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新趋势论文

中非关系新趋势

曾爱平

2013年以来,中非关系在继承传统友好与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快速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新时代中国对非政策及其动向举世瞩目,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非关系体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内容和新趋势。

一、元首外交高层引领

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对非工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发展对非关系。2013年3月,他对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就访问非洲的先河。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连任后首次出访又包括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四个非洲国家。中非合作论坛(FOCAC)于2015年12月和2018年9月分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北京召开峰会,先后出台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涉及中非合作的各个领域。中非合作论坛连续召开两届峰会,前所未见。习近平主席已四次出访非洲,非洲各国元首也纷纷访问中国。新时代中非首脑外交之频繁,在中非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峰会外交和首脑外交的引领下,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非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也更加引人注目。

以出版的图书为重点,开发优质图书质量——内容和介质的重视,重视图书翻译、设计、定价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国际化人才打造,高效切换国际化语境。

第四次收集整理,是云南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年,受《阿诗玛》成功的影响,云南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组成了多支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7组,116人),分赴云南各地。云南不少的民族民间文学的经典文本,都跟这次收集整理有关。负责楚雄地区的是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和昆明师范学院,以55级学生为主。其中有后来留在文化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郭思九等(上述提及的《彝族文学史》就由郭思九参与编写)。此前在马游住过一年的郭开云也参与了这次调查工作。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本次会议产生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2019—2021年北京行动计划》两份成果文件,为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中非关系提供了纲领和指南。这次历史性盛会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空前团聚。54个论坛非方成员全部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包括40位非洲国家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北京峰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创历史纪录,是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二、“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保驾护航

在中非传统友谊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新理念。“真”是指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真诚希望并坚定支持非洲联合自强,推动非洲和平与自主可持续发展。“实”是指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实实在在,不务虚,不开空头支票,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中国信守对非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将继续为非洲发展提供应有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亲”是指中非一家亲,中非人民打交道时彼此之间拥有特殊的亲切感。“国之交,在民相知相亲”。它意味着中非关系更加重视人文交流,推动各阶层人民友好往来,确保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诚”是指中非坦诚面对彼此之间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精神解决中非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中非友好与合作更上一层楼。

考虑到中非发展不平衡,以及非洲国家更加弱小的实际情形,习近平主席倡导中国在处理对非关系时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甚至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开展对非合作时,应重义轻利,勇于担当大国责任和履行大国义务。它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开展对非工作时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和道德伦理,体现了中国对非新政策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六年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中国扩大在非洲维和行动,担当大国使命,维护非洲安全和稳定,为非洲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自2013年7月起,中国首次向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安全部队参与维和,担负特派团战区司令部和部队营区的安全警卫工作。同年10月,中国首次向利比里亚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2014年12月,中国首次向南苏丹派遣维和步兵营,负责保卫南苏丹平民。中国积极斡旋南苏丹冲突,尽力做好南苏丹政府和反对派工作。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在南苏丹及其周边国家频繁进行穿梭外交,建设性介入非洲国家内部冲突的政治解决进程。2017年7月,中国海军驻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正式成立,并派出首批驻军。该基地主要致力于维护亚丁湾等国际海域航运安全、打击海盗、维和、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是中国维护非洲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最新举措。2017年8月,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开始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出直升机分队驻扎海外。在中非开展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非洲国家普遍认可和欢迎。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立了“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和“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中国将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帮助非洲国家维护和平与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大亮点

港口和桥梁方面,首推中国招商局集团参与投资、中国建筑和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承建的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新港竣工运营。该港是亚吉铁路的终点和出海口,运营后提升了吉布提航运能力,带动该国和非洲之角地区经济发展。其次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了众多非洲国家的港口建设,如尼日利亚的莱基深水港、科特迪瓦的阿比让港、加纳的特马港集装箱码头、喀麦隆的克里比深水港、莫桑比克的贝拉新港、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集装箱码头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的泊位改扩建工程等。在桥梁方面,六年来中非合作完成了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斜拉桥、莫桑比克马普托—卡滕贝跨海大桥、坦桑尼亚基甘博尼大桥和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等标志性工程。

