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歌抒情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论文_李金花,

苗歌抒情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论文_李金花,

【摘 要】苗歌文化博大精深,其抒情方式也呈多样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么把苗歌抒情方式有机、灵活、有趣的运用到教学中来,作为高中一线语文老师,不仅要顺应课堂改革的要求,还要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借着语文教学的这个渠道,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地方学生的民族文化涵养,把苗歌的抒情方式与文化精髓融入语文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效率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苗歌抒情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

一、背景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模式,这对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那么苗歌作为苗族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对于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发展和繁荣,促进校本课本课程建设和推动学习就有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二、苗歌来源概述

苗歌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是苗族在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出现的,苗歌承载着民族文化特征,主要传播结构是“树状”的,目的是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对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苗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是地方苗民祖先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它韵律工整优美、内容深邃丰富,意境深刻含蓄,曲调舒展粗犷,形式自由欢快是苗歌显著的特点。正由于苗歌这些鲜明的特点,才深受广大苗族同胞的推崇和喜爱,成为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苗歌特有的魅力,使苗歌的传唱经久不衰,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形成一股迅猛的回归潮流,为苗歌文化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奠定了稳定的群众基础。

三、苗歌类型与抒情方式

(一)苗歌内容类型

苗歌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类别繁多。苗歌的内容可分 “苗族礼俗歌”、 “ 苗族大歌”、“ 苗族叙事歌”,“苗族情歌”四种类型歌谣。其中“苗族礼俗歌” 是人病逝时所唱的“哭丧歌”“婚庆新郎新娘歌”等所唱的;而“ 苗族叙事歌”则是地方苗族人民生活事务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互帮互助,互赞互叹的劳务歌;而“苗族情歌”,俗称“游方歌”,它又分有“初相识”、“倾慕歌”,“约会歌”、 “相亲相爱歌”,“组成家庭歌”、“生儿育女歌”,是苗族青年爱情婚姻的情感桥梁。这些不同种类的苗歌不仅体现着苗族人民的民俗风情,也反映着对苗族文化生活精神的一种状态。

(二)苗歌的抒情方式

苗歌抒情不拘一格,因唱歌的对象场合不同,又可分为野外唱的苗歌和寨子家内唱的苗歌;表面上节奏比较自由,近似于散板,但因吟唱的调子不同,可分为Sead bux yas(音:莎剥雅)和Sead gheub(音莎构)即飞歌调和一般低沉调;以苗歌押韵的结构形式不同,苗歌又分两拍(即两句一押韵)、三拍(三句一押韵,往下类推)、四拍、五拍、六拍、七拍等。但不管结构形式怎么样,她抒情方式大多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直接抒情多则以叙述为主,格律雄厚而低沉,称为平腔类,这种格律听起来旋律平缓,仿佛山泉流水,音律跳动不大,多以男女对唱为主,而间接抒情则通过许多人物,景物,事物来抒发,格律悠扬而婉转,意境含蓄而深远。这样的格律节奏自由欢快,抒情优美,音程跳动大,高亢而富有激情。抒发的情感含蓄而隽永。

苗歌既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抒发志向,又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一种地方文化艺术,鉴于苗歌的抒情方式类似于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把苗歌抒情方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堂

(一)把苗歌叙事、对唱方式融入课堂。

一是苗歌叙事抒情方式融入课堂。这种叙事抒情方式的特点就是讲诉形式,是不依赖任何意象,直接抒发胸中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或喜或悲、或爱或恶,直接流露人的喜怒哀乐。这种抒情方式情感外露,个性鲜明,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叙事苗歌以叙述的歌唱形式表达出来,或者以一定的音律唱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居于叙事苗歌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和上课内容的需要,在授《诗经<氓>》一文时,结合诗歌内容,把诗歌的“一、二、 五”这三节叙述部分,以复述故事的形式,把这三节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诗歌“赋、比、兴”中 “赋”这一手法,懂得了所谓的“赋”就像叙事苗歌,是以“陈述和铺排陈述直言其事”的直接抒情方式,而且还很好的把握课文内容:女子是怎样从“恋爱—婚变—决绝”的悲惨命运。简而言之,把这种苗歌的叙事方式融入到课文的理解中来,不仅给学生展示个人的方式,而且还让学生充分感受的寓学于乐的氛围。

二是苗歌情歌对唱抒情方式融入课堂。这种方式多以叙述对唱为主,最受苗族人们喜爱,广为传唱,在苗族的村寨里,田坎边,风雨桥上时不时传来一两段的情歌,借以传达自己的心声,那歌声悠扬动听,所以在上《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时,鉴于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所以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分别以“刘兰芝、焦中卿、焦母,刘兄、刘母”等不同形象来即兴说唱,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熟悉课文的程度,二方面可以通过互问互答这一教学模式来迎合学生的竞唱欲望,让学生在互唱中学知识;在互唱中把握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互唱中把握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通过这一种对唱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情感教育,挖掘学生骨子里的这种苗歌情歌情愫。这样的课堂将会热情洋溢,和谐幸福,师生间真正做到幸福教育,快乐学习。

(二)将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融入课堂

在苗歌中苗族人民十分崇拜自然中万物,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万物的身上,比如:苗歌《春之歌》,《迎客歌》这些苗歌,就是借“树木、花草、山石、浮云、流水,日月、风雨等景物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这些景物就是抒发情感的载体,就是我们语文教学诗歌要鉴赏的意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情寄于景,景中见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词人借“杨柳”“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人们情感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离别后的凄凉、孤独和寂寞之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人借黄昏时的梧桐雨这一意象,来抒发独居空房的孤独、寂寞与凄苦心情;诗经《诗经<采薇>》中戍士借“采薇”这一意象的写出薇菜“刚冒出新芽”到“叶子柔嫩”到“薇菜茎叶变老”的这一生长轮回抒发了自己忧国和思归矛盾心理及思归而不得归的悲苦心情。苗歌和诗歌一样,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或悲或喜,或忧或乐,这都是待我们要去细细品味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苗歌的这种抒情方式引到我们高中语文课堂上来,去鉴赏古诗词,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将苗歌文化融入到学生的作文课堂

1、运用于日常作文教学。通过收集展示苗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写热爱家乡作文。

2、开设苗歌传承班或作文专题讲座。如:在校园内开设一个“传承苗歌协会” 或“苗歌抒情方法和诗歌鉴赏手法”专题讲座,请本地苗族协会的专家介绍苗族苗歌的文学史,并要求学生写听后感。

3、组织课外采风活动。教师通过组织课外采风活动,可以带学生参加苗族的爬坡节、苗年节等民间节日,指导学生搜集、倾听、整理、比较从而写成作文,增添学生作文素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的一个重要聚集地之一,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它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鉴于本文的篇幅和作者对苗歌研究有限,这里不能充分发挥出苗歌抒情方法在语文教学的开发和运用,因而仅对苗歌抒情方式进入课堂进行粗模介绍。以后,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我想作为苗疆腹地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致力于研究苗歌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我们黔东南苗族的文化,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注释:

(1)简析黔东南苗歌“哈嗨”传承的重要性(姜天礼)

(2)贵州苗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分析 (第一论文网)

课题编号: 2019B025

论文作者:李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苗歌抒情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论文_李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