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佘国儿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佘国儿

佘国儿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新寮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文化素质教育的管理力度,为农村教学管理制定了许多方案,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文化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是现今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农村的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班主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就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学;班级管理

前言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农村教育环境也有所改变,但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还有待完善,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比较薄弱的环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教育改革,拖慢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但受制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难度极大,同时由于师资匮乏的原因,农村的教育工作往往是一个老师管理好几个班级、教授好几门课程,工作量大,教师的精力不能集中,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致使出现了很多的班级管理问题。而农村教学难的问题归根究底还是来自家庭原因,农村上代人因为时代的原因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行为和看待问题的方式都有很大的问题,并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比较落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弱,这也无形中给农村教学中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

1.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短缺

师资匮乏一直是农村教学中最突出的教学难题,教师人数不够,常常一名教师要管理多个班级,教授多个班级的多门课程,在班级管理方面工作量大,教师经常有分身乏术。如果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与开导者的角色,而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班风的好坏,初中生刚好是学生各方面逐渐成熟的一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深,但很多行为仍然保持着比较幼稚、主观的一面[1],这其中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肩负的责任重大,光凭现阶段农村教学中的教师数量远远不够。

1.2管理方法不当

由于师资匮乏,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单纯地依凭教师自身经验管理,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严重时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学生们来说长期处于这种隔代环境中生活无法跟家里人沟通,缺少交流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仅仅针对班级表面进行管理,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成长,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纪的群体,他们逐渐步入“叛逆期”这个成长阶段,如果只依赖于经验管理班级,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给管理 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1.3缺少交流

现阶段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学生交流沟通不够,师生之间存在着沟壑。农村的初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心理上难免出现留守儿童最常出现的问题,如不自信、懒散、自制力差,而家中照顾他们的多是爷爷奶奶,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问题,造成他们性格上任性的一面,所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管理,多与学生交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4依赖制度约束

初中生这个年纪的学生性格上出现“叛逆”的趋势,而教师往往依照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一旦学生犯错就对学生采取批评教育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2]。管理制度是为了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现在却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管理班级是为了维护管理制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影响了班风、校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解决方案

2.1培养教育人才

师资匮乏是一个现象级的问题,要想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班级,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上级应当培养更多的教师人才到农村帮助提升农村教育程度,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帮助农村教学进步。而现有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概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实施“以生为本”的新概念。农村初中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往往受限于他们的环境,现有教师如果能做到思想与时俱进,获得培训的机会增多,将为教师管理班级提供更多的帮助。

2.2帮助学生树立新概念

现阶段农村初中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思想上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管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自信是表现出来最多的一面,为了帮助学生改善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新概念,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改变一些旧的观念。教师不能一味的利用旧观念中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级,单纯地强调班级纪律,应当注重关于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帮助学生改掉因为成长环境养成的小毛病,如任性、懒散和自制力差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3]。如在自我认识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独立思考意识,如在自习课上学生遇见难题时会选择问附近的同学是否会写,刚开始还是习题交流,但是因为自制力差往往会演变成与学习无关的谈话,教师发现后往往采取严厉批评的方式,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不服气等叛逆情绪,并且效果不佳。教师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之后会自我反省,而教师可以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自习课前在黑板上留下警句提醒学生保持安静,自主学习。

2.3加强交流沟通

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心智成熟度也不同,在学习上会出现态度上的差异。教师要多于学生沟通交流,最好能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初中阶段时学生一个逐步走向思想成熟的阶段,很多以前他们不会考虑的事情会开始思考,同时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农村初中生无法跟同龄人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父母外出务工,家中的长辈存在代沟,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时教师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肩负起倾听者的角色,并且还能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想法,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方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做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教育结果。同时,师生关系融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师与学生交流是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去发掘一些平常可能会忽视优点,通过对他们优点的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全面性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

2.4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师制定的班级管理方案都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制定的。良好的班级管理会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同学关系,亲近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而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制定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方案的最终目的。同时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但是班主任不能将自身放在搞定去管理学生,而是应该将教师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监督,面对学生的犯错,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得否定批评,这样容易给学生留下心里阴影,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方案应该尊重平等的原则。同时,在挑选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班干部时也要遵循这份平等原则,首先要学生自己愿意出任,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参与班干部的选举,然后通过公开公平的投票方式决定班干部的人选,这也是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表现。教师要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例如组织班级活动时可以让班干部们进行策划组织,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组织能力,通过班级活动还能够促进班级团结,增加班级凝聚力;其次班干部人选不能一直固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所以定期举行班干换届选举,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良好关系;最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班干部的意见和决定[4],班干部的也是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要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很多教师看不到的地方学生们可以看到,从而做出判断,是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其中涉及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多种学问,教师不但要有与时俱进接受能力,还要有具有创新理念。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教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教学方案,并且通过实施过程不断地优化方案,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世忠.偏远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8(2):185-186.

[2]张翠燕.试论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7,14(20):156.

[3]吴丽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J].教育界,2017,9(19):4-5.

[4]赵丽.论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未来英才,2017,5(23):4.

论文作者:佘国儿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佘国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