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_恩格斯论文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_恩格斯论文

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人与自然论文,论述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愈益成为实践难点和理论热点。为了配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摘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编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4—6期)。笔者通过阅读这一选编资料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著,感到马恩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许多深刻的论点和精辟的论述,本文仅就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作简要阐述。

1 人和自然的概念

人是什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社会的人”,因而是“现实的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就在于人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其突出表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以自己的存在使自然界发生改变;而人则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改造自然界,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自然指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自然作过多重角度的区分:人自身的自然和人周围的自然,纯粹(原始)自然和社会自然,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其中,马克思突出地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他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1〕这实际上是把人和自然看作相互生成着的历史性存在,其中蕴含着历史辩证法的哲学原则,它源于黑格尔的“人化环境”的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涵盖的内容有:人与自身的自然、人与自然环境和人的主体与自然客体等多重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入探究会使对人和自然的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2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的双重过程

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向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转变这一质的飞跃何以可能?黑格尔曾把人的产生看作是人自己劳动的成果,马克思称赞黑格尔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合理性。恩格斯则进而抓住劳动的本质,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作了深刻论证。劳动(包括类人猿所从事的极其原始的、对自然物的加工制造活动)有两方面的内容:人与外部自然的相互作用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此,劳动既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劳动中的演进是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的双重过程,而社会进化和生物进化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生物进化才能形成脑器官及人的语言和意识功能,从而产生人的思想交流、行为交往,即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出现。同时也只有在不断地共同活动和相互交往中才能形成人的语言和意识,从而完成从猿脑向人脑的进化。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才实现了“从正形成中的人”向“完全形成的人”的转变。尽管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实证科学作深入研究,但是,恩格斯所提供的将社会形成和生物进化结合起来考虑的思路是合理的,它避免了将人类社会降低到动物群体的水平,将动物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人类社会中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而且,它也避免了将无机物和低等有机物抬高到人的水平,赋予其以人的理性能力的泛理性主义和泛神论的倾向。

3

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和受动性: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合作

由于人的理性、激情和意志等主体性因素的交互作用,人能发明以科学和艺术等手段来改造自然物,因而人作用于自然的广度和力度均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及的。动物只按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生产和建造,如蜜蜂、海狸和蚂蚁只为自己及其幼仔营造住所,而人却懂得按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且人也按美的规律来设计自己的产品,所以,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受其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它只生产其自身,动物(如候鸟)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人则能主动地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的生存条件(人工自然物),从而学会独立自主地克服自然环境(如恶劣的气候条件)的限制而生存。这一切都是人对自然所特有的能动性的表现。

另一方面,人的活动也必然受其自身的自然、自然对象和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的制约,这就是人对自然的受动性。这一点使得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人对自然的自主性决不在于摆脱自然规律面独立。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那么其最终结果必然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要求人在处理其自身自然与外界自然的关系时既要斗争又要合作。恩格斯指出,仅看到斗争和只强调合作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事实上,“自然界中无生命物体的交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交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地把片面的‘斗争’写在旗帜上。”〔2〕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 必然也要象其他生物一样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既斗争又合作。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资源才能不断扩充、生存条件才能不断改善,人类才能既不断超越于其他自然物而成为人的存在,又避免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走向困境甚至灭亡。

4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手段和目的的辨析

首先,认识自然何以可能?改造自然怎样进行?这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从来就是哲学家们殚思极虑的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思考这一问题的特点在于:他们从实践范畴出发,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作为实践活动的双重因素,强调这两者互为手段、相互作用,从而既肯定了科学知识的可能性,走出了不可知论,同时也克服了脱离科学知识来谈人的实践活动的唯意志论。详而言之,自然科学“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材料的。”〔3〕也正是由于对现代科学的利用,现代工业才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结束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4〕

其次,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何在?从最低的要求来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肉体生存和精神享受的生活需要。人类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人的生活资料,以维持人的生存,人的进一步发展则越来越走向不仅图生存,而且图享受,因而既为生存也为发展而不断奋斗。从人的最高目的来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应该服从于人性的要求,即它必须成为使人摆脱动物本能而成为有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的人的必要手段。以此观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作为人的生存手段和生存目的是直接同一的。马克思曾认为,劳动不应当象亚当·斯密所理解的那样是对人的安逸、自然和幸福的否定,而应当象傅立叶那样把劳动想象为人性实现的场所,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最终感到自己是作为人的存在,离开了劳动,人将退化为低等动物。如果劳动不是被当作人的第一需要(最高目的——目的和手段的高度统一)而只被当作手段,那么,它就会违背人的本性,成为压抑人性的异化劳动。人类所有的一切奋斗最终都是为了废止这种作孽的异化劳动,建立一种真正符合人性的劳动方式,在这种新型劳动中,劳动既是人的生存手段更是人性实现的方式,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最高目的),这将是最高境界的人类劳动,也只有当这种劳动变成现实时,人类才会步入最高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人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弘扬。因此,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目的和手段来看,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必然是相通的。

