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研究论文_陈琪

创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研究论文_陈琪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选择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各有侧重,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形式。课堂上学生可以尝试用纸、彩泥、废旧物品等材料和简便的工具,运用各种组合装饰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和感受。每一件手工作品不但可以体现学生个人的情感和经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审美品位和审美素养。因此,创建高效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堂,对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手工教学;?高效;

一、优融入生活,用熟悉的材料制作创意作品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活动,加强手工制作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手工制作的材料十分广泛,点状、线状、面状、块状……在平时就要充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多种材料,并指导他们将材料分类。比如点状的用小纸盒放好,面状的放在档案袋中等,指导他们分类存放好以后贴上标签,以备不时之需。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会熟悉材料的性质,在每次上手工课的时候能够在材料箱中选取合适的用品。

二、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学生的基础越扎实,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创新便只是空中楼阁。而教师讲授知识的高超水平不在于如何准确系统完整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于教学中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启发引导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结构,认识美术的基本特征,掌握美术表现的语言和方法。

高效的美术课堂是学生在自由探究的环境里,发现美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和审美的基本法则。信息化的社会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好的资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美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建立美术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兴趣纽带,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美术课堂活动自发地乐学、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示范教学,进行直观、深入的技法演示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受到感染,最终彻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示范教学就授课环节中就显然尤为重要。

美术手工课中的手工技法不可能只依靠语言来口口相传,语言很难把手工技法表述清楚和完整。在课堂中要利用美术教学的直观性,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能进行有效的演示与示范,学生才能更直观、深入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各种美术知识和技法。在美术手工课中,教师通过范作、示范讲解能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法及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原理。教师的示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才华和智慧,使美术学科的特色凸显出来,学生对于手工技法的掌握,标志着美术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在课堂上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示范教学运用得好与坏,是美术手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四、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认识美是创造美的条件,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创造美的作品。

教师要重视美术课堂学生作品的评价环节,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学习成果的心理,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作业进行讨论、赏析,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多种功能。教师除及时肯定外,要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创设竞赛的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慧眼神探”“智慧明星”“巧手达人”“创新能手”等美术作品评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评,评中品,做到学得有趣、评得愉快、品得深刻。教师经常创设这种评价竞赛情境,会使美术课堂中充满不可预见的悬念,这样也避免了纯粹知识表达的枯燥,促使学生在美术评价中,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去寻找、探究知识的内在规律,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有显著提高。

美术教师还要组织多元化的评价活动。美术课堂中自评、相互评、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长补短。在深化美术创造过程的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一定要从儿童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和创作欲望,更多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自尊心加强了,那么学生完成作品的成功率也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会随之得到发展。

五、创意教学,引发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

在平时的美术手工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

例如,一次学校新配备一批新电脑,留下大量纸箱。这些纸箱直接扔掉或卖废品都有点浪费,教师把废纸箱收集起来,裁剪成大小不同的纸板,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用手去“撕画”,依据所撕物象进行思考和联想,再进行绘画和拼贴。孩子的画配着纸板原本的底色,富有创意。有的学生还变废为宝,用废纸盒、瓦楞纸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灯笼,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甚至有的学生将十二生肖画在灯笼上,还有的学生用颜料把灯笼涂红,挂上中国结。在这些制作行为中,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六、情境教学,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景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教学基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体验的方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借助不同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制作出不同的手工作品,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以往老师通常都会选择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直到作品完成这节课就算完成了。这样的课程难免单调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现在凭借多种教学方法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景和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橡皮泥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将学过的一些组合起来,编写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上来演一演,比一比,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表演的形式,孩子通过故事表演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地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总之,高效的小学手工课堂应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扎实、真实、简易的课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2011)版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朱永通.教育的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5.

论文作者:陈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创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研究论文_陈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