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赵书光

科学精神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赵书光

赵书光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252000

【摘要】课程改革以后科学精神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科学精神不仅是政治课堂的精神,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课堂实践中贯彻科学精神是政治课堂的衡量标准,也是对教师的高要求。本文浅谈科学精神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科学精神;高中政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84-01

引言

课程标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出了四个层次的要求。高中教师要让学生努力并达到最高层次的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中,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科学的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它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从塑造学生开放、多向、批判和辩证思维入手,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一、开放思维

科学的探索离不开开放性思维。在高中政治课堂把学生当作精神的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开放性思考方式探索所学的政治内容包含的科学精神,继而感知科学精神。当前高中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以及社会不健康风气影响存在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教师不具备充分的科学素养也会影响学生探索科学精神。学生在具体分析某一事物可以从开放的角度探索,把得出的结论再进行归纳整合,得出最科学的认识。以人教版《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在讲解商品的价值量由谁决定时,可以给学生用ppt展示三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开放性分析影响商品的价值量的因素有哪些?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情境一:一个小个体户,做衣服纯靠手工需要花费两个小时

情境二:一个小生产工厂,有几台机器。做一件衣服需要花费40分钟

情境三:通过统计大部分的服装厂。通常情况下生产一件衣服需要花费一个小时

二、多向思维

思维逻辑要和具体实践相统一。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通过多向实践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科学性。在通常思维下把一件事物推向正确的方向即可证明它的合理性,为了让学生感知更清晰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逆向推导或者由结论证题目,如果多向实践操作以后结论依然正确,那么结论的科学性才会更加凸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治课堂会有各式各样的辨析题,辨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断开拓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人教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例,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运动的名言名句,通过分析其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常见的有西方哲学家和中国一些俗语,比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等等。根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然后提问学生:静止也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吗?是的话如何证明,不是的话尝试举一个例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哲学里面比较难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逆向思考彻底理解关于运动的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批判思维

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政治课堂更加要具备批判性。批判和批评是截然不同的涵义,不要让学生被所学知识固化。询问学生它为什么正确,很多学生回答“课本上有所以是对的”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事物才能不断完善从而达到科学性。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或者同样的语言在不同背景下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都用批判的思维看待,可以极大地提升政治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过“洋节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国外节日在国内“热”现象的看法,论点论据都要求有充分的依据。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想要找到合理的论据就会批判地分析,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个人听到不同的看法,最后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

四、辩证思维

事物通常都有它的两面,有它科学的一面也有它不科学的一面。政治课上学生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科学面还要辩证看待不科学的一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事物不科学面转化为科学面,辩证的去除事物糟粕的一面。学生要时刻具备科学精神,不能太过绝对或者消极对待某件事物,辩证分析它的两面才会更加具备科学精神。辩证思维下让学生理性思考,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政治素养的课堂,提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例,提问学生如何看待课本上所给的两个观点:“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先进文化”,再结合各观点的具体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站在当前角度每个观点都太过绝对,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但如果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虑,辩证分析每个观点,认识到每个观点时代的科学性,也正是因为前人的不断探索用实践证明了文化应该前进的方向。每一种观点背后都有当时时代下的一个思索,让学生在新时代坚持科学的前进方向。

五、结束语

高中政治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多向、批判和辩证思维,让学生用无畏的精神求真,用合作的方式探索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兆华.体验科学发现之旅培养哲学思维能力——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8):19-21.

[2]张玲.科学精神引领下的政治创生课堂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8(4).

论文作者:赵书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科学精神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赵书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