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_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论文

论毛泽东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_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论文

试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分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诗词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题词 毛泽东 诗词创作史 分期

本文研究毛泽东诗词创作史,尝试对其作出科学分期,并且论述毛泽东诗词创作史的特点。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举世公认的革命导师。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一身的毛泽东,本色是诗人。他毕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贡献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领导党和人民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了大无畏的先躯探索和前期工作。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他因此也成为20世纪的历史巨人。世纪交接之际,我们研究本世纪中国文学硕果之一的毛诗词,将有利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学的进步。毛诗词启示读者:对世界未来的光明前景,应该充满信心。

1.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全过程

1.1毛泽东创作诗词,始于1901年,终于1976年。

毛泽东诗词处女作,是一首儿歌,洋溢着江南楚文化的欢快气息,研究者将其定名为《顺口溜》:“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1901年春节,毛泽东随母亲到外祖父家拜年,看到乡民表演舞狮子,激发诗情,顿生灵感,脱口而吟此诗,创作地点是湖南省湘乡县棠佳阁。毛诗词研究者徐涛副教授把这首儿歌收入所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里。〔(1)〕

毛泽东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首完整的诗篇是《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皇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此诗流传民间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正开展“评法批儒”运动。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2)〕王年一《大动乱年代》〔(3)〕两著作都证实它出自毛泽东之手笔。毛泽东在1976年年初将南宋词人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的末句“举大白,听《金缕》”改写成“君且去,休回顾。”〔(4)〕毛泽东1973年夏天之后有无整篇的诗作或词作,目前尚无史实公布。毛泽东9岁开始作诗,一直写到84岁,经历了七十六年岁月,诗人的文学长征,伴随着诗人一生的革命征程,取得了光照历史的空前成就。

1.2 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约118首

研究毛诗词创作史,应该弄清楚诗人一生赋诗和填词的篇数。毛泽东的诗词,有的被诗人自己忘记了,有的被珍藏者不慎、不幸遗失了,有的散落民间还未搜集到。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初步确定,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大约118首。红旗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了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一书中译本。此书176页下部注释文字中说:“据佩恩说,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将其诗词的70首汇集付印,题名《风沙诗词》,但印数很少,只送给亲密的朋友。”毛泽东印此诗词选本的具体年月,目前因缺乏有关的历史资料,难以查明。我们推测,1942年整风运动结束后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后这一段岁月,也许是毛泽东印自己诗词选本的适宜时间。我们姑且以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延安时作为70首诗词写作的下限时间。从1947年3月到1976年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根据徐涛的《毛泽东诗词全编》和季世昌《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所载的篇目,共有46首。毛泽东1936年夏天写给高桂滋一信的行文中有四言诗《嘤其鸣矣》〔(5)〕,美国R·特里尔《毛泽东传》披露1972年毛泽东写有《四言诗·赠尼克松》〔(6)〕。把这四项相加,共是118首。如果再计算忘记、失落和尚未搜集到的毛诗词,那么,毛泽东一生实际创作诗词的首数,应该是超过118首。

2、分期理由

毛泽东诗词创作史,本身存在着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分期有利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大诗人毛泽东、毛诗词和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史。

3、分期方法

主要是从毛泽东创作诗词的历史实际出发,同时适当联系20世纪世界史,中国史及这二史的分期,紧密联系毛泽东一生革命政治活动史及其分期,找出这三史与毛泽东诗词创作史的内在联系,在20世纪世界史、中国史和毛泽东革命史三个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历史的框架结构中,寻找到毛泽东诗词创作史的固有的框架结构,从而作出符合毛泽东诗词创作实际的科学分期。

4、分期

4.1毛诗词创作史分前期,后期两大时期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史分前期(1901年—1949年9月)和后期(1949年10月—1976年)。

这样分期的依据是:第一,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获得胜利后,国际政治经济发生巨变,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世界政治新格局对诗人思想、政治活动、诗词创作无不产生深刻长期的影响。第二,新中国的成立,是有国际意义的划时代大事。中国社会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诗人一生诗词创作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诗人一生革命政治活动,分为两大时期: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前夕,是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后到1976年逝世,属于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两大时期中,诗人革命政治活动的任务、内容是不同的,这必然反映到诗词创作中来,这是诗人诗词创作史有前后期之别的主要原因。第四,诗人诗词创作本身,以1949年为界,前后有明显的不同。1901年到1949年建国前的诗词,都是反映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建国后到1976年的诗词,则主要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难曲折历程。诗人曾对何其芳说:“我60多岁才学近体诗,所以作得不好。古体诗我过去倒学过。”〔(7)〕其实,毛泽东1936年2月创作《沁园春·雪》获得极大成功后,就有作战略转移的趋势,即从写“词”为主转移到写“诗”为主。诗人60多岁以后确实大量地写近体诗。下面将详细论述这一问题。总之,以1949年建国为界,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无论从写作的内容上,还是从诗人主观追求的艺术目标上,明显存在着两大不同的历史时期。

