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代理制度研究

刑事代理制度研究

谢相成[1]2011年在《论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立法完善》文中认为加强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刑事诉讼是落实国家刑罚权的程序,其社会效果不仅仅应体现对犯罪的控制,还应当为刑事被害人提供必要的程序性保障,以增进社会和谐因素。刑事代理制度是改善刑事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境遇和增强他们参与权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因此,对此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对我国目前刑事代理制度中的诉讼代理法律关系主体、代理权和代理权保障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并考察域外部分国家或地区有关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制度,试图提出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建议。本文的体例结构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其中正文分设四章:第一章我国刑事代理制度之立法现状考察、缺陷及成因。首先,从刑事代理法律关系主体立法、代理权立法和代理权保障立法叁个角度对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立法现状与缺陷予以考察;然后,对我国刑事代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一,职权追诉理念的依然存在;其二,刑事诉讼抗辩平衡原则的制约;其叁,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立法的滞后性。第二章域外刑事代理制度的考察与启示。首先,考察和分析了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代理制度的特点;然后,提出域外国家或地区刑事代理制度对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借鉴意义,指出必须以利益保障为界定刑事代理主体范围的标准;以利益衡量划定律师强制代理的范围;以特定条件确定机构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以被害人的特殊性确立指定代理制度。第叁章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法理依据和原则。首先为了找到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论点的立论基础,对我国刑事代理委托权主体立法民事化予以批判。介绍刑事诉讼程序正当性理论和程序制约理论以及二者在刑事代理制度中的表现。然后在第二节中提出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应当遵循利益衡量原则、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原则和弱势群体特殊保护原则。第四章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完善。在第一节中,先从实现刑事代理制度的功能和刑事程序法的安定性的要求出发分析合理界定刑事代理委托权和受托权主体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完善刑事代理法律关系主体的立法建议;第二节中,分别从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和具体完善或者建构思路的角度,论述确立刑事公诉案件侦查程序刑事代理权制度、刑事指定代理制度、刑事特别委托代理制度和赋予刑事代理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实质性发言权。第叁节中,先从理论上论述刑事代理权保障的合理范围以及立法选择,然后提出保障刑事代理权的实体救济立法和程序救济立法的完善措施。

刁洁[2]2010年在《论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刑事代理制度从无到有对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与突破。刑事代理制度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置该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刑事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在过去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被告人权利的维护受到较多的重视。而如今,对被害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和其他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应当被赋予更加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现有的刑事代理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我们应改进现有的制度,以求使刑事代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通过对刑事代理制度的含义、类型以及理论基础的介绍,对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现状进行反思,分析出了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现有刑事代理制度的设想。通过对刑事代理制度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作出相应改进,使该制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使保障人权理念在该制度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期冀我国的刑事代理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该制度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的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罗静[3]2009年在《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刑事律师代理制度在我国长期以来都为理论与实践界忽视,这不仅映射出我国对被害人、自诉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等权利的保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对于我国整个刑事诉讼系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事实上,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对刑事诉讼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实现以及诉讼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试图对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研究。本文以刑事律师代理制度的基本理论为基点,详细阐述刑事律师代理制度的内涵,并考察了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立法现状。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的刑事代理制度无论是代理种类还是代理人的诉讼权利义务以及其他相关规定都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律师在公诉案件、自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代理中的相关内容,做到切实地保障律师的刑事代理权利,以便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唐文波[4]2014年在《刑事代理制度之完善》文中研究指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设置了一项重要制度———刑事代理制度。应当赋予被害人和其他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更多的诉讼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李大华[5]2002年在《刑事代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试图对刑事代理制度作一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从刑事代理制度概论,刑事代理的理论基础,刑事代理人制度以及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代理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制度。 在刑事代理制度概论中,作者认为刑事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并不独立的承担某一项诉讼职能,他仅仅是对某一项诉讼职能的实现进行协助或者促进,代理人的所承担的诉讼职能取决于被代理人所承担的诉讼职能。通过对刑事代理制度历史沿革的考察,作者认为由于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是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普遍发展趋势,各国对刑事代理制度的规定将会不断完善发展。 作者认为,刑事代理不仅是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而且它对刑事诉讼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实现以及诉讼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刑事代理存在的理论基础。 在刑事代理人制度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刑事代理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作者认为,刑事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是与辩护人相对应地一般的诉讼主体。代理人作为控诉职能的协助承担者,作为法律和正义的维护者,承担者维护被代理人合法权益、协助被代理人控诉犯罪的责任,独立于检察官和法官,同时,代理人也独立于被代理人,在诉讼活动中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行为方式,因此,代理人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关于刑事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作者认为应该赋予代理人独立申请回避的权利;应当赋予诉讼代理人独立的调查取证权。 最后,作者分别论述了公诉案件中、自诉案件中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各自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刑事代理内容,作为对前叁章关于刑事代理一般性论述的补充。

