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字的形义演变与字际关系论文

“气”字的形义演变与字际关系

郑舒婷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 “气”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为象形,战国曾作从火从气、气亦声或从火既声之形,后世亦有从日从气、气亦声等写法。“气”字语义以综合式引申的方式发展并以辐射式引申为主,语义随引申而逐渐虚化。“气”之字际关系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作单字时的异体、分化、通假,一是作构件时的以“气”示义、以“气”示音。探究“气”字的形义演变与字际关系,有助于书法创作、文献阅读、准确用字。

关键词: 形体演变;语义发展;字际关系;“气”

一、“气”字的形义演变

(一) 形体演变

“气”,商代作“”(《前》7·36·2),三笔参差呈不稳定状,象云气流动之形。或以其为指事字,认为上下两横分别表天地,中短横指示气之所在。(1) 按:郭鹏飞之《解“气”》(《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杜清雨之《甲骨文气字构形试析》(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论文,2014年第二季度,链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409)等文均以“气”为指事字。 论证过程旁征博引,亦有一定道理,但似乎还有几个情况需要加以考虑:首先,甲骨文多刀刻而成,直笔易成而曲笔难为。如“日”字,实物太阳为圆形,甲骨文作轮廓之弧多不甚圆,且常以方形表之,作“”(《合集》13312)、“”(《合集》22316)等。故甲骨文以直笔表流动之云气,似也在情理之中。另外,除书以直笔外,甲骨文“气”字亦有线条微曲之形,如“”(《合集》33060)、“”(《合集》35168)。传抄古文中保留了多个“气”字的象形形体与之类似,如“”(四4·9天)、“”(汗目)等,这似乎也可佐证甲骨文之“”应为象形。

西周沿袭甲骨文写法,作“”(天亡簋)。春秋时为与形近之“三”相区别,将“气”改造为“”(洹子孟姜壶)或“”(洹子孟姜壶)。战国“气”字可分两类,一类是隶化的秦系文字,作“”(睡·法115);一类是形声化的六国文字,以晋、楚两系为代表。其中,晋系文字作“”(行气玉铭),以“火”“气”表义,盖取意于烧火所生之烟气或蒸汽,“气”在示义的同时兼有示音作用。楚系则以“气”之声近韵同之“既”表音,或作义符偏于一隅之“”(郭·六·15),或作上声下形之“”(包2·218)等。

传抄古文之“”(汗1·4碧)象萦绕在太阳周围的流动云气,后太阳之形义化为“日”,与兼表音义之“气”结合成为亦声新结构,作“”(碧落碑)(2) 按:该形见于《明拓碧落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14页。 。除此之外,汉及其后代之“气”虽偶存六国之形,但多承秦系写法作“”(《说文》)、“”(鲁峻碑)、“”(常季繁墓志)等。

“气”字形成初期以象形表义,符合早期汉字的构形特点。战国时期在音化趋势的作用下,晋系出现了从火从气、气亦声的写法,楚系则更换声符作从火既声的形声构造。这似乎也印证了亦声字是纯粹形声字的过渡类型。“气”字的音化顺应汉字发展规律,但随着秦统一六国施行“书同文”政策,后代“气”字多沿秦系文字发展,既保留了部分象形意味,又带有隶书的笔意。虽后来出现了其他新构形,却仍未能摆脱政治规范和约定俗成的束缚成为正字,不仅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存留时间也极其短暂。

(二)语义发展

“气”字语义的发展表现为综合式引申,即各语义并列平行的辐射式引申和各意义线性排开的连锁式引申综合出现。总体而言,“气”字语义以辐射式引申为主,并随引申而有所虚化。

“字际关系”是指字与字之间的字形、字音、字义、字用等关系,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气”作单字时的异体、分化、通假;一是“气”作构件时的以“气”示义、以“气”示音。

