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论文

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论文

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张文华 康宗基

摘要: 我国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民心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制定灵活高效的援助方案、搭建交流互通的多彩舞台、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同时,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民心建设中也存在组织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耦合性欠缺及复杂国际形势制约社会组织国际化发展等现实挑战。因而需要通过明晰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定位、健全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增进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同向发力、借鉴社会组织建设经验推进国际化发展等路径,提升我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 社会组织;“一带一路”;民心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国际新形势相结合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把每个国家、每个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让人民幸福安康。”〔1〕首届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启动了《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为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构建美好的发展蓝图,以期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民间力量与民间智慧。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通过开展民心项目打好“民心牌”、搭好“连心桥”、用好“润滑剂”,以实现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对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民心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国际交往理论,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厚植理论根基,并基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角度,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与价值参考。

一、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因其民间性、公益性等特性便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多层次的民心交流活动。社会组织服务于社会民生领域能为“一带一路”民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制定灵活高效的援助方案,搭建交流互通的多彩舞台,使“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更为广泛的民意支持,以赢得社会公众民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2〕

1.社会组织为“一带一路”民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一带一路”方略推进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因“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众多,各国家及地区的国情、经济发展程度各异、政治文化背景有别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难免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效性。近年来在西方社会出现了将“一带一路”与新殖民主义、“中国式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等形形色色的错误论调。应对西方主导的错误论调,除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开展积极外交,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带一路”是“世界大合唱”而非中国一家之“独唱”之外,还应积极动员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以通过民间性的角色定位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支持与认可,以搭建交流互通、增进彼此了解的“民心桥”,消解国际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排斥心理及紧张态势,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以应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潜在舆论挑战,为国际社会知华友华亲华爱华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2.社会组织为“一带一路”民心建设制定灵活高效的援助方案

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主要通过项目建设搭建民心平台,以有效对接对象国社会组织。通过对象国社会组织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及对组织自身实力进行准确定位,适时调整公共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制定灵活高效的援助方案,以更为贴切的方式服务于民生领域,实现民心相通。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苏丹微笑儿童项目”,通过与比尔特瓦苏慈善组织(BTO)开展物资捐赠、NGO能力培训、医院建设等众多项目进行广泛合作,系统考察苏丹当地儿童现状,直接服务于对象国社会民生领域,通过社会组织向苏丹儿童传递来自中国社会的关爱。同时,社会组织通过平台传播产生扩散效应,便于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2016年,“苏丹微笑儿童项目”得到来自蚂蚁金服、华夏西部公司等公众力量的大力支持,使得受益的学校从原来3所增加至7所,受益儿童规模由2030人扩展到3630人。再如,尼泊尔及厄瓜多尔发生大地震时,亦能看到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受灾地区民众提供医疗卫生援助、积极的心理辅导及灾后重建等等服务,以帮助受灾地区民众回归正常生活。这样具有国际意识的大型社会组织可通过特定渠道,更接地气地服务于社会民生领域,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以打好“民心牌”,增强对象国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感。

其中为经过距离徙动校正后与慢时间无关的散射波到达时间,Rs0为散射点到SAR的最短斜距,为散射波方位向到达时间.由式(11)知干扰信号可在方位向形成多个虚假散射目标,记ua=-2v2/λRs0为方位向调频率,则第m阶假目标的距离向与方位向峰值时刻分别位于和处,且方位向间距为

3.社会组织为“一带一路”民心建设搭建交流互通的多彩舞台

纷繁复杂的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民心项目建设,而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民心建设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考量。针对社会组织在民心建设中的现实境遇与挑战,可通过明晰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健全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增进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同向发力、借鉴社会组织建设经验推进国际化发展等途径,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建设的实质能力,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广泛的民意基础。

我国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民心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民意基础,但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的耦合性欠缺及复杂国际形势等现实状况制约着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民心建设。

4.社会组织为“一带一路”民心建设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2)供电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电气主接线、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的设计与选择,要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简化线路布置,以便于维护和检修。

二、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民心建设中的现实境遇与挑战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抑制或杀死多种病原菌,因此也可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Sharpe等[24]研究了臭氧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发现用6×10-7 mol/L的臭氧对灰霉菌处理48 h,气生菌丝长度由4.6 mm下降到1 mm,孢子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死亡率达到90%以上,显示出直接的杀菌能力。严德卿等[25]研究了臭氧对杨梅果实采后病害的影响,发现经过臭氧处理后好果率达到96.3%以上,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好果率(76.6%)。

