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张涛

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张涛

张涛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 515100

【摘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效的成分,创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激趣导入、理论知识联系并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等方面加以促进。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激趣;活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58-01

传统的生物教学强调生物学科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说、看、演、练,没有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了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而要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在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下大功夫。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例如,讲《无机盐》时,提问“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经过的女儿国,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呢?”引出某偏远地区有个“女儿村”,因为无机盐“镉”的危害,导致十几年里出生的婴儿全是女婴,从而导入新课无机盐的学习。也可以先介绍央视《走进科学》栏目中的一期节目——《夜半鬼剃头》,在一个小村庄中,很多人的头发一夜之间整个完好的脱落下来,从而引起村民恐慌,怀疑鬼神作祟,最终依靠科学解开谜团:原来是因为村民饮食中摄入大量的稀有元素“镉”,致使毛囊整体收缩,造成毛发脱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要做到所涉及的例子应该与授课内容紧密联系,最好例子还要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避免为调动气氛而上成小学讲故事课。

二、与生活相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懂得活学活用,加深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农民要定期烧稻草”,由于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对烧稻草这样的现象是常见的,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自己愿意思考,也想知道为什么。可引导学生从学到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加以解释,学生经过讨论后自己解开了疑团,有成就感,也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又如,讲《细胞癌变》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潮汕人容易患食道癌?”引导学生从我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功夫茶、腌制食品等去思考。过烫的食物会诱发食道癌,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高,属于致癌化学因素之一。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记忆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用口诀巧记知识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知识点编成口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住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组成细胞的元素》时,可以把大量元素“C 、H 、O、N、 S 、P、Ca、 Mg 、K”编成“她 请 杨 丹 留 凌 盖 美 家”,微量元素“Fe、Mn、B、Zn 、Mo 、Cu”编成“铁 猛 碰 新 木 桶”。学生念起来像顺口溜一样,容易记住,也有兴趣听。

又如,讲《伴性遗传》时,把遗传病的特点编成口诀,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Y遗传病的特点:“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学生学起来犹如看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诀,简直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

四、用熟悉的文学诗句和民谚俗语联系所学的知识提问,巩固学习成果

浩瀚的古诗词中,有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诗句。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例如用著名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判断,这反映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

五、追求语言的生动性

生物科学首先注重的肯定是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可也不能忽视语言的生动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形象的比喻也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讲“蛋白质、糖类、脂质、ATP”关系的时候,可以把ATP比喻成“现金”,糖类比喻成“存款”,脂质比喻成“金银首饰”,蛋白质比喻成“房子”。能量消耗的顺序就像我们生活中消费顺序一样:先用现金,花完了到银行取款,再花光的话就动用家里的金银首饰去变卖,最后山穷水尽时只能卖房子,这样讲学生很容易就把这几者的关系理解后记住。

六、开展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曾有学生在写模块评价时这样写到:“对生物实验情有独钟”。开展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显微镜结构”时,如果教师只是把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展示,讲解它的结构,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无生趣,但是,一旦要给他们自己操作,便会兴致勃勃地认真听讲,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到细胞结构时那个兴奋劲,我想这就是学生喜欢上实验课的原因,让他们觉得有成就感。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来学好这门课。作为教师,应在搞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知学而乐学,肯定能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方红长 《培养生物学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7期.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