如前所述,人们长期视“气”“氣”为一字,故构件“气”“氣”常互作,如:-熂、-等。但也有例外,部分汉字之间仅存在“气”“氣”的差别,却应视为两个字,分别表示不同的词,如:-(13) 按:“”同吃,“”用作姓。 、-(14) 按:“”表勇壮义,“”表怒义。 。

“气息”义还可辐射出“脾气”“阳气”等义。一方面,气息的快慢强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因而“气息”可引申出“脾气”“语气”义,如“乾升坛誓众,辞气激扬”[7]228。除作名词外,该类语义之“气”还可用作动词,如“气人”(使人生气)。另一方面,气息与人体之气息息相关,人的先天之真气与后天之谷气结合在体内表现为阳气,故可引申作“阳气”“血气”等,如“气不流通,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8]673。又阳气的盈损会体现于面容,故“气”可指“气色”,并引申指“神情”,如“颐指气使”;还可引申用于形容人的穿戴“洋气”“老气”等,并由人及物用于描述事物的外观。

除表外显之“气色”外,人体之气还可引申表内隐之“气质”,既包括“骨气”“争气”一类褒义,如“相逢意气为君饮”;也包含“小气”“娇气”等贬义,如“盛气凌人”;还包括“气势”“气派”一类中性语义,可用于描述人或概括场景、文艺作品的总体风格,如“气吞万里如虎”。这类语义所指多是事物的内在特质,相关信息的解读离不开思维意识的参与,虽不是完全抽象的存在,却又有别于事物外在的直观表现。

3.通假关系 “器”,上古属溪纽质部,与“气”语音甚近,有时也可通假。如“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10]1112,其中“乐气”或作“乐器”。

在89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符合手术病理标准,患者经过在腹彩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发现,其诊断率为95.5%(85/89),漏诊率4.9%(4/89)。

二、“气” 字的字际关系

“气”字本指“云气”,引申而有“空气”义,如“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1]243。“空气”义可辐射引申出“气体”“水汽”“天气”等义,如“气蒸云梦泽”(3) 按:文中的诗词例证均不标注为参考文献。 之“气”指水汽,“秋高气爽”之“气”指天气。其中,“天气”义可引申指四时之气即“气候”,如“正气者,正风也”[2]465,并可进一步虚化表“运气”,“不想我们晦气,撞着这没头脑的官司”[3]150即是。

(一) “气”作单字时的字际关系

1.异体关系 (1)异构异体,主要源于“气”字演变过程中曾出现的结构,如:从火从气、气亦声之“”(《字汇补》),从日从气、气亦声之“”(《集韵》)。此外,还包括由这些异构字改造而来的新异体,如:“”所从之气更之以同样音义兼表之旡为“炁”(《集韵》),“”通过增删笔划而成“”(《字汇补》)、“”(朝鲜本《龙龛》)等。(2)通假异体,指因被久借不还后本义渐失,转而成为借字之异体的字形。如:“氣”,从米气声,本义为“赠送粮食”。该形曾长期被借作“气”,直到楷书简化后才恢复使用“气”字本体,“氣”则作为“气”的繁体而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虽与“氣”同作从米气声,且字义也与粮食有关,却与“氣”并非一字,而同于从麦气声之“”,表坚麦。(3)异写异体,指因变换构件位置或不影响字义地增删笔划等而形成的异体字,在此仅限于象形古体“气”字的异写,不包括其异构异体和通假异体的异写情况。如:通过添加饰笔而产生的“”(《类篇》)、“”(《宋元以来俗字谱》)、“気”(日语汉字)等。

