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运用数学课堂鼓励小学生手脑并用论文_郑永祥

大胆运用数学课堂鼓励小学生手脑并用论文_郑永祥

郑永祥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青龙桥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24

【摘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会为学生们日后学习各类知识内容提供帮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当将其重心转移到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层面,深入的分析并探究小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特征,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生们的各类求知欲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要谆谆教导学生,端正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让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得以高效的提升,帮助学生们形成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形式,避免学生们产生思维定势等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的方式进行探究,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措施,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82-01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比较差,只能使用形象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但是数学这门学科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该门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老师们应当合理的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避免各类固化教学模式对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数学知识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们动手能力以及数学能力。

一、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先进的数学理念,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生活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构建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从一些习题的练习与一些实际动手训练的开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还需巧设一些数学课题,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学习异面直线时,给学生二根打毛线用的芊芊,让学生任意的比划,不管学生怎样比,除了相交和平行外就是异面,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异面直线的定义,这样总结出的异面直线的定义就完全的掌握在了学生的脑里。同样,在研究正方体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正方体,然后再观察正方体的结构,观察它的面间的关系,和它的所有棱的平行,垂直,异面关系,用细线把对角线连起来,再观察它的对角线和棱的关系,自己把这些结论写在书上。这样学生对正方体的特征就很清楚了,对以后研究正方体的有关计算和证明就容易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探究

当学生们完成相应的动手操作任务之后,老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们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把数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尽可能的强化学生们自身的数学能力。多给予学生们交流以及互动的时间,合理的安全学生们动手操作行为,高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合理的去安排学生计算相应的知识,不能提前对该习题的解题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自行的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自己手动去放置教具,把其过程完整的阐述出来,通过这种自我见解分享的形式,使得总体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的浓郁,老师在学生们所表述的观点中,选择较为适宜的方式进行演示,重新推导数学公式。利用实际性的操作进行研究以及合作。帮助学生们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但会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会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的反思意识得到发展以及强化。学生们要实际性的去观察以及测量,多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以及空间,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加大对学生们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科学启发诱导,增强学生自信心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极具固化性,老师们会使用示范验算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模仿。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们只能被动性的接受各类数学知识,这和学生们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相背弃,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当设定好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提升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更好的去鼓励学生。无论学生做计算题还是应用题等,做对了,要多表扬、多鼓励;做错了,让学生再试试,始终让学生有一种自己能成功的感觉,以增强他们的动手欲望,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自觉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活力,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能让学生激动很久,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来调动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课的热情。

五、鼓励学生自制学具,设计学习小方案,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提出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后,让学生用纸剪一剪,再以这些图形做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图案,在班中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审美价值和创造力,更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困难,体验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总之,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十分的重要,学生们应当亲自动手去操作以及实践,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这样学生们会更为愿意的走进数学并了解数学,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氛围,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们还选用和学生们日常生活所贴近的教学案例,结合生活的现象,让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该数学知识诶荣,调动起学生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更加的全面。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单丽辉.学周刊.2012(35).

[2]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刘国英.学周刊.2014(04).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吕秋显.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4]小学数学教学呼唤“对话”[J].杨燕.小学教学参考.2011(32).

论文作者:郑永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大胆运用数学课堂鼓励小学生手脑并用论文_郑永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