4.2 毛诗词创作史存在六个更具体的时期。

我们仔细研究毛泽东创作诗词的历史全过程,发现其既有前、后期之分,又实际存在着更细、更具体的六个时期(或者叫阶段也可)。这六个时期是: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开国17年时期,文化革命时期。下面对这六个时期作具体的论述:

4.2.1 辛亥革命时期

本期始于1901年,终于1918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正处这一时期之中,且辛亥革命本身有一个准备、爆发和继续的长过程,故称这18年为辛亥革命时期。诗人以爱国的革命学生身份创作诗歌,主要学习写古体诗。

本期有诗作13首:(1)《顺口溜》1901年。(2)《五言诗·井赞》1906年秋。(3)《七绝·呈父亲》1910年秋。(4)《七绝·咏蛙》1910年秋。(5)《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1914年,与萧瑜合写。(6)《四言诗·题明耻篇》1915年5月。(7)《五古·挽易昌陶君》1915年6月。(8)《五律·初登云麓宫联句》1915年冬,与罗章龙合写。(9)《七绝·呈刘翰林联句》1917年夏,与萧瑜合写。(10)《五言诗·玉谭即景联句》1917年夏,与萧瑜合写。(11)《七律·游学即景》1917年夏。(12)《七古·游泳》1917年。(1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初夏。(本文中将毛泽东95首诗词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用1—95的数字编列序号,分述于六个创作时期里。)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8岁开始读私塾,13岁停学参加农业劳动,16岁入湘乡县东山高小学习,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秋因并校转入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春毕业。毛泽东学生时代的诗词写作,其性质是为一生的诗词创作打基础,作准备。在这一时期里、毛泽东转变了文学艺术观点。1915年,毛泽东写信给同学湘生说:“梁启超固早慧,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8)〕23岁的毛泽东改变了自己的文学诗词文章观点,从无用说转为百学之原说。在这一时期中,毛泽东广泛地模仿、练习了中国诗歌的各种体裁形式。他写了民歌,写了古体诗中的四言、五言和七言,写了近体诗中的七律、七绝、五律和五言排律等。在这一时期里,身为学生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把诗歌创作当做斗争的武器,参与自己人生的奋斗。本期诗作,在思想内容上已超越一般学生诗作难免的那种单纯,幼稚和浮浅。少年和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和出类拔萃之处,诸如特别爱好运动的个性,当家作主的强烈意识,反对保守和封闭的远见卓识,反抗束缚与压迫的革命心理,向旧世界勇敢挑战的坚强性格,改革人生道路的顽强意志,寻找人生大舞台的宽广胸怀,为国报仇雪耻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这些都在诗作中有鲜明的反映。诗作中且有新鲜独具个性的美学创造。诗歌创作培养了少年毛泽东的开放心理,帮助他改革父辈规范的传统人生道路。本期诗作是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时代精神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4.2.2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本期始于1919年,终于1926年。其间发生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历史大事。诗人以青年革命家、共产党人的身分开始诗词创作。

本期创作了六首诗词:(14)《四言诗·祭母文》1919年10月8日。(15)《五言诗·大沽观海》1919年。(16)《归园谣·今霄月》1919年。(17)《虞美人·枕上》1920年。(18)《贺新郎》1923年。(19)《沁园春·长沙》1925年。

这一时期,毛泽东从学校走上社会为生计谋职业、为发展找出路,是他一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初期阶段。1918年春,毛泽东发起成立新民学会,组织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他因此到了北京,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和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政治兴趣变大,思想变激进。1919年经上海回湖南,投身于五四运动,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人生道路。1920年夏秋之际,担任了湖南一师附小主事,这年冬天与杨开慧结婚。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到了一九二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9)〕随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投入了第一次大革命时代的各种革命实践,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在本时期八年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他处于人生道路的寻找、选择、变化和定型时期,其特点是从谋个人出路转变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出路。诗词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心灵历程。其诗词内容由抒发母子亲情、青春恋爱转变到赞美革命高于爱情、转变到抒发爱国革命志士忧国忧民心系大地沉浮的壮志豪情。

