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论文_刘栩源

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论文_刘栩源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必须将科学发展观当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大学生思政工作亦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这便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并且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的教育形势,积极的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收侵犯,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政;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教育的本质问题时,说道:教育是为了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予他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健全他的人格,为人类文化尽上一份责任[1]。由此可知,推进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要着眼于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国内和国际间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创新型的发展国家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亦是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则成为了一大社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近两年来的教育形势与思政教育经验,就如何深化与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我国高校担当的是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而这就先要弄清楚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即是有德且可靠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大学生最本质或是最核心的工作内容,而且是以德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及工作职责。若想认真完成这一工作任务,便需要确定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了解教育对象的近况,充分把握优秀人才成长的规律。第一,从党和政府对于人才建设的要求与期望的角度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育人当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最近几年来党中央提出的教育理念[2]。这是达成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强国目标的基础要求,亦是基于国际国内新教育形势变化的现实性选择,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思政思想认识的深刻性,努力提升实际思政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第二,从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的角度出发。最近几年来,从一系列重大型政治事件以及自然型灾难事件中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是热爱党、国家与人民,是充满希望与梦想且值得信任的年轻一代大学生,但不能否认的是,少数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歪曲、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团结合作意识淡薄、以及三观不正等问题。因而,高度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建立起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家园,便成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第三,从人才成长及德才作用的角度出发。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毕业及就业方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德”的教育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必须认真开展以育人为本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同时,须将德育为先,尽可能彻底的解决大学生“德”思想问题。

2、建立成才为本、学业为先的理念

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安身立命的能力问题。在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书记曾说道:教育的本质目的,便是为了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全面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列为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这不仅是强调了教育工作的核心,更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继承与发扬胡锦涛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认识。第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年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殷切期盼,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期待,是莘莘学子的强烈愿望,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职责与价值体现。第二,跟踪大学生的学业状况,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学风动态测评与研讨会、举行辅导员定期听课、建立专业课成绩分析和探讨会议体系等方式,全面并及时地把握学生真切的学业现状,从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最根本的教学依据[3]。在此过程中,还需讨论与掌握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时代规律,逐步提升思政教育引导的水平与质量。第三,增强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多样成才。利用优秀人物的力量来感染并带动大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做最优秀的自己的信念,牢牢的刻入每一位大学生的脑海深处。此外,对于大学生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及成才自由选择的愿望,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各大优秀人物表彰和示范的力度。

3、建立发展为本、素质为先的理念

大学教育阶段是为学生打下坚固基础的关键性时期,所以说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建立发展为本、素质为先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发展潜力与前景之间的问题[4]。对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优秀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立足于现在与未来,并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由成长并个性化发展,全面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第一,重视在师生之间展开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尤其注意引导大学生认识并处理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现实问题;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密切关系;择业、就业以及创业的选择难题。督促其做到基础好、能力高,重创新,宽视野,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5]。第二,积极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素质教育体系。一般而言,大学生的素养能力培育和个性化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浓厚文化熏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多样化的第二课堂上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并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与心理辅导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力;通过开展团队活动与社团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管理素质能力。第三,开展创新创业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大学是否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更是培养出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树立起新型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并且营造出浓厚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整合内外教学资源,搭建创业等实践平台,最后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结束语

如今,我国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这说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逢盛世,生当其时,而同样处于这一发展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亦是深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艰巨且重大的教育责任。因此要求所有人必须紧密结合在以胡锦涛书记为核心的党及政府的周围,高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红旗帜,并且坚持育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本、学业为先;发展为本、素质为先,为深化推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李根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

[2]“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双微”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罗威.陇东学院学报. 2017(05)

[3]基于微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张福高,张英.科技经济导刊. 2017(15)

[4]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徐建中,杨铁柱,马光,赵丽君.河北企业. 2017(09)

[5]大学生社团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张彪.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论文作者:刘栩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论文_刘栩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