

3.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一是小组长的培训。内容有:如何组织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如何分工,如何检查作业,如何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等。二是帮学人员的培训、指导。三是课堂教学方面的相关指导、培训。如预习时,指导学生可以将相关内容在文中标出,或写在书本和预习本上,其他同学交流时要一边听一边记;再如展示时按什么顺序进行,以及课堂中的有关口令(如教师喊一二三,爬黑板的学生马上回到座位并和其他学生一同坐整齐;教师举起手击掌,学生马上停止讨论)等等。这些工作只有在平时训练有素,教学中才不致于忙手忙脚,教学效率就高。

二、课堂教学组织

“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组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指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但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忽视了宽松环境的创造,认为在课堂中一切从严为好,宽松的环境容易造成课堂组织的混乱。笔者认为,学生在太严的氛围中不见得就能认真学习,往往会引发反抗心理。而在宽松的氛围中,每个学习者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管自己的思想、意见是否成熟,他们都无所顾虑,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中,课堂纪律或许有点哄乱,但是并不妨碍学生的学习。我想,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环境都应是开放性的,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2.多样的教学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形式应多样,是指教师要努力在教法上和学法上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为学习者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以适应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有以下几项: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帮扶与个人自学,以及专项训练。

(1)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有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全班教学,在导入和初读阶段,进行全班授课,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列出学习提纲,或是出示预习案;第二步是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目标和提纲学习;第三步是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进行交流,确保学习效果;第四步是学习评价,课堂检测和小结。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智能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在课堂中应采取以下组织策略:

①要求有别,分统结合。要求有别是指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同样学习某一课生字,要求C类学生(学困生)会读会写会组词;B类学生(中等生)除C类学生的要求外,还要会分析字形、结构,并能造句;A类学生(优秀生)除对B类学生的要求外,还要会根据偏旁分析理解字义,换部首组成新字,在组词造句的基础上写一段话或一个片断。“分统结合”,一是指平时练习和作业分别要求与统一讲解相结合;二是指平时检查分层次要求与期中期末考试统一要求相结合。

②激励“越位”,动态分组。“越位”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设计思考题、练习题时要有层次,并且鼓励C组学生回答或完成B组的题,B组学生回答A组的题,A组学生回答一些难度较大(超纲)的题;另一方面,是指当学生越位回答对了问题或做对了习题时,可以升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动态分组,就是指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与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组别。如C组的学生如果学习态度积极,能正确地完成B组学生的题,就可以升入B组。

(3)帮扶与个人自学。帮扶与个人自学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这种教学形式就是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把知识由教师的传授变成学生主动的获取。组织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自学。学生按自学提示或自学要求,自己学习这一节内容。第二步是帮扶。在自学中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求助自己的辅导者,或者当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主动去帮助他人。第三步是检查反馈、改错。学习任务完成后,老师通过提问、检测等形式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4)专项教学。专项教学就是对课本中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训,如语文方面的阅读专项训练、写字或作文训练等。专项就是以一节课学习一个知识或一个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长期坚持。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中,课堂教学组织都要围绕“为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设计。因此,小组教学、分层教学、帮扶与个人自学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结合农村实际而组织的。这三者实际是三种形式、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比如,讲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而自读课文、练习、复习课采用自学与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个人自学,在个人自学与帮扶中又渗透着合作学习,而层次教学只是在这两种学习中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同罢了。专项教学则是对这几方面的补充和更加深入。

3.民主的学习评价。民主的学习评价,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能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新课标”的学习评价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标在构建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说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情况千差万别,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长处,要相信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

(2)注意评价方式的民主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教师一人说了算,还应采取民主的评价方式,即进行自评、小组评、老师和家长都参与的方式。

(3)“个案”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个案”评价就是对一些“特别”的孩子如父母离异等个性特殊的学生建立“个案”。集体评价就是对全班或某一部分学生集体的评价。如:学习生字时,在给定的时间内小组内每个成员都会写的为优胜组。

(4)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课堂评价要多用鼓励机制,以评价一个学生能带动大部分学生为好。课后评价即老师在办公室内对个别学生的私下评价,评价时要客观、讲真话,但是也要注意以鼓励为主。

三、课后活动组织

课后活动组织旨在补充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以“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

1.全班参与,整体推进。全班参与,整体推进,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例如,带领少年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祖国壮丽山河,参观历史古迹,考察自然生态和资源,采集动植物标本;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植树、栽花、种草,为美好校园做贡献;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意义较强的电视录像,听科普法治讲座等等。这些都是开拓少儿知识面,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很好的活动。

2.兴趣分组,自由自愿。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按儿童的兴趣,可以在班上组建音乐、美术、书法、作文等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指导教师要结合本地乡土艺术,并鼓励学生多向民间艺人学习,形成“校内引导,校外造化”的自学精神。

综上所述,课前、课堂、课后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的整个组织过程。在这三者中,课堂教学组织是中心,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前学生组织是前提,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基础;课后活动组织是拓展,是课堂教学组织的补充。在农村小学教学组织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才能将新课程的改革在农村引向深入,才能将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以林 冯克城《小学教学的全新品质》.《愉快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高境界教学的核心》,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2]石义堂 等《学习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董蓓菲《美国合作学习法例析》.上海教育,第一期,2001。

[4]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二)》.人民教育,第五期,2003。

 

论文作者:高 荣 卢天佑 张 瑜 安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教学的组织策略论文_高 荣 卢天佑 张 瑜 安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