童德华[6]2002年在《刑事替代责任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替代责任是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 ,它从原始社会的血缘连带责任演变发展为比较健全的替代责任制度 ,今天 ,它表现为英美法系的刑事代理责任制度和大陆法系的转嫁刑罚制度。作者认为 ,研究刑事替代责任制度 ,可以指导我国的刑罚制度 ,以完善刑罚的社会保护机能

刘根菊, 王君[7]2003年在《刑事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文中提出刑事代理作为一项法律权利 ,具有利他性、权能性和自由性的属性。作为一项诉讼制度 ,它是刑事诉讼实体正义、程序正义 ,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必然要求

曹金林[8]2017年在《英美刑事代理责任制度在我国适用之否定》文中指出刑法中的代理责任即被告人对他人的行为而非自己行为负责的有罪责任。代理责任制发端于19世纪"主人为仆人行为负责"的英国判例法,而后被一些制定法所确立;但它一直被英美国家限制性适用。我国法学界对其是否应引入,展开激烈争论。英美刑法中的代理责任制度不仅违反了个人责任原则,使被告人为他人的犯罪承担责任,而且违反了刑法的谦抑性,将可由民法、行政法调节的对象强行纳入刑法规制范围,故而,不应引入我国刑法。

王欣新[9]1991年在《律师刑事代理剖析》文中指出在刑事代理(指律师为公诉案件被害人、自诉人的代理)中,有人认为,律师不受被代理人意志的约束。其理由是,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维护国家、社会利益的活动,律师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活动,不受当事人意志的影响。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与代理制度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笔者认为,代理的本质属性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其授权范围内按照其意愿进行活动,代理人行为的一切后果均由被代理人承担。无论是民事代理,还是刑事代理,在这方面都是相同的,若否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双方

童德华[10]2000年在《刑事代理责任理论介评》文中研究说明刑事代理责任是英美法中的一种特殊责任方式 ,本文简要介绍了代理责任的内容、理论基础和实践中的叁个具体问题 ,并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了引进该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立法完善[D]. 谢相成. 广东商学院. 2011

[2]. 论我国刑事代理制度的完善[D]. 刁洁. 河北大学. 2010

[3]. 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研究[D]. 罗静. 广西民族大学. 2009

[4]. 刑事代理制度之完善[J]. 唐文波.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

[5]. 刑事代理制度研究[D]. 李大华. 中国政法大学. 2002

[6]. 刑事替代责任制度研究[J]. 童德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7]. 刑事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J]. 刘根菊, 王君. 政法论坛. 2003

[8]. 英美刑事代理责任制度在我国适用之否定[J]. 曹金林. 西部学刊. 2017

[9]. 律师刑事代理剖析[J]. 王欣新. 法学杂志. 1991

[10]. 刑事代理责任理论介评[J]. 童德华. 法学评论. 2000

标签:;  ;  ;  ;  ;  ;  

刑事代理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