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物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王素霞

浅议初中生物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王素霞

山东省昌邑市围子初中 261300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经过近几年的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究:

一、提高备课质量

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二、授课知识要系统化

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法”教学模式是将知识以综合、分层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的方法。它通常是将关于某一个问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内或椭圆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便于学习者建立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是一种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形化表示的技术,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由于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多,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生物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学时,学生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知不很明确,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串名词——细胞核、细胞、DNA染色体、基因,让学生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明确概念。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起来。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抽答面要广,这就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有效设计练习题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如有的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家畜或种植花卉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初中生物练习一般只能在课上完成,学生在课外是没有时间完成生物习题的,因此练习题的设计首先要有针对性,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寻找合适的习题给学生做。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置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王素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生物课的有效教学论文_王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