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雏鹰展翅科学天地形成的文化点论文_黄俊彬

军中雏鹰展翅科学天地形成的文化点论文_黄俊彬

摘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以“军旅文化”为课程与办学特色,依托“中国皮革皮具之都”的地方资源,以培养 “优秀的科技小军人”为育人目标,将“科技创新”和“军旅文化”两大办学特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小军人品格的同时,激扬科技创新热情,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特长,力求在创新体验中健康成长,据此,形成了六个文化点。

关键词:军中雏鹰;展翅科学天地;形成;文化点

文化点一:善于从军旅文化中发掘创新源泉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国家要实现科技强军目标,关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广州市军旅文化特色示范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军事主题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小军人意志品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事物和生活用品,运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它们有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激发创新灵感,巧妙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拼一拼”等方法,使物品在形态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变化,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一件件别具创意的军事发明作品。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郭思晨同学在观察抗战纪录片时,发现行军部队每人都背着一个沉重的背包,既增加身体负担,又拖延了行军速度。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可折叠拉杆箱”, 特别之处在于这个拉杆箱可背可拉,节省空间。作为拉杆箱使用时只要四向拉伸,便和正常拉杆箱一样装载物品;作为背包使用时只需对角折叠,面积可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巧妙地解决了普通拉杆箱体积巨大、难以存放的问题,同时也为行军部队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军事装备。该作品在第32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备受好评,勇夺一等奖。而曾梦语同学有感于社会上各种抢劫案时有发生,不少有受害者因为不甘心包包被抢,奋力反抢而被歹徒砍伤的事件,设计了一个“奇妙防抢包”,巧妙地为手提包设计可拉伸的活动底部,使其具有防盗防抢功能,即使手提包被抢,只需拉开底部便可让财物散落地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该作品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同时因其出色的防盗功能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两件小发明作品充分切合了军旅科技教育的主题,体现了发明创造作品实用性、新颖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在军旅校园文化日益浓厚的氛围中,类似的发明作品层出不穷。

文化点二:依托特色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小论文作为探究活动过程、成果展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的探究报告却经常出现主题不鲜明、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到位的问题。如何让探究小论文立意新颖、有理有据呢?笔者建议学生从身边的校园、社区、家庭生活环境出发,提炼出最具特色的热点问题,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不断去探索、推理、实验,将观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最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例如,我们学校地处“中国皮革皮具之都”——花都区狮岭镇,许多家长均从事皮革皮具行业,但在家乡皮具产业日益繁荣的背后,同学们开始关注到大量皮革碎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于是陈露遥、张欣等同学开展了《利用皮革碎料进行环保设计与制作》《巧手拼贴我们的皮世界》《巧手雕刻我们的皮革梦》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将废弃的皮革碎料通过设计制作、剪裁拼贴、手工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小钱包、小笔筒、钥匙扣等,为家乡皮革碎料的环保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这一系列探究报告先后荣获“第13届至第18届广州市青少年壳牌美境行动”方案设计一等奖、优秀实施成果奖,同时被选送参加“香港‘常识百搭’科学专题展览大赛”获得优异奖。而蓝媚、李慧枝同学从校园里的下水管道获得创新灵感,施展《美化校园下水管道的妙招》,通过缠绕花草、名人格言、蓝天白云等方式,将千篇一律的下水管道美化成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获得“广州市‘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此外,檀楚婵、叶爱婷同学在报纸中看到番禺金山村使用垃圾肥种菜的新闻,有感而发开展《垃圾菜真的很“垃圾”吗》的探究活动,对比垃圾菜与无公害蔬菜的利弊,该探究报告2015年3月在全国优秀少儿期刊《科学启蒙》杂志发表。好好引导孩子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吧,或许它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只要细心留意发现,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探究活动。

文化点三:立足科学课堂深入科研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科技教育水平。在科学教学和科技活动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值得探究、反思、总结的教学问题,例如怎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运用能力等等。自2006年以来,我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科学课程实验中学生学习成就评价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主体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均已顺利结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使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更上一个台阶,2014年4月,我申报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成为花都区该年度唯一一所获得市级课题立项的小学,该课题正处于结题验收阶段。与此同时,我结合狮岭皮革皮具之都的地方特色,主持开展《利用皮革碎料进行环保设计与制作》的科技探究活动,成为2014年广州市科普特色项目。

