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何时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所以,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预设课堂环节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怎样评价?对意想不到的情景,应怎样处理?……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预设,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1.情境创设。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打造细节,创设适当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到哪里去玩?就让我们先去停车场看一看吧!”出示大客车、小客车和小轿车。叙述: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小客车和小轿车。接着追问:“谁来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了课本中的客车数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化,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
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镜:一个人有3把不相同的钥匙,能打开3个房间的门。由于忘记了哪一把是开哪间房门的钥匙,只好将这些钥匙一一试开。如果钥匙可以重复试开,问最多试开3次还是6次能把门全部打开?这样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变得精彩。
3.活动探究。《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比如在“认识米和用米量”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含有长度标签的绳子、纸条上用拃量一量,感觉它们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量。然后请学生猜测教室的门窗有多长、多少本数学书放在一起高1米、多少把椅子并排放在一起长1米等,然后再用尺量。这样,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米到底有多长。
二、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业是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学习效果信息的主要依据。精心设计、布置、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以下三种形式值得尝试:
1.师生共批。教师出示一份学生作业,然后师生共同批改。一些概念的判断题,可先让学生析题后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对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
2.组内互批。有些作业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一个小组,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要随时抽查,对作业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同时要注意复批。
3.随堂批改。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巡视中看对的题目随即批阅,看到错题时可暂不批改,只悄悄指出错误,让其订正。这样边巡视边指点,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效果既省时又及时,师生相得益彰。
三、多元评价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会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课堂上主要从“主动思考、积极合作、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比如:“做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你完成得真好!”……当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时,教师可表扬:“你的想法真有创见!”“佩服,老师竟没想到!”“你这个想法真了不起!”……这样,学生就能在内心形成强大的心理推动力,潜意识里产生了向表扬目标努力的渴望。当后进生回答对问题正确是,教师要重点表扬:“很好,你有很大的进步!”“你的进步很大,老师奖励你一颗星!”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时,教师也需激励:“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筋!”……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论文作者:刘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