1.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尚未形成促进社会组织走向国际舞台的系统化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而无法从制度层面使社会组织获得全面保障,进而限制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发挥民心相通的作用。第一,缺乏相关涉外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相应的法规主要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协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就现状而言,法律法规体系无法匹配“一带一路”民心建设中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广泛民间交往的要求。第二,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缺乏完备的政策制度支持。无法为助力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而使得社会组织参与民心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与国际认可度大打折扣。第三,社会组织海外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大量的社会组织未在海外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无法及时进行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与信息反馈,社会组织海外分支机构的缺位易影响社会组织开展国际项目的实际成效与国际影响力,而制约社会组织发挥民心建设的实际作用。由此难以实现资源高效优化整合,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已成为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现实制约因素。

伴随全球化进程加深,马克思“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历史场域得到现实印证。“世界历史”所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最先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驱动,以控制与影响全球化发展。这就致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控制国际话语权,并成为全球化浪潮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7〕而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恐怖主义及宗教极端主义猖獗等众多问题。这种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掌握控制权的全球治理体系,使得本就缺乏境外经验的中国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潜在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我国社会组织推进“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

据民政部办公厅统计,截止2019年1月26日,我国现存入库民政部的社会组织共计816103个,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计2300余个。社会组织虽在量上已不胜枚举,但质上参差不齐。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充分彰显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而走向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的社会组织更是寥若辰星。“截至2016年9月3日,在全世界拥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OCSOC)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4360家机构中,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组织只有56家,仅占1.1%。”〔5〕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况来看,大量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等非法社会组织及僵尸社团的存在也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仅从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中检索出这类非法社会组织就近1300个,且这类非法社会组织往往冠以中华、中国等语词,在对外活动时因其非法性往往不择手段达到其目的,而使外国民众对我国社会组织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再者,社会组织从事海外项目,需考虑组织人员的外国语水平、对对象国文化的熟悉程度、对象国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等因素,高质量人才资源的匮乏也成为社会组织参与沿线国家民心建设的一大掣肘。此外,社会组织开展国际项目缺乏资金来源。即使是一些大型、富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其海外项目在国内筹款难度也较大。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17年度审计报告,2017年其国际项目部工作人员为13人,占该组织职工总数的7.692%;其国际项目捐款2096余万元,仅占2017年度捐款总额的4.431%。〔6〕由此可见,我国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已成为搭建国际“连心桥”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3.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耦合性欠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官方外交始终发挥举旗定向的引领作用,但因“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向的国家与地区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文化传统、经济程度等复杂因素制约着官方外交实效性发挥。而社会组织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增强官方外交的实效性,但就现状而言,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未能紧密融合。第一,外交领域还存在“单兵作战”的现状。“官对官”、“民对民”的传统单向外交思维仍束缚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制约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项目建设,这一现状难免导致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之间无法有机整合,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其综合价值。第二,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之间逻辑功能并未完全发挥。2017年我国企业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就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企业获得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虽然我国一些大型社会组织在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中也进行积极探索,但与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对社会组织功能发挥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难以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协同合力,以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及全球治理的影响力。

4.复杂国际形势制约社会组织国际化发展

(ⅰ)如果c*(t)≠0,即则与上面情况2)相同.但当Κ≥0时,一般解(17)右边还要添加一项Φ1(z);当Κ<0时,当且仅当c(t),a(t)+ib(t),G(τ),g(τ)间要满足-2Κ-1个实条件时才有解,且有唯一解.

农民群众普遍学历不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对培训工作缺乏重视,对农业机械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低。部分农民轻视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在接受培训时应付了事,甚至在培训过程中损坏机械设备,引发安全事故。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受到影响。

三、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现实路径

合作共赢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交往的重要价值彰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性,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性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与地区的交往,因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若无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增进文化了解,极易形成“文化壁垒”,上演一场现实版的“文明与冲突”。而避免文明冲突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民生领域的作用,通过拓宽智库建设、学术交流、艺术展览等多样化的人文交流途径,建立“一带一路”沿线长期人文合作交流机制,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以消除各文明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壁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3〕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人文交流机制,搭建彼此交流互通的多彩舞台,增加各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与信任,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民众增强对华的文化认同感。

当今国际社会,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全球治理体系并无法突破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桎梏,导致资本主义全球治理体系不平衡、不公正等全球性危机不断涌现。“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克服了资本主义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弊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同谋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现行全球治理理念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思路。社会组织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遵循“民与民”互动交流的思路,增强国际民间交往的彼此信任度,进而提升沿线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广泛做商界、学界、媒体、智库等阶层工作,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打造一支活跃在周边的民间交往队伍,润物无声地增强中国的影响力。”〔4〕以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建设为例,该项目的价值指向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供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提供可行性方案等方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4月8日,遵循“共商共研共享”理念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进而完善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开启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建设的新阶段。通过社会组织广泛、多层次的民间交往与智库建设为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1.明晰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定位