4.2.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期始于1927年,终于1936年。其时间跨度大致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吻合。诗人以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者、长征参加者和领导者(遵义会议之后)身份创作诗词。这一时期,也是诗人革命政治活动史上独立自主寻找中国民主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时期。在毛泽东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这一时期最为坎坷曲折,最为艰苦卓绝,磨难中出诗,诗歌助他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本期创作诗词24首:(20)《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21)《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22)《西江月·井岗山》1928年秋,(23)《四言诗·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年1月,(24)《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25)《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26)《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27)《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28)《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29)《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30)《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31)《菩萨蛮·大柏他》1933年夏,(32)《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33)(34)(35)《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到1935年,(36)《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37)《七律·长征》1935年10月,(38)《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39)《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40)《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41)《沁园春·雪》1936年2月,(42)《四言诗·嘤其鸣矣》1936夏,(43)《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年12月。

本期创作的特点是:所写题材、所表达内容全部是革命政治大事,且偏重于军事斗争生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救国等,无一首诗或词触及个人或家庭生活情感。这个时期是诗人诗词创作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创作高潮期,时间长达十年,唯有诗人政治处境和革命大局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年月,诗情才最汹涌澎湃,灵感才频繁出现,赋的诗填的词往往是美绝无比。1935年2月到1936年2月这不平凡的一年,是诗人一生诗歌创作史上的高潮年、丰收年,而1935年10月则是高潮年中的高潮月,一月之中吟诗填词四首,一生之中仅此一回。遵义会议的召开和胜利,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红军东征抗日,这些革命大喜之事,激发才华横溢的毛泽东,写出了平生最得意的诗篇词章。中国诗歌史要永远记载1935年2月到1936年2月这不平常的岁月,铭刻1935年10月这个弥足珍贵的月份。

4.2.4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本期始于1937年,终于1949年9月。诗人以中国共产党领袖、革命战争领导者身分创作诗词。这一时期,毛泽东处于一生中的第一次政治活动高潮时期,政治上高度成熟,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成就辉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诞生。

本期中诗人作诗8首:(44)《四言诗·祭黄帝陵》1937年4月5日,(45)《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6月1日,(46)《四言诗·戏改江淹〈别赋〉》1939年7月9日,(47)《五律·悼载安澜将军》1942年5月,(48)《七律·重庆谈判》1945年,(49)《五言诗·题〈中国青年〉创刊号》1948年12月,(5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51)《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本期诗词创作的特点是:第一,诗人创作的主要兴趣、艺术上追求的目标开始变化,明显表现出一种战略转移的态势。本期8篇作品全部是诗,古体4首,近体4首,近体诗中有三首七律。诗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创作20首词,3首古体诗,1首七律。两相比较,说明诗人艺术追求的中心目标已从“词”转向了“诗”。第二,诗人政治活动上的高潮带来诗词创作的低潮。抗战八年中,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稳固地上升并取得最高领袖地位,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在全党得到贯彻执行。诗人心态无意寄情于诗词,紧张繁忙的政治活动也使诗人无暇吟诗填词,8年里只写了四首工作中非写不可的诗,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严峻的政治斗争激发诗人,才写了一首七律《重庆谈判》。三年解放战争里,战局紧张多变,诗人心系大局安危,运筹帷幄,基本上无诗作,那首《题〈中国青年〉创刊号》的五言诗,是诗人1948年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话时向全党全军发出的号召。只有南京解放时,诗人情不自禁,才高歌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本期时间长达13年,诗作如此之少,8首诗大多数是因工作需要而写的。从创作数量和诗兴浓淡看,这一时期确实是诗人创作的低潮时期。第三,低潮期里出现小高潮。1949年4月,南京解放,诗人政治处境和革命大局到了豁然开朗的美好日月,诗兴勃发,一周之内吟诗二首。毛泽东一生中,每逢大喜、大顺,大定非赋诗或填词不能自已,这是诗人本色的又一鲜明表现。

4.2.5 建国17年时期

本期始于1949年10月,于1965年结束。这一时期诗人身为党和国家领袖、革命导师、久经考验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进入了一生政治上第二次探索时期,即为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诗人一心要实现他的伟大誓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0)〕他在1949年3月5日曾科学地论述道:“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到好象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1)〕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上海对人说:“我想把整个中国要紧的事办定,建设社会主义从欧洲到中国还不是很清楚的,我们不能吃人家吃过的馍馍。活着,多搞一点,比少搞一点好。我有信心,但是大家想的是否一致,我有顾虑。”〔(12)〕建国后,毛泽东主观愿望上要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创造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上的探索,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上的探索一样,又使毛泽东心潮逐浪,诗情昂扬,同时出现诗词创作的高潮。

