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论文_郭继勇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论文_郭继勇

摘要:在平常的历史新课教学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师们缺少提炼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造成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通过历史教育教学目标的追寻和在教学中构建核心目标的尝试,来改进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与价值。

关键词:现象;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核心目标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师必须终身研究的课题,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老师提出 “教学立意”,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包启昌老师提出“一课一中心”,上海历史特级李惠军老师提出“一课一灵魂 ”,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提出“教学核心目标”。各位专家学者的提法不同,但本意相近,就是历史的每一节课应当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设计,这个中心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把零散的历史史实归结于共同的价值观念之下来进行探讨。在这就我们就采用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的提法:“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发现,在平常的历史新课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教师们缺少提炼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意识和能力,造成课堂目标缺失、目标散乱等问题,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

一、以核心目标构建历史课堂

1.追问历史教育教学目标

在应试教育时代,历史教育教学完全服务于高考的指挥棒,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历史教育教学目标也就很单一,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分数。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推进的今天,再也不能如此简单粗暴的对待历史教学。近年来,专家学者讨论总结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当下我们历史课堂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历史就是人们重新建构过去持续不断努力的产物,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就在于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

2.在教学实践中构建核心目标

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为例,来说明如何构建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

这一课的知识能力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客观,主要关注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对考试来说有着重要价值,但对长远教育缺乏意义。过程方法目标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是意义重大,但是这样的目标在大部分历史课中都适用,不具有这一课题内容的独特性。情感价值目标往往与课题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不同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够传递不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

这一课中突出“民主制度建设”这一主题,更适宜作为该课的核心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按照“民主制度建设”的主题来处理教材内容:开展民主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容是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史料解读的过程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方法;这样既把握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又滋润了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对繁复的三维目标的一种提升,在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中,就有了一个起引领作用的核心,成为贯穿全课的主线,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学问题及教学评价都可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成就一堂生动、活泼、有思想价值的历史课。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促进

1.改进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

教师确定核心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深刻理解和重组,例如在上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时,可以将“百家争鸣究竟实在争什么”作为这一课的核心目标。以儒家和道家的“有为”“无为”之争,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之争为中心,展现“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解读原因,探讨影响,重新组织教材促进教学,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提升。

再如,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可以“晚清知识分子的困扰和抉择”为主题,即核心目标,把“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西学的内涵以及中西学的地位和关系上的认识和突破”为主线,归纳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呈现出的趋势是: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学习西方的层次不断提升。最后再探讨困扰的原因和抉择的意义。课堂中充分利用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感受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

确定核心目标,再以核心目标构建历史课堂设计,这样的课堂就深刻的具有了教师的个人色彩,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变革,使每一堂历史课都是思想的盛宴。

2.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历史课堂核心目标的设定要尽量关注现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学习的重难点,以围绕价值目标展开设计和教学为主,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价值。

如上述例子《百家争鸣》这一课,各家思想的区别和特点向来是较难落实的、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也是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内容。以儒家和道家的“有为”、“无为”之争,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之争为中心,使学生掌握了重难点,培养了历史解释的能力与方法,感受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先哲们的学术作风。

《“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课,以“西学的内涵以及中西学的地位和关系上的认识和突破”为主线,通过补充一些相关史料,理顺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演变的具体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和康梁等人维新思想,并体会其价值意义。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对中国的工业化、思想解放、制度变革、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明确了核心目标的历史课堂,把历史课堂以内容为中心转向以目标为中心,增加了历史课堂的厚度,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与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325113)

论文作者:郭继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论文_郭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