我国现存的社会组织近81.6万余个,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各类社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及其功能发挥,以“有为”实现“有位”。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质量与能力,需要社会组织与沿线国家民众“心连心”,以实现民心相通。第一,社会组织必须规范内部管理结构。社会组织需有规范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组织的健康运行,结合社会组织的价值定位,建立合理的人才招聘与辞退机制、部门管理机制、薪酬与鼓励机制、监督机制等各方面机制。第二,强化业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国家及地区经济水平、法律法规、宗教信仰、语言差异及文化传统等众多因素足以影响社会组织发挥民心相通的作用。为解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社会组织应及时对业务人员在项目管理、外语水平、法律法规、文化传统、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升从事民心建设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拉近与对象国公众之间的距离。第三,社会组织应结合自身价值定位与对象国国情特点,找准找好开展项目的切入点,为社会组织量身定制“接地气”的项目。通过开展民心建设项目,既能与沿线国家的社会组织、公众建立友好、融洽、共赢的和谐关系,也可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彰显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提升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的信心。通过明晰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为“一带一路”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

2.健全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

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政府须做好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为社会组织开展民心建设提供“底气”保障,以社会组织的“有位”推进“有为”。第一,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沿线国家民心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涉及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沿线国家民心建设的法律法规甚少,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更新滞后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无法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民心建设的“合法性”认识。补足法律法规短板,为社会组织走向国际,参与民心建设提供更多的合法性确证与法律保障势在必行。第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社会组织监管制度。大量非法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的存在危害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这些“毒瘤”若不能及时割除,国际公众极易产生对我国社会组织的信任危机。制定与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打好“民心牌”,化解国际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危机。第三,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福利政策力度。对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并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社会组织进行褒奖,为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减税或免税等福利政策。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顶层设计,调动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积极性,使“一带一路”民心建设“得人心”、“暖人心”。

3.增进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同向发力

实现官方外交与民间交往有机结合,是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实效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我国社会组织赢得国际认可的必然要求。第一,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社会组织应明确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定位,寻求官方外交政策与社会组织价值相结合,增进社会组织与对象国社会公众的交流,表达中国政府开展积极外交的善意。同时,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开展民心项目建设应得到政府官方外交政策的合法性支持,以实现民间交往与官方外交的有机融合,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效性。第二,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三维互动运行模式。我国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面临多方面挑战,仅凭社会组织自身力量难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的协调联动,才能使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开展民心建设项目上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政府为社会组织开展民心建设提供宏观政策与法律保障,为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与机遇。企业为社会组织开展民生建设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与合理建议,增强社会组织发放更大“民生礼包”的可能性。社会组织既为我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赢得广泛的民意基础,亦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国际口碑,推进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由此增强官方外交与民间交往相互融合与协调联动,调动一切促进我国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社会的积极因素,以实现同向发力。

4.借鉴其他国家社会组织建设经验推进国际化发展

破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将“一带一路”异化为“中国式马歇尔计划”、新殖民主义等荒谬论断是我国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就需要我国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通过舆论攻坚赢得国际公众的认可,以合作共赢化解话语权危机。第一,我国社会组织可借鉴其他国家社会组织赢得国际认可的成功经验。以日本模式为例,“‘日本合作平台’共集资350亿日元,资助了一大批日本NGO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达1100项的人道援助项目”。〔8〕日本社会组织在国际舞台上高度活跃,并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归根结底是成熟的制度机制为其走向国际化提供核心支撑。如日本国内的NGO咨询员制度、海外研修制度及研究会制度、对话协商机制等制度机制为日本NGO走向国际舞台提供发展机会,增进了日本NGO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第二,吸取社会组织建设的经验教训。以中缅两国合作建立的密松水电站项目搁浅为例,该项目被迫终止主因为中方未采取官方与民间双向配合的方式做好与对象国民众的沟通工作,以招致对象国民众强烈反对,最终对象国政府以引发国内民众不满为由终止项目。因此,需借鉴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功案例,积极吸取一些社会组织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建立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机制,提升其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实质能力,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90.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02、513.

[4]郝昆.民间组织“走出去”大力推进公共外交[J].当代世界,2014(2):77.

[5]景朝阳.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及挑战[J].中国产经,2018(9):78.

[6]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2017年审计报告[EB/OL].http://www.cfpa.org.cn/information/institution.aspx?typeid=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8]俞祖成.日本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研究——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及其支持政策[J].社会科学,2017(6):30.

The Rol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of the Hearts and Minds

Zhang Wenhua,Kang Zongji

Abstract: China’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carried out popular education projects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order to create positive and healthy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foster flexible and efficient aid programs,build a colorful stage for exchanges and exchanges,and provide Chinese wisdom for global governance.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also some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heart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such as the lack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capacity,the lack of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the lack of coupling between civil exchanges and official diplomacy,and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which restrict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Therefore,we should enhanc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ou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popular mentality through clarify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official diplomacy,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One Belt And One Road”,the construction of hearts and minds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9)09-0080-07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FJ2016B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文华,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康宗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严 瑾

标签:;  ;  ;  ;  ;  

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民心建设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