2.分化关系 主要源于引申和假借,所分化之字均为所记语义的本字。(1)“气”的引申分化字,指承担部分引申义的后起分化字。如:“汽”,从水从气、气亦声,义为“水汽”。“气”“汽”本一字,如“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之“水气”即“水汽”。后因“气”字负荷过重,人们就造了“汽”字来分担“气”的一部分记词职能。(2)“气”的假借分化字,指以假借字形为基础所造的后起本字,该字相对于假借字属一形分化。“乞”,义为“乞求”,曾作“气”,如“气令伐”(《戬》12·9)(4) 按:该辞转引自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81页。原辞之“”今按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11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3页)隶定作“”。 。二字音同形近,但语义相去甚远,故应为假借。“气因音同而借为‘气讨’、‘气借’,为了与‘云气’字有所区别,又省为‘乞’”[9]58。“迄”,本从辵气声,如石鼓文作“”,汉代后渐改从乞声(5) 按:参见《字源》上册(李学勤主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第135页师玉梅之“迄”字分析:“汉代以前所见迄字从气声,至于汉代或以乞字作声符,后世承之”。 。甲骨文“气至七日己巳”(《合集》6057正)之“气”皆借为“迄”,与“至”同义连用。后添加表行走的义符“辵”分化出“迄”字,并以“至”为本义。“讫”,从言气声,本义为“言辞终止”(6) 按:或以“讫”之“终止”义与义符“言”无涉,应为假借。或认为“言”旁只是记号,无示义作用,与“试”之从“言”类似。 。古文献中常与“言”连用明确语义,作“言讫”。该用法与“朦胧”前加“月(色)”相类。甲骨文“之日气”(《前》7·31·3)、天亡簋“不克气衣王祀”(7) 按:此二辞转引自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82页。 等辞均借“气”为“讫”,义为“终止”。

1.以“气”示义 (1)以“气”示义的会意字。如:(同“闻”),(同“飘”),(猪喘息)等。“氜”“”分别以日气表阳、月气表阴,体现了人们受自然启发而形成的阴阳观念。再如“”(8) 按:“”可作“靔”,此处为与仅作从“氣”之形的“”两相对应,故作“”。 “”分别以青气为天、黑气为地,展现了古人对天、地呈色的直观体验。此外,“天”“地”还可分别作“”“”,以清气示天、浊气示地,包含了“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11]287的思想。(2)以“气”示义的形声字。。这类字被大量用来记录气体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氢、氧、氦、氮、氯、氰、氨等。此外,义符“气”表云气义时部分可与“雨”互作,如:-霄、氛-雰(9) 按:“雰”仅祥气义与“氛”同,雾气、雪貌等义仍作“雰”。 。(3)以“气”兼示音义的亦声字。相较于示音功能,“气”在这类字中的示义作用占主要地位,且该类型较少,故列入以“气”示义一类。如:忾,表叹息。

平生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换成名牌酒和茶叶,趁夜色带我去校长家。父亲拖着那条在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很是艰难。

(二)“气”作构件时的字际关系

这里以“气”为构件的字包括以“气”示义和以“气”示音两类,不包含涉及“气”作单字时字际关系的从“气”之字。因人们一度以“气”“氣”为一字,或以“氣”造字而音义同于从“气”之形,故该部分称说以“气”统“氣”。其中,未作从“气”之形的合体字仍引作从“氣”,其余基本采用从“气”写法。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推动园区的发展,而有序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可比性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能对各类园区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使园区能发现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展公平而有序的竞争,推进园区的共同发展.

2.以“气”示音 主要指以“气”纯粹示音的形声字,如:芞、等。因“气”“既”音近且早有通用例,故可为互作声符,如:--等。此外,“气”“乞”曾同音假借,故二者表音时亦可互换,有两种情况:一是从“气”得声与从“乞”得声完全等同,可视为一字,如:刏-刉、--仡、-麧、-吃、-釳等。二是从“气”得声与从“乞”得声部分等同,即两字义项不完全重合,如:-扢(10) 按:“扢”表摩、击义时,同“”;表喜悦义时,仍作“扢”。 、-(11) 按:“”表头秃义时,同“”;表颊后义时,同“”。 。此外,也存在极少数分别以“气”“乞”为声且义符相同的字却表示不同词语的情况,如:-(12) 按:“”表有志力,“”则相叠表极度疲劳。 。

