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论文_张晴,沈梅云,廉靖贤

张晴 沈梅云 廉靖贤

(无锡市锡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101)

【摘要】目的:确定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病人肛拭及食品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及分析。结果:5份病人肛拭标本和1份半成品食品标本鸡肫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确定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176-02

Pathogen analysis on a case of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Zhang Qing, Sheng Mei-yun, Lian Jing-xian Xi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Wuxi City, Jiangsu, 2141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nfirm the reason for food poisioning.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field hygiene 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anus swab sampls and food samples for laboratory testing and analysis. Results Six strains of Vibriio parahaemolyticus were detected in these samples; 5 were from patients anus swab samples and 1 were from semi-finished food samples: chicken gizzar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for food poisoning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for food poisoning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is food poisoning incident was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Key words】Food poisoning; Vibrio parahemolyticus

2014年8月15日,我区东港镇某酒店发生一起因顾客食用烧鸡公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经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该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 中毒经过

2014年8月14日晚6点左右,居住在锡山区东港镇某小区的桂某某及其亲戚共13人,到该镇的某酒店用餐,餐后于8月15日00:00起至上午7:20相继有5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并伴有发热症状。病人经医院补液治疗后,已全部痊愈。

1.2 临床表现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15日00:00,主要症状恶心、腹痛、腹泻(30次左右)发热。其后,其余病人陆续发病,症状类似,其中腹痛5人,腹泻5人,恶心5人,发热3人,呕吐1人。末例病人发病时间7点20分。最重病例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两位病人血常规报告白细胞、中心粒细胞项目增高。以14日晚6点的餐次作为暴露餐次计算潜伏期,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13.3小时,平均7小时。

(1)潜伏期 最早的病人在15日凌晨0点发病,最晚的病人于15日7点20分发病。潜伏期最短为6小时,最长13.3小时,平均潜伏期7小时。

(2)临床症状 共调查到5名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并有发热,血常规报告白细胞、中心粒细胞项目增高等其它症状。病程1~2天。经医院经补液抗菌治疗后都已痊愈出院,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

2.实验室检查

2.1 标本采集

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现场共采集病人肛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2份(厨师、服务员各一名),冷冻冰箱内火锅用半成品食品3份(蛋饺、鱼丸、鸡肫),厨房砧板刨沫、备菜间抹布各1份。共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等6个项目。

2.2 检验方法

上述6个项目上分别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 4789.1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GB 4789. 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样品共12份进行增菌和平板培养,其中5份病人肛拭标本和1份半成品食品标本鸡肫标本在TCBS琼脂平板上出现光滑、湿润、蓝绿色、略带粘性、直径为2~3mm的可疑菌落。挑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短杆菌,并且具有多形态性。其余各份标本在各平板上均未出现可疑菌落。分别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经36℃±1℃,18h~24h培养后,进行嗜盐性试验和API 20E生化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1 嗜盐性试验结果

盐胨水(%)

0 3 6 8 10

- + + + -

根据API 20E生化鉴定试条的反应结果,经查API 20E编码手册,该可疑菌落为副溶血性弧菌。

同时,挑取6份标本的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凝集,血清型均为O3:K6。这和有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2]副溶血性弧菌免疫血清由日本生研株式会社DENKA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3.结果

经检验,上述5份病人肛拭标本和1份半成品食品标本鸡肫标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所检出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嗜盐性试验和API 20E生化试验结果以及血清凝集结果均完全相同。其余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

4.讨论

4.1 经检测5份病人肛拭标本和1份半成品食品标本鸡肫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而发病病例均有食用烧鸡公的共同进餐史,由此可以确定此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生熟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1]

4.2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引起中毒的食品也逐渐多样化,包括未煮透的海产品、各类熟食等,交叉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在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以血清型O3:K6较为常见,并且其致病性强于其他血清型。[3]此菌引起中毒的发生时间具有季节性特征,高温季节发生次数明显高于低温季节。本次食物中毒就是发生在气温较高的8月份。提示我们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应重视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由于该菌所致腹泻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有的腹泻呕吐比较明显,脱水严重,类似于霍乱;有的症状较轻,低热、水样便、恶心、呕吐,类似于肠炎;少数病例则有脓血便黏液并里急后重,类似于急性菌痢。由此,在致病菌的检查上应严格区别,以防误诊误治。

4.3 经流调人员现场调查,该酒店厨房内环境卫生一般,厨房间与外界相通处未安装防蝇防尘设施(纱窗、纱门、塑料门帘),备菜间与厨房相通处无门,用透明塑料门帘隔断。酒店内直接从事食品加工的操作人员未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规范操作。发病病例共同食用的红烧鸡肉(烧鸡公)所用原料冷冻鸡与半成品鸡肫的存放没有有效隔离。这说明该酒店的卫生管理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隐患,正是由于卫生管理的不到位,导致了这次食物中毒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厨房、熟食间及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刻不容缓。

4.4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防止食品加工交叉污染,食品规范加工、保存的卫生知识宣传和监督,增强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杜绝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飞,孙群露,刘晓峰等.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 (5):470-3.

[2] 包芳珍,黄世旺,方叶珍等.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耐热直接溶血素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 (6):608-611.

[3] 陈洪友,盛跃颖,屠丽红等.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茵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14,9(1):37-42.

论文作者:张晴,沈梅云,廉靖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论文_张晴,沈梅云,廉靖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