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_王磊,王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_王磊,王层

王磊【1】 王层【2】(泌阳县羊册镇中心学校 河南 泌阳 463744)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但是,目前广大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种依旧存在着以培育“英才”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普遍有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低效、无效化现象。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1-01

笔者经过认真的调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教师方面可以采取的策略有:

(一)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总要求下,“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效率意识。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未雨绸缪,课前做好预设,充分准备,有主有次,精讲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方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只有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老师才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

(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

课程基本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 尊重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差异性。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注重目标任务的整体实现。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每个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反馈

首先,反馈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个性特征具有差异性,势必会对同一个知识学习后的效果也具有差异性。课堂教学是全班同学的学习交流相互沟通的舞台,不是个别优秀生表演解题过程或结果。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反馈的内容要具有选择性和代表性。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应早有预设,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捕捉动态生成教学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景,及时把握好班级学生情况,选择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反馈。

二、在学生方面采取的策略有:

主要加强学生的非智力的培养。首先,良好的学习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自控力。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不仅是数学学科对其的要求,而且是当今时代和客观现实对教育的强烈呼唤

三、有效呈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策略有:

(一)处理好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体现过程性

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地模仿、练习和记忆。因此,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要贴近学生现实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 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 “ 支撑点 ” ,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 “ 桥梁 ” ,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使学生最终能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 阙建华. 教学与管理. 2011(03)

本文系2017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JJYKT17467)课题研究成果。主持人:王磊。

论文作者:王磊,王层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_王磊,王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