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耳朵读出精彩论文_蓝爱卿

让耳朵读出精彩论文_蓝爱卿

(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321107)

摘要:“书香校园”的开展让学生大量的接触了经典文学作品,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阅读积累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听读经典,滋润童年;教师引领,分享阅读;利用资源,促进听读”这三方面阐述了让耳朵读出精彩,对低段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了一次新尝试。

关键词:低段学生;听读;阅读方式

自古以来,教育者就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以“校园:溢满书香的地方”为理念,为学生饱览群书创造条件。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那么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量太少,难道阅读就一定得先拼命教孩子识字,然后等识字量到一定程度时再阅读吗? 由此,我想到莫言先生在《文学立场:当代作家海外、港台演讲录》一文中的发言,莫言说,他是个没文化的人,当别人饱览群书时,他也在阅读,但用的是耳朵。他之所以能成为作家,与他二十多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原来阅读不仅包括视觉的,还可以是听觉的。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忽视这样的形式,而这种方式恰恰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哪个孩子不愿听故事?于是,在原有阅读形式的基础上,又尝试了读书的另一种方式———用耳朵阅读。如何开展这一阅读方式?本人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听读经典,滋润童年

人学会说话,是用耳朵自己听会的,而不是父母教会的。语言能力是分档次的,文学化语言、抽象语言等高级语言是儿童进行学习的精良工具。3岁之前的海听让孩子自己学会说话,拥有了基础语言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心愿和诉求,实现交流和沟通。要让孩子具有高级语言能力,拥有高级学习工具,就得让他们海量倾听高级语言。

“用耳朵阅读”,读什么?自然是书。从本质来看,作为载体,书其实是个中介。它的意义在于,它让教师和学生发生联系,旨在借助教师的读,让学生产生听的欲望,进而萌发阅读的冲动,直至最后将这种冲动转化为行动,再内化为一种习惯。所以,这载体的选择,大有讲究。

首先阅读的作品必须是经典。用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课外阅读中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精神成长“打底”。其次阅读的作品必须有可读性,语言或活泼风趣,或幽默诙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性得强,多悬念,时不时得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而且与孩子们生活紧密关联。

二、教师引领,分享阅读

在我班,我们的固定阅读时间有:每天早晨的10—20分钟时间是留给传统经典诵读的。每天中午的就餐时间听有声节目。每周2-3个中午的20分钟时间用来听读分享。固定时间并坚持做到,可以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种习惯。有了时间的保证,阅读活动可从以下两点展开:

1.大声读给孩子听。大声地读给孩子听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义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为此,每天早晨,我们都是在摇头晃脑中度过的,孩子们学会了背三字经、背孔子孟子的经典语录,背古诗,背“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咿咿呀呀,饶有韵味。中午的时候,听老师读故事那是他们最期待的,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为孩子们先后读了《格林童话》、《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小巴掌童话》等。那一时刻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勒令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

当然“大声读”并不是单纯地从头读到尾,单纯地让孩子们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要把握几点:

(1)运用阅读期待,在适当的时候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味,也是唤起他们等待下次阅读的欲望。

(2)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例如,读的过程中有时停下来,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让他们自己提问,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可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则可以让孩子重复一下所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他们的词汇更丰富了,对语言文字产生了热爱和欣赏的感情,这种对母语的感情将帮助孩子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2.多种形式分享阅读。“用耳朵阅读”,其实质并非只是让孩子们听什么和孩子们听多少的问题,而旨在借“大声读,孩子听”的基本活动模式,以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从而自觉、自发地走上亲近经典、热爱阅读的我发展道路。因此除了教师主动引领外,更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分享。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以为主要要做好三种形式的阅读分享。即“小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家庭读书会”。“小组读书会”,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再让孩子在老师指导下,自由选择本组的共同阅读书目;最主要的是由读得比较好的孩子大声朗读给其他孩子听,并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易行的阅读交流作业。“班级读书会”则是指每周两次的故事课,每人讲五到十分钟,轮流讲,每次安排五到十位学生,故事的内容可长、可短。为了讲好故事,不爱看书的学生竟也时常捧起书,学校图书室忙碌极了。这一办法,既是学生听觉阅读的过程,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视觉阅读。为了讲好一个故事,学生精心准备,翻阅大量书籍。在准备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我还不失时机地在班级进行讲故事比赛。我发现,学生不仅有了大量的阅读,口语表达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从前。“家庭读书会”主要是倡导父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在家长会上,我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父母用自己的的声音,将书中的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家长不以学习为目的,而是陪伴着孩子,让孩子觉得温馨、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觉得读书的美好,慢慢地让阅读成为一种好习惯,同时也让阅读的经历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

三、利用资源,促进听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时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在知识骤增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超文本的新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互联网络的信息量大,传递快,阅读者手中的鼠标,犹如踩在脚底的滑板,在信息之海的浪尖波谷寻觅、选择、获取,因此,也有人把网络阅读形象的称之为“网上冲浪”。

所以,教师要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大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资源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听广播电台的儿童节目,还可以在网上下载评书、童话、名著等文学作品的听读资料,播放给学生听,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名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读懂。但是听就不一样了,刘兰芳、单田芳等评书大师们绘声绘色的描述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很多同学听过之后,主动找来原著,仔细阅读起来。

我相信,最好的文字不是诉诸大脑和眼睛,而是诉诸心灵和耳朵。在实践中,我也发现用耳朵阅读,作为一种特有的读书方式,真正使书香溢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孩子们读出了精彩,陶醉于语言的美丽之中。

参考文献

[1]薛瑞萍·《用声音唤醒心灵的感动 》·《人民教育》·2010年1月.

[2]李延青·《文学立场:当代作家海外、港台演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蓝爱卿(1968.09-),女,畲族,浙江兰溪人,本科,一级教师,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

论文作者:蓝爱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让耳朵读出精彩论文_蓝爱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