该文对胡家庄碳酸岩型稀土矿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初步研究,对成矿流体温度、密度及盐度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等容线相交法估算压力,从而揭示胡家庄稀土矿的成矿条件[1-3]。

“气体”义可辐射引申作“气味”“气息”及哲学概念。首先,气体流动扩散分子,故“气体”义可引申表“气味”,如“含辞未吐,气若幽兰”[4]518。其次,气体可生发于体内,故“气”可指“气息”“喘气”等义,“身如枯骨气如丝”[5]12026即是。“喘息”义还引申出量词用法,如“乱画一气”。值得注意的是,该用法的“气”多与数词“一”连用,修饰带有“乱”“瞎”“胡”等负面词语的动词。此外,人们还由“气体”义抽象出哲学概念,如“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6]239

一方面,“气”所记“云气”“水汽”等事物较常见,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指称,加上书写的差异,便产生了各类“气”字异体。另一方面,“气”作为构形简单的常用汉字,在同音借用时往往会被优先考虑,加上字义的不断引申,“气”字承载语义过多,字形不堪负荷,于是出现了分化字分担部分语义。另外,“气”作为构字偏旁高频出现于新造字中也符合人们联系新旧字形、便于识读的造字习惯与造字心理。

三、结语

综上,“气”字曾出现象形、亦声、形声等结构,声符的更替及与义符的位置变换又丰富了其形声构造。若书法作品中接连出现的“气”字以这些不同的结构展现,便能有效避免审美疲劳,让人眼前一亮。因此,“是否具备充分的汉字知识,特别是汉字源流演变的知识,直接影响到书法篆刻的艺术成就。”[12]374而对“气”字形体演变过程的梳理也是积累汉字源流知识的一个部分。

提高微电子技术是加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科技大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就像现在的生活也离不开微电子技术一样,所以发展微电子技术是当前科学界的主流。我们应当秉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继续探索研发微电子技术,不断缩小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和世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完美接轨,让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气”字本表“云气”,通过综合式引申的方式逐步虚化,形成一个语义系统。掌握“气”字的语义演变及其异体写法、同音借用等情况,有助于理解文献中涉及“气”字的语句。所谓“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13]182可见,个体汉字对于理解词义、疏通文义至关重要,而字义演变的探究正服务于文献阅读过程中的词义取用。

“气”的字际关系涉及“气”作单字及作构件两种情况,后者关系较为复杂。虽“气”作构件时可与“乞”为互作声符,也可与“氣”音义等同,但相关字形并不是完全规整的对应,例外的存在给正确用字带来了挑战。对此,厘清“气”及从“气”之字与有关字形的字际关系,重视例外情况的整理,对于准确用字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老秦用摩托车搭着我,离家好远了,回头一看,妈还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我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我哭着喊:“妈啊,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老秦说:“你别哭了。”说完,他也哭了。

参考文献:

[1] 宋本山海经[M].郭璞,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2]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冯梦龙.醒世恒言[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

[4] 建安风骨.洛神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5] 周绍良.全唐文新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6] 贾太宏主编.庄子通释[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

[7] 许嘉璐.北齐书全译[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8] 曹雪芹.红楼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9] 季旭升.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 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 [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13.

[12] 林志强.字学缀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3] 戴震.戴震集[M].汤志钧,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Chinese Character 气(Qi )’s Evolution of Form and Meaning and Its Intercharacter Relationships

ZHENG Shut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350007,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气(Qi)was first seen in Shang Dynasty as a hieroglyph and appeared new structures in later periods. The evolutional pattern of 气(Qi)’s meaning is a comprehensive type extension. The intercharacter relationships of 气(Qi)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individual and component.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for calligraphy creation, literature reading and accurate use.

Keywords :form’s evolution ; semantic development; intercharacter relationships; 气(Qi)

中图分类号: H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224(2019)05-0033-04

收稿日期: :2019-05-17

作者简介: :郑舒婷(1994-),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汉语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辑 如意阳)

标签:;  ;  ;  ;  ;  

“气”字的形义演变与字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