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换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黄万登

浅谈“换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黄万登

摘要: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有些是通用,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就如“换位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能很好的利用,将会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因为,“换位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的自由学习的空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换位教学;初中语文;有效运用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还是语文素养的积累也好,都需要个人自己去参与。《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课堂让与学生。而运用“换位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在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进行总结、归纳。在课堂上到讲台发言,讲解文本,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能较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之所以“换位教学”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就因为它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一、换位教学,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换位教学,给学生走上讲台,说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的机会。老师走下来,与学生一起听课,参与课堂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感受、领悟、欣赏、点评等能力的体会。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偏执于重思想内容分析,重理性说教的“满堂灌”和“满堂问”,忽视感悟的积淀,忽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一切以书本为准,以教学说教为中心,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以一个语文交际者、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过程中去,学生成了主人翁、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个和谐民主中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换位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的自由空间

换位教学,实行“先学后教”的模式,给学生自由解读文本的空间,让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实现与作品、作者对话,以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形式去实现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教师通过引导,让他们用心地去读,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自由解读中受到撞击,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例如:学习《春》一文,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课前先正确拼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并试分析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上课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说说。把整个学习的这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过程学生是主动的、自由的、轻松愉快的。

三、换位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精神

换位教学,要求学生都要读出感悟,做好发言的准备,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在自己读课文,领悟文本的基础上,遇到难题、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共同探究,相互交流。教师也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从教材这个引子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例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地方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等,然后拿到课堂上就其内容与语言形式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和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民风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换位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把自己读到和领悟的东西,整理成教案一样,走向讲台,讲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及他们对该课内容的理解,这就锻炼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座位上的同学只有认真听讲解,并认真做好记录,等讲解完后,才能知道哪些是肯定的,哪些是要补充的,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等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每个人都有成功与收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如学习《背景》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给自己留下的最难忘一是什么。这些问题很接近学生的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然后从学生的发言自然引到对文本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得到了新的发现,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赢、共进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总之,“换位”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讲台交给学生,师生相互点评、交流等环节,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论文作者:黄万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浅谈“换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黄万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