本期创作的诗词有35首:(52)《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4日,(53)《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54)《浪淘沙·北戴词》1954年夏,(55)《七律·和周世剑同志》1955年10月,(56)《五律·看山》1955年,(57)《七绝·莫干山》1955年,(58)《七绝·五云山》1955年,(59)《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60)《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61)《七绝·观潮》1957年9月,(62)(63)《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64)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1958年,(65)《七绝·告马翁》1958年12月21日,(66)《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67)《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68)《七律·读报有感之一》1959年,(69)《七律·读报有感之二》1960年6月13日,(70)《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71)《七律·答友人》1961年,(72)《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73)《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74)《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75)《七律·改鲁迅诗》1961年,(76)《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77)《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78)《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79)《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19日,(80)《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81)《念奴娇·井岗山》1965年5月,(82)《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1965年5月,(83)《念奴娇·鸟儿回答》1965年6月,(84)《五律·改陈毅〈西行〉》,1965年7月21日,(85)《卜算子·悼艾地同志》1965年12月,(86)《七律·洪都》1965年。

本期诗词创作特点是:第一,创作涉及的题材面十分广阔,诗词所表达的内容特别丰富。第一次创作高潮期间,表现革命战争反映军事生涯的内容成为诗人创作的主旋律。而本时期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题材没有成为创作的主旋律,但诗人写出了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名篇佳作,如《水调歌头、游泳》等。审视历史、回顾革命征程、怀念先烈、悼念亲人和战友、批判旧社会、歌颂新时代、颂扬人民团结、高歌国家统一、尚武强兵军队建设等各方面的生活和斗争都异彩纷呈地出现在本期的诗词之中,反映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内容,成为创作的重点。第二,诗人以写七律为主,全力攀登近体诗创作的高峰。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出访苏联的旅途上,与费德林博士谈诗词时曾说:“中国至今没有人能超过李白、杜甫的诗才。……我们每个人都在考虑过去和将来、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吃老本罗,要不断地推陈出新。”〔(13)〕这段话对我们理解和认识诗人后期的诗词创作有很大的启迪。毛泽东在1936年以后的13年中只写诗不填词,在本时期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写诗23首、填词12首,这两个事实是值得研究的。这说明诗人在顽强地坚持不懈地向唐以来的中国近体诗作超越式的进攻。本期里,诗人写十三首七律,七首七绝,两首五律,只写了一首古体诗。

4.2.6 文化革命时期

本期始于1966年,终于1976年,诗人以党和国家领袖、革命导师的身分,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继续革命的心态创作诗词。这十年,是诗人人生历程的晚年时期,又是其一生政治活动上的又一高潮时期。他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认为这是做了一生中的第二件大事。对此,中共中央作了科学结论。

本期有诗作8首,词1首:(87)《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1971年9月13日以后,(88)《七律·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1971年9月13日以后,(89)《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90)《七言·外交家风采联句》1973年4月,乔冠华、毛泽东,(91)《五言·呈郭老》1973年春,(92)《七言·戏续李白〈梁甫吟〉》,(93)《五言·大事不讨论》1973年7月,(94)《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95)《贺新郎·改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1976年初。

本期创作特点是:诗人的诗词创作活动进入低潮,接近尾声。9首诗词中改作和与他人合作的有4首。9首诗词中既是工作中的话语或文章中的文字又是诗歌的也有4首,如《七言·外交家风采联句》,是毛泽东召集会议听取中美谈判情况汇报时,谈到乔冠华的诗作,引起毛泽东的诗兴,为乔诗续了后两句。《五言·呈郭老》是毛泽东在一文件上的批语。《五言·大事不讨论》是7月4日召见王洪文,张春桥对外交部工作批评时说的话。〔(14)〕本期诗词的内容和思绪都和诗人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密切相关,抒发了诗人面对林彪事件的复杂情感,表现诗人崇法反儒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对本期诗作的评价,当以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思想。

