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情 促成“教”“学”平衡论文_吕筱慧

基于学生学情 促成“教”“学”平衡论文_吕筱慧

——“学为中心”背景下打造“学导”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

吕筱慧 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 323900

摘 要: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强调的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要促成“教”和“学”之间的平衡。具体而言,要突出“以学定教”,进行教学设计;践行“先学后教”,促进课堂转型;推行“学导相融”,转变教学行为,从而出打造高效化的小学语文“学导”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导课堂 教学平衡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了,其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应该怎样实现“教”和“学”之间的平衡呢?王荣生教授指出:有效的方式是将基于“教”的教学改为基于“学”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起到导学的作用。通过“导”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所有学生的水平都得到提高,从而打造高效化的小学语文“学导”课堂。

一、突出“以学定教”,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要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教学。基于“以学定教”这一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避免重教轻学的现象,要考虑到学生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等。

1.基于教材语言特质,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里面所包含的文章都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语言特点,文章的选取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文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基于课程、年段和单元目标,结合文本的特点来提炼出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进行仔细阅读能够发现,这一篇文章是根据游览顺序进行描述的,自然段主要是承接式段落,在表达上非常有序。自然段教学是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学生要对连句成段的方法进行学习;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又包括有序表达。所以,在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展开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有序表达的学习上,而不单单是对溶洞的奇观进行感受。学生以前接触过有序表达的方法。如,三年级上册《花钟》这篇文章里面的第一自然段便使用了时间顺序法,三年级下册《翠鸟》这篇文章里面的第一自然段便使用了方位顺序法。《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里面的第五自然段出现了结合感受和见闻的有序表达,这一内容非常具有教学价值。教师要基于文章所具有的个性化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体悟课文的“弦外之音”,进而让他们学习和语言形式相关的新技能和知识。

2.基于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的学情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才是高效化的。“以学定教”强调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来设计教学。

例如,在对《青蛙看海》这一课展开教学时,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都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基于此来进行提问:“大家知不知道‘井底之蛙’这一成语呢?大家对青蛙有什么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和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对“青蛙”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这样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只青蛙,它非常特别,看一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进行提问,如“为什么说这只青蛙非常特殊呢?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然后基于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一步步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道理,进而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二、践行“先学后教”,促进课堂转型

在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构思之后,还要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落实,“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方式就非常合理。此处讲的“先学”,并不是学生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而是教师先将学习目标、自学要求提出来,然后学生再进行自学。“后教”,也并不代表着教师毫无目的地来教,而是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要想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就要有合适的实践活动,同时学生要学会自我构建学习主体。

1.借助学案导学,引导学生先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让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现在,有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没有做到对学生合理的指导,只是让学生自己一个人思考,这和小学生的特点是不相符的,不能够很好帮助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要想让“先学后导”这一教学理念发挥效用,无论是“先学”还是“后导”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来讲,小学语文教学里面的思考主要是形象上的思维,通过“先学”可以让学生基于形象进行学习,如此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

例如,在对《詹天佑》这一课展开教学时,为了对学生的课文了解情况进行检测,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对火车的开法进行演示,同时将隧道的开凿画出来。通过“先学”让学生知道自己会不会演和画,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的阅读,让他们细细的揣摩,并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利用肯定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如此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教学目标。

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有很多,如基于关键词语提问;基于课题启发学生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矛盾”指出来提出自己的疑问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勇于尝试,并养成爱问的好习惯,这样的导学才有价值和意义。

2.注重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感悟。

“先学后导”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所以,教师在开展“先学后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新颖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并基于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对《白杨》这一课展开教学时,学生在上课之前体会到的是白杨的神奇,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赞赏神奇的白杨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了课文结尾的一句话:哪儿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儿生根发芽。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着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三、推行“学导相融”,转变教学行为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是不是代表着教师的作用就弱化了呢?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弱化,原因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理性思维方面非常欠缺,因此小学生很难展开理性并且具有深度的思考。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通常都是无意识的,他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已有认知进行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如此一来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更好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对学生的长久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1.遵循学路,化繁为简。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引导,要基于他们有疑问的地方来引导,要基于课堂的重难点进行引导。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通过预习单我知道了学生学习字词时存在两个难点:第一,不理解“突兀森郁”所具有的含义。基于此我通过图片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大家看一下,这里就是金华双龙洞所在的地方——北山,这座山峰是怎样的呢?这片树林是怎样的呢?”学生了解了“突兀”代表着高高耸起,“森郁”代表着树木非常多而且非常茂盛。然后,让学生通过词语来进行造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里面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山峰和树木呢?可不可以利用“突兀森郁”来造个句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词语的意思有了充分的理解,还懂得了如何对词语进行运用。第二,预习单很多学生没有将“蜒”书写正确,而是错误的写成了“蜓”。基于此,我让学生对两者的字形进行比较,同时引导他们基于形声字这一角度来做归类,这样学生便对两字的区别有了理解和掌握。

以学情为基础的“导”,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时可以少走弯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学”更有方向更加有效。对于学生懂的内容,教师就不再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觉得难懂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重点教学。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会非常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复杂,变得简单容易起来。

2.以导促学,无痕融合。

教师的“导”并不是在所有时段和节点上都进行,在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时,教师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这样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让课堂教学质量获得很大的提高。

例如,学生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篇课文中的“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时,仅仅感受到了作者通过一些词语来对船的“小”进行描写,而没有对文章的深层内涵进行感受。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视角进行拓展,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和揣摩,进而找到文章语言所具有的深层价值。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的:首先,让学生再次仔细地读一下这句话,根据这一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学生通过仔细地研读发现这句话是设问句。然后,让学生根据角色的不同来读一下句子。学生对句子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在朗读和揣摩后学生领悟到了作者正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对船的“小”进行表现。接着,我提问:“作者在此处只是为了对船的“小”进行描写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就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领略到作者在文章写作中所使用的技巧,作者在进行描写时并未使用到具体的数字来对孔隙的窄小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船的小来反映出孔隙的窄小。在后面对“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句话进行学习时,学生自行试着通过前面的学习策略来进行学习和体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自学,领悟到了作者是通过描写自身感受来反映孔隙窄小的,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误入歧途时才对他们进行点拨,这样比直接的引导效果要好很多,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的已有认知和学习能力解决很多问题,教师要合理的结合 “导”和“学”,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林 基于学生学情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7,(11)。

[2]陈化明 例谈小学语文“学导”课堂的打造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08)。

论文作者:吕筱慧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生学情 促成“教”“学”平衡论文_吕筱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