5 技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

何为技术?马克思曾指出,技术是“物化的智力”,是“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他物。”〔5〕可见,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的目的和自然规律、 人的智力和自然物力的统一体。

技术的本性决定了其根本功能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当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一方面,人借助技术把自然力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使自然力充当人的助手;技术的应用也能使社会分工合理化,有助于人们的协作,因而形成人作用于自然的社会(集体)力量,这种力量会远远超过单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因此,技术的应用能扩大人对自然的作用范围,增强人对自然的作用力度,使自然物愈益朝着符合人的需要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曾以机器的发展为例充分论证过这一点。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带进人的生活,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文明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曾从技术(如人工取火和动物驯养)对人体(器官)进化的作用、技术(如印刷术)对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的作用以及技术(如火药)对于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建设的作用等多方面论证过技术能促使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因此,技术的功能从根本上来看是积极的,它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实现人性解放的必要手段。

但是,负载于技术中的人的目的常有误区,例如,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负载于技术中的人的类目的和个体目的、长远目的和近期目的以及技术作为人的生存手段和生存目的均有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使用技术的直接目的是为其个人或小团体发财致富,忽视或轻视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人性的要求,其结果是使技术成了破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阻碍人类自身文明进步的恶魔,技术由人与自然的中介变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障碍,这就是技术功能的异化。马克思曾说,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6〕

如何看待技术异化?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异化的实质是劳动异化,其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在于技术本身。正象私有制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样,技术异化在特定历史时期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马克思指出,大不列颠的千百万工人曾把对自然力的破坏变成了人类生产力的现代工业,从而为新社会的到来,为使劳动成为高尚的事业创造了物质条件。〔7〕消除技术异化的出路不在于象卢梭等人所主张的那样废止技术的使用,将人类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而在于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和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为,只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才能用新技术来消除旧技术的负效应。也只有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才能合理调整负载于技术中的人的目的的片面性,走出技术目的的误区,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机器也给工人带来某种好处,那只是它向工人证明了社会必须改造,使机器不再为害于工人,而是造福于工人。”〔8〕

从马恩之后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来看,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公有制的建立,其技术的应用却已转移到了以人类幸福为最终目的的根本方向。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大多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由于观念、体制和科技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现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技术异化的现象,技术应用也存在不少误区,其结果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的许多严重状况,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这些弊端有待于通过观念更新、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等多种途径来消除。

6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社会中介

马克思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在1891年版本中,“对自然界的关系”改为“对自然界的影响”——《马恩全集》编者注),才会有生产。”〔9〕意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为中介。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财产关系,即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关系。人对过去的劳动成果的占有状况必然影响着人们进一步改造自然的活动,而对自然的进一步改造也会反过来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中介的,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社会关系都同时起过协调和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作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重作用均表现得最明显。“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10〕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对自然物的占有量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同时,私有财产统治下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和人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自然界的一切生灵都被当成人的财产,其生存自由遭到人的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1〕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和自然都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12〕

只有建立起一种让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人才会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主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只有到那时,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

马恩之后,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仍然存在由于私有制而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问题,现在世界上也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的事实;但是,现代资本主义体制与马恩时代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有识之士在遭受自然的报复中已醒悟到人与自然的合作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保障社会的长期稳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的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日本早在50年代就制订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农业土地改良法》、《下水道法》、《工业用水道事业法》和《工厂排水法》等一系列保护大气、水资源和国土的法规;美国制订了控制管理陆地废物处理的法律,如《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和责任法》,其中明文禁止在对有害物进行技术处理之前作填埋处理;德国确定了严格的废物转移制度,即将废物当作有害物看待,限定由专门机构进行收集和运输,以确保其对人的安全。德国还要求在产品上加上环境标志(亦称“兰天使”标志),以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这些措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也很有借鉴意义。

重温马恩在19世纪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回顾发达国家在20世纪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曲折道路,将有助于我们在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更合理和更有效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和谐境界:人类不仅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自然,而且要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类将在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实践中更正确更深刻地认识人和自然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标签:;  ;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