5、毛泽东诗词创作史的三个特点

5.1 前期重点攻“词”,后期偏重攻“诗”。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是从学习写古体诗和格律诗开端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创作期里,诗人没有写过一首词。到了新民主革命初期的后半期,诗人连续填三首词,这表明他果断地把“词”作为首先征服的高峰。这一追求持续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表现得更明显突出,诗人一鼓作气填词20首,仅仅写了四首诗,其中近体诗只有一首。这个时期是诗人诗词创作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创作高潮期,它又是诗人一生填词的高潮,他也果真写出一批词的杰作,如《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岗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而在这个高潮期的创作高峰年(1935年2月至1936年2月)所填的《沁园春·雪》则成为中国词史上的千古绝唱,空前启后。诗人豪迈地登上词创作高峰之后,便迅速向诗高峰前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诗人诗词创作史上的低潮期,也是从写词为主转向写诗为主的过渡期,其情形与新民主革命初期一九二0年开始连续创作三首词的情况相似。诗人赋诗8首,古体、近体各占一半。三首七律一首五律很有特色,尤其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大气磅礴,独树一帜。诗人侧重创作近体诗首战告捷。到了建国后十七年这一时期,诗人诗词创作史上的第二次创作高潮出现了,它也是诗人一生创作近体诗的高潮,他写出了一批近体诗的佳作上品,诸如《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律·答友人》、《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等。到了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这十年文化革命时期,诗人的诗词创作进入尾声期,但仍钟情于诗艺术,壮心不已。在诗词创作的巨大成就面前,毛泽东很谦虚。1975年10月,访华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谈到随行人员玛丽·施莱特别喜爱毛泽东诗词时,毛泽东摇摇头回答说:“成就太小。我也不会写诗。但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15)〕在诗与词这中国诗歌的两个领域,毛泽东对自己填词的成绩比较满意。1965年7月21日,诗人给陈毅的信中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16)〕毛泽东虚怀若谷。他的格律诗成就非凡,仅凭《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足以名垂诗史,衣被后世。

5.2 诗人政治处境决定其诗词创作兴趣浓淡

毛泽东一生在政治上作了两次大的探索,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探索即是在实践中求真知,实现认识领域的突破,解放心理领域的压抑。崇高的追求和沉重的压抑激发诗人奋发有为,诗魂处于激动不安之境,毛泽东此时最需要赋诗填词以吐豪情以寄壮志。两次政治探索期一是十年,一是十六年,它们都给他带来诗词创作的高潮。每次探索后,毛泽东随即进入政治活动高潮期,此时诗人处于自由驰骋的奋斗境界,诗神若即若离。政治活动高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使诗人的诗词创作迅速转入低潮。

5.3 两次创作高潮成就了大诗人毛泽东

在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史上,在延续了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在《诗经》以来的中国诗歌史上,毛泽东这两次诗歌创作高潮是要大书一笔的,因为它们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两次创作高潮中,毛泽东填词32首,赋诗27首,共创作59首诗歌,其中改他人之作有3首。独立创作的有56首。目前能读到的毛泽东诗词有95首,除去改作9首,与他人合作的5首,余下的81首便是毛泽东独立创作的作品。56首诗词在这81首诗词中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数量。这说明,毛泽东的大部分诗词都写于两次创作高潮之中。

197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39首本。这是诗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权威版本,所选诗词都经作者亲自作了校订。在这个本子中,有26首词,10首诗是两次创作高潮中的作品,它们在39首中占去36首。诗人自己选择的篇目表示着自我评价,证明诗人一生诗词创作的精华作品基本上产生于两次创作高潮时期里。

1986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50首本,邓小平题写了书名,出此版本的用意在于纪念诗人逝世十周年。这个50首本,在原39首本选目基础上又增选了十一首,是毛泽东逝世后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毛诗词版本。这个版本收入的33首词17首诗中,有第一次创作高潮里创作的20首词两首诗,有第二次创作高潮里写的11首词12首诗。50首选本囊括了毛泽东诗词创作中几乎所有的杰作和主要作品,而两次创作高潮期间创作的诗词竟在其中占有45首,占百分之九十。这个比例雄辩地说明两次创作高潮的重要地位。

注释:

(1)徐涛《毛泽东诗词全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293页。

(2)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

(3)王年一《大动乱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4)(16)季世昌《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南京出版社1944年12月版619页、739页。

(5)《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414页~415页。

(6)柏桦《毛泽东诗词全集》成都出版社1995年12月版321页。

(美〕R·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481页。

(7)(12)(15)胡哲峰.孙彦《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版119页、177页、124页。

(8)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8页

(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

(10)(1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1439页、1438页。

(13)《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费德林回忆录》,新华出版社1995年7月。

(14)贾思楠《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

标签:;  ;  ;  ;  ;  ;  ;  ;  ;  

论毛泽东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_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