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论文_ 邓 美 玲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论文_ 邓 美 玲

摘 要: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情境 教学兴趣 爱 闪光点

有关资料指出: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教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一、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爱”出发。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生活中也真是不外乎于此。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每个学生在班上都要找到“爱和归属感”。

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老师们下了课到办公室抱怨学生。一个题目讲无数遍,考试还是不会,想必是我们从来没有去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吧?扪心自问一下:课堂上给了这样学生多少展现的机会?机会在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而我们却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关注到全体,有时候他们甚至感受不到老师的目光是否曾关注过他们,这样的课堂早已散失了活力了。因此,要想让全体同学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我觉得还是要从“爱”出发,给每个孩子播撒阳光雨露。比如:我在教学中,不再每次只指名那几个读书读得流利的学生读,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想来不外乎两个字“普通”。他们没有优等生突出啊,优等生成绩出色的讨人喜欢啊,处处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班上“普通”生乃是大局呢,就算他们有时冒出一点闪光点往往很快又泯然于众人。因而,长期以来,“抓两头,带中间”成了一些学校和教师的主要工作方法。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比较“保险”,可是大面积的“普通”生成了被疏忽的群体,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品质与学习成绩互为因果恶性发展,谈何学习热情?便影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二、课本剧中挖掘闪光点,让学生感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语文课堂上,把一些故事情节融入到课本剧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捕捉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地肯定和鼓励,精彩的表演,得到全班同学的喝彩与掌声,从而使他们看到 成功的希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班上一些后进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后,会很快融入班集体中来。同学与老师的掌声成为了促进他们获得成功的催化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渴望成功,争取成功,赢得大家的赏识。

例如:我在教授《孙权劝学》这一文言文时,我就在平时指导几个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人物:孙权?吕蒙?鲁肃?蒙母

第一幕?

时间:三国,某时。

地点:吕蒙帐中。

(幕起:吕蒙正潜心练剑,孙权上)

......

第二幕

时间:半年后。

地点:吕蒙府上。

(幕起:吕蒙手捧书本,摇头晃脑,声泪俱下,朗诵静夜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鲁肃上来,念奉主公之命前去江北办事,经过吴下,特来拜访吕蒙将军,据说吕将军蒙主教诲,文思大进,不知传闻是真是假。)

......

幕落。

通过精心设计此课本剧,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把课本剧带入课堂中来,学生丝毫没有觉得文言文那么枯燥无味。

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认同感,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在班级上的存在感,力求多给学生生展示的机会。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赏识,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他们才会享受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三、音频视频中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课堂上始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用情感来渗透教学中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医生看病,需要对症下药。而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对学生区别对待。学生之间的心理和学习能力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只有适应了学生学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力》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力,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找到学生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分类推进,帮助学生找到向上突破成功之门。

我们在教育中要学生认识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既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树立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学业就是对待自己的事业一样,踏上奋进的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好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通过音频视频的情境教学,借此充满感情色彩的活动形式,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阅读教学,往往会让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泥塘,在教学《变色龙》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科夫深刻地批判了那些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人们。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如果单单靠老师去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很难体会。

从感知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咬了人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本文丰富的语言、形象的人物,我们利用音频朗读和视频欣赏,学生的兴致马上就来了。在欣赏中去领略人物形象特点,再通过学生分角色进入情境感悟。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走出课堂,给孩子一个开阔的视野。

很多学生在现实中,确实很刻苦,但是刻苦学习并不等于高效的学习,很多学生在题海战术的轮番攻击下搞得身心疲惫,成绩还是没有提高,甚至下降。

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们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走进田间了,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的场面,给我们一个开阔的视野,诱导着我们去探索。尽管我们现在多半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远不及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加有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发展。

乍暖还寒时候,雁去归来之时,春暖花开时节,我们让学生走出课堂,尽情去歌颂,尽情去书写美的赞歌!学生懂得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吟咏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自然是一门永远探索不完的学问,走出课堂,给孩子一个开阔的视野,相信学生会更爱上你的课堂!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到每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颗心灵,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

 [1]《论情境》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2月1日) 精装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 邓 美 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论文_ 邓 美 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