目前,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高,针对教学中的困惑,结合课题申报的方向,定时、定点、定主题地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很快。2012年,我主持的科学科组荣获2006-2011学年度“广州市小学科学首批优秀教研组”称号。我坚信,只要大家致力于教学研究,我们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专业成长一定能取得突破性的提高。

文化点四:组织科普活动拓展学生科学视野

为了开拓农村孩子的科学视野和创新思维,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每年笔者都积极联系广东省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科普场馆,定期到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科普体验活动。如2015年9月25日,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欢乐科普行”(花都站)在笔者所在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汇集了省内科普场馆及相关单位的二十多项极具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科普品牌活动,其中包括精彩纷呈的科普剧、科普实验秀、航模、激光和机器人表演;趣味十足的鼹鼠创意机器人制作;动感逼真的卫星气象天气预报;全新视觉的移动“球幕影院”和 3D立体电视;意义非凡的华南虎保护和励志主题课;以及各种玩转思维的益智展品、珍稀动物昆虫标本展、“保护野生动物,普及鸟类知识”科普挂图展览、两爬类动物挂图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展等众多科普主题展览。此外,各活动单位还为同学们准备了科普图书、光盘、小册子、小礼品等科普资料共计近2000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各个项目前围满了参与的学生,欢声笑语不断。校园里顿时变成了科技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航模飞行表演,各式先进的多通道航拍器、航模飞机在教练员娴熟的操控下,在空中表演出多种高难度动作,同时喷出七彩烟雾,让孩子们欢呼不已。而东莞科技馆带来的科普秀《疯狂的空气》也毫不逊色,通过震撼有趣的液氮炸弹、伯努力袋、人造云雾等实验,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广东科学中心特意为孩子们带来了的创意机器人套件,指导孩子们拼装出可以自动避障的鼹鼠机器人,当看到亲手制作的机器人在迷宫里自如穿梭时,同学们都发出惊奇的赞叹。

通过科普进校园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文化点五:借助家长力量共建亲子探究活动

相信不少同学平时都会有许多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新奇创意,但往往受制于知识和能力有限,许多创意和想法不能独立完成,这时候不仅可以向科技老师请求帮助,更可以求助于家长、甚至亲戚朋友,联手攻克难题,让科技创新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例如,我校李婉茜、薛桦旺同学撰写的探究报告——《妙用透明水袋轻松驱赶苍蝇》,缘起于悬挂在餐馆屋檐下的透明水袋,由此引发探索环保驱赶蚊蝇的有效途径的想法,恰好李婉茜同学的爸爸是一位高中生物老师,详细专业地为他们解释了透明水袋所利用苍蝇复眼、光线折射科学原理,让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最终这个获得了“第六届广州市小学生科学小星星”专题探究一等奖。而郭芳同学因为居住在农村,家中经常有老鼠捣乱,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怎样将为非作歹的老鼠“绳之于法”呢?由于普通老鼠夹稍有不慎就会夹伤人,所以她利用薯片筒和三脚架设计了一个“环保捕活鼠器”,但这个小发明需要焊接还要对木板进行切割,这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来说,的确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她死磨硬泡地将爸爸拉入伙,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经过这次父女俩的合作无间,为日后制作的“安全便捷保温瓶架”“巧手剥玉米器”等小发明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与教师的启发引导有关,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更是密不可分。

文化点六:搭建科教平台展现科技创新成果

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鲜明旗帜。为了全方位立体展示学生精彩纷呈的探究成果,笔者采取“以赛代练、推荐投稿、专利申请”三种方式,为学生探究展示科技才华的平台,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我们的科技创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每年我们都组织学生参加“宋庆龄全国少年儿童发明奖”“广东省少儿发明奖”“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州市青少年壳牌美境行动”“花都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科学科技竞赛,先后有300多位同学荣获一、二、三等奖,98件科技小发明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3篇科学小论文在《科学大众》《发明与创新》《少年发明与创造》等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发表,专利数量和探究论文发表数量名列全市中小学前茅。由于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显著,我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少儿发明奖优秀组织单位、广州市特色示范学校、广州市科普特色学校、花都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花都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辅导员锲而不舍的努力,黄俊彬副校长多次荣获“广东省优秀发明园丁”“广州市首批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广州市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广州市首批小学科学优秀教研组负责人”“花都区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科技活动,全校师生的科技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成为师生们的共识,“事事多思考,处处有创新”在学生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烙印,“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造世界”一直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 510000)

论文作者:黄俊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军中雏鹰展翅科学天地形成的文化点论文_黄俊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