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论文_马玉兰

改变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论文_马玉兰

甘肃省积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731799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让学生互动起来

在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引导学生生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问题。如在上《夕照》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海上日出》,然后让学生找“日出”的反义词,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描写日落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上来了,提出了不少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日落的过程的?除了写太阳外,还写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主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上《夕照》这一课时,学生找出了描写夕阳的句子,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及组间交流,学生理解了句子,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竞争实力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如:在上《巧学成语》时,我采取小组之间竞争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成语接龙、填成语、猜成语等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合作交流,开展实践活动

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进行课后延伸。如: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我便要求学生调查学校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写一个调查报告或写一份建议书。要求一提出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我便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采用实地观察、暗访、上网查资料以及采访环保模范等各种途径,每组调查一个星期,要求详细记录调查情况,在全班交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锻炼了囗语交际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等,提高了综合素质。

总之,在语文课上,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大胆发表体会和看法;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时掌握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究。

论文作者:马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改变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论文_马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