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论文_陈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论文_陈权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更多教师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课堂是教学中的基础,对教学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所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引言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发育得仍不够成熟,这也就使得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并不如人意。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1.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问题

1.1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即使新课改已经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仍有许多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教学模式过于固定,无新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和学习能力尚有待开发,过于死板的教学对小学生而言,接受度不高。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前创设和教学任务相关的情景。但创设的情景与课程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提出思考价值的意义,有的老师干脆简单的将图片做成多媒体播放,不仅费时、费力还效果低下。

1.2 小组合作学习不深入

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一宣布合作学习,学生立即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甚至并不清楚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不仅如此,在小组学习中,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了组内的核心人物,主要担当发言,而其他的学生则更多的扮演旁观者的身份,并未真正的参与到讨论当中来。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弥补教师一对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但部分流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索能力。

1.3 课堂灵活度不足

大多数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备课的阶段及将本节课的内容提前准备好,上课时候只需要按照教案预设的流程进行教学。但是在课堂中,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常常无法按照老师预设的情境进行课堂,部分老师无法根据学生问题的走向和课堂的气氛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而只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缺乏灵活度。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 建立民主规范的课堂秩序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对课堂有效的管理。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制定数学课堂的行为规范,并认真执行。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少不了课堂秩序的支撑。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秩序,班级一团乱,这样根本不能进行有效教学,更不用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了。如果有学生上课干扰到课堂秩序,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置之不理。一个好的教师他的课堂是井然有序的,学生对于课堂探究、举手发言包括讨论等活动的纪律要求是十分明确的。

2.2 营造趣味性课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下小学教育的需求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也较空洞,致使多数学生机械性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善目前尴尬的学习局面,趣味性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趣味性教学理念不仅得到了社会、家长和教师的一致赞同,而且还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喜好,将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中抽离出来,使其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营造趣味性课堂就是要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将死板的氛围转变成声情并茂的课堂,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其自主领会所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将注意力和重心放在学习内容上。以认识图形为例,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图形认识的道具和模型,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地给学生教授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机械性学习状态,不能根据自己的内心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此时,营造趣味性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和模型,在黑板上绘制出一幅关于各种图形组成的画,绘画内容可以是书桌、长椅,也可以是茶杯、足球等,将这些绘制好的图片发到学生手中,依照画面上的图像分角色进行扮演,要注意角色扮演需遵从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不能强制要求。等到工具发放完,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画面中的图形展现出来,借助“你来比画我来猜”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在讲台上比画自己所选择的图形,让讲台下面的学生进行猜测,这个时候学生会自主思考分析,他比画的图形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比画的图形会出现同样的比画形式呢?学生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分析,最终凭借自己的思考就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通过这样的课堂情境创设,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知识带来的另一层含义,切实领悟所学知识的内在主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

2.3 加强教师数学学科知识学习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是肯定会的,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懂知识点、会算、会做题上,我们是否懂得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很多时候在数学课堂上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无法解答或者回答得模棱两可,这是为什么?很显然,就是教师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不够造成的。教师所拥有的只是“一碗水”,而不是“一桶水”,当学生的提问超过了这“一碗水”的范围,那么教师就无从下手、无法解答。那么,我们还能“妄想”教师能够达到数学教学应有的深度吗?因此,数学教师加强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从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教材开始学习,不管教哪一个年级,对于其他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任何时候教到哪个知识点都可以举一反三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全部都再现出来。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并不是只需要知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就够了,小学以上的数学知识,例如中学甚至是大学的数学知识我们都要建构在我们的数学知识网络中,要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以及连贯性很强的学科,任何知识点都不是脱节、零散的,而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而对应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以外的数学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数学专业知识除了数学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数学理论知识,例如数学教育教学类、数学哲学类知识。凡是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人必定是懂点哲学的人,也就是说,数学教师除了对本身所需要的数学专业知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外,还得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多阅读数学教育和数学哲学类的书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整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宝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8):58-58.

[2]沈海燕.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7(12):56-56.

[3]卢秋云.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60-61.

论文作者:陈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论文_陈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