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问题探究论文_肖金珠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问题探究论文_肖金珠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分析

◆ 肖金珠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第一中心小学 365000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诱发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以《轴运载称图形》的教学片断为例,浅议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提问,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目的明确

这一节课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如:“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还要保护好视力。想看老师戴眼镜的样子吗?”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回答:“不想。”这个问题对这节课没有任何价值,不但没有为新课提供诱导,引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让学生觉得很无趣,结果是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没有达到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也只好不管答案是否愿意我都得带上眼镜。教师的再一问题“有买的吗”又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引起一场不必要的争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时, 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东拉西扯, 游离于目标之外。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完全重合”,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识别轴对称图形,课上到这儿还没有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课堂提问紧扣教材

我们要“懂”教材,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提问关注生成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展开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增强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来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新、批评的价值,以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激起课堂生成的绚丽多彩的火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节课里当教师问平时的眼镜是什么样的?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是对称的,教师并没有发现这是个很好的资源,而是按自己设计的过程进行。结果始终无法如愿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课上得步履艰难,磕磕碰碰。

片断:

教师课前戴好眼镜,出现在课堂的一瞬间,孩子们就笑了,教师问:“你们笑什么啊?”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发言。

有的说:“老师你的眼镜一边大,一边小。”“左右两边不一样。”有的说:“这副眼镜不对称。”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这副眼镜不对称,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对称吗?

生:就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教师出示一副平时的眼镜问:是这样的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

生:对折。如果对折后两边叠在一起就说明对称了。

请学生动手试试看。

这一片断让学生轻松愉快、兴趣浓厚地进入了数学学习,符合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的性格特征,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间。这里教师问:你们笑什么?引出不对称眼镜的真相,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明白这副眼镜是一个不对称图形。当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出“对称”后,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追问“什么是对称的”,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切入我们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巧妙地引导“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它们是否是对称的”从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理解“完全重合”的意义,理解“对称”的这一概念。教师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教学机智,才能把握好方向,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灵的自由,大胆猜测,放飞梦想,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提问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谢怀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J].科学咨询,2013,(09),126。

论文作者:肖金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问题探究论文_肖金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