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论文_何,洋

谈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论文_何,洋

何 洋

(渠县水口乡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难易适中。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为了做到难易适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曾有一位老师在总结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艺术特色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李白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这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并三言两语就能回答,学生无言以对,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虽然这完成了提问的形式,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于教学两方面都是无益的。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一种是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作者是谁我们的主人公精神多么什么呀等。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如何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简言之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的提问要依据学生心理、年龄、文化素质、智力发展水平等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

针对性强。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实现提问的有效性.有效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该是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成的,即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要集中在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而离开了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紧扣课文教学重点的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不起积极作用的问题,即使搞得课堂气氛热烈,也不能算是成功的问题。

因此好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应首先通览教材课文,立足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层次脉络等。要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问题能明确指向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好的问题是一种思维的提示,一段感情的线索,一篇课文的核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有效问题去学习钻研、去思考寻找答案,避免教学中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设置梯度。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当学生回答一个小问题成功并得到鼓励时,他们会认真思考,更愿意回答更多更难的题,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如对一篇文章未作分析就直接问该文的思想意义及写作特色,学生定会觉得云里雾里,久而久之会认为语文深不可测而拒学习于千里之外了。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营造氛围。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授课氛围。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蔼,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授课时,注意运用身体语言,用眼神、手势、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他(她)回答正确与否,都不予惩罚。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便用“好,非常好”等进行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再仔细想想,或者让他们坐下在思考一下。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时自在踊跃,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把握问题的时机和火候,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面提问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论文作者:何,洋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谈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论文_何,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