电力方面,诸多非洲国家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均由中国公司承建。它们包括科特迪瓦的苏布雷水电站、安哥拉的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乌干达的卡鲁玛水电站、尼日利亚的蒙贝拉水电站和宗格鲁水电站等。其他规模的水电站项目更是不胜枚举,如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水电站、津巴布韦的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建工程、刚果(布)的利韦索水电站、喀麦隆的隆潘卡尔水电站和曼维莱水电站、赞比亚的下凯富峡水电站、卢旺达与坦桑尼亚边境地区的鲁苏莫水电站、刚果(金)的布桑加水电站以及几内亚的苏阿皮蒂水电站等。除水电站项目外,中非还合作共建了一些煤电、风电、光伏和地热发电项目。中国公司还积极参建非洲国家的输变电站、国家电网和跨国电网联通项目。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我国深入到村的行政体系优势和互联网发展优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为抓手,以优质农产品为重点,建立健全供应链、生物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以电子商务牵引带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铁路方面,要首推中国交建在肯尼亚建设和运营的蒙巴萨至内罗毕标轨铁路。这是肯尼亚1963年独立以来建成的最大基础设施工程。这一“旗舰项目”正在向外延伸,目前正从内罗毕扩展至奈瓦沙,最终抵达肯尼亚与乌干达边境城市马拉巴,为未来的东非铁路网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是中铁和中土集团建设和运营的非洲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它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经济发展和地区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再次是中铁在尼日利亚实施的铁路现代化项目和阿布贾城铁项目等。其中,阿布贾至卡杜纳段已通车运营,拉各斯至伊巴丹段铺轨完成后进行了试运营。阿布贾城铁项目一期已竣工运营,二期正在建设之中。中国水电还参与修缮连接哈科特港至拉各斯的窄轨铁路。最后,中国公司还承建了安哥拉南部莫桑梅德斯主干铁路,并签署了埃及斋月十日城双线电气化轻轨项目,以及莫桑比克赞比西省莫阿蒂泽矿区至马居斯港铁路等。

在中非领导人的共同支持下,以及在“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的正确指导下,中非合作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硕果累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是其中最大亮点和耀眼名片,帮助非洲逐步打破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六年多来,中非在共建铁路、公路、电力能源、机场航空、港口桥梁、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收获。“要想富、先修路”,这一中国经验和理念在非洲日益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非洲融资建设了至少6200公里铁路、6500公里公路、20个港口和20座桥梁以及80座以上发电站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抗氧化、消炎、镇痛、免疫调节和降血糖等多种功效[15]。仙草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16],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冯国金等[1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草的槲皮素含量为0.18 mg/g。

机场与区域航空网络方面,中非合作共建了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多哥洛美纳辛贝·埃亚德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安哥拉奎托机场扩建项目、南苏丹朱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刚果(金)恩吉利国际机场改造工程、利比里亚罗伯茨国际机场升级改造项目、莫桑比克夏伊夏伊机场建设、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城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和哈拉雷国际机场扩建升级项目,等等。至少有14架中国“新舟60”飞机为中部非洲七个国家开通20条地区航线,致力于打造“非洲区域航空网络”。

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中非合作主要共建了陆上和海上天然气运输管线、液化天然气处理厂和海上出口终端等。相关代表性项目包括中石化在加纳建设的首个大型天然气基础设施工程、保利协鑫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承建的跨国天然气管道项目、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姆特瓦拉至达累斯萨拉姆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处理厂等。

公路方面,中国企业在几乎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都承担了相关项目建设。如今,去非洲访问或旅行的人,其踏上非洲的第一条公路很可能就是中国人修建的。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首条高速公路由中资公司修建,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乌干达坎帕拉—恩德培国际机场、塞拉利昂弗里敦—马塞卡、喀麦隆雅温得—杜阿拉、塞内加尔捷斯—图巴以及赞比亚卢萨卡—恩多拉高速公路等。很多非洲国家的首都环城公路、市政道路、边境公路,甚至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公路等,也都是由中资企业修建的。

四、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为了帮助非洲国家打破资金短缺的困境,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加大对非洲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其中包括提供无偿援助、两优贷款等。中非合作论坛还先后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投融资工具,鼓励和带动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力度。仅在2015年和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和北京峰会上,中国就承诺向非洲提供两个600亿美元的支持。其中,2018年北京峰会的600亿美元资金包括:(1)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2)200亿美元信贷资金额度;(3)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至少100亿美元;(4)成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其中,推动中国企业在2019—2021年期间在非投资至少100亿美元尤为值得关注。这是2018年北京峰会与以往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相比,在资金支持方面的最大政策变化。它主要是为了满足非洲国家对直接投资的期待以及减缓对自身主权债务压力的担忧,也顺应了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的意愿和需求。此外,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了十多家分行。南非等八个非洲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我国与赞比亚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并与摩洛哥等非洲四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中非金融合作方兴未艾,必将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中非产业投资合作日益密切。截至2018年底,至少有3700家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60亿美元。中非共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或经贸合作区,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重要依托与平台,推动中国对非产业链投资加快增长。埃塞俄比亚代表了这方面最为成功的案例,其中以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在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外卡杜姆镇建设的“东方工业园”为典型。该园已吸引近90家中资企业投资约6.4亿美元,从事水泥生产、木材加工、制鞋、汽车组装、钢材轧制、家纺、服装、日化、药品和食品等行业。在东方工业园的引领和示范下,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十多个工业园。其中,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承建了阿瓦萨、阿达玛和德雷达瓦等工业园。在吉布提,中国招商局集团和大连港集团联合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于2018年7月正式开园。该区主要吸引物流、贸易、汽车、机械、建材、海产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中国企业入园设厂。此外,在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乍得、赞比亚和南非等非洲国家,中国企业根据不同非洲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投资建设了类似的、规模不一的经贸合作区。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非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中国对非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非洲对华非资源类产品出口显著增加,其中农产品加大对华出口尤为明显。为了扭转中非贸易不平衡,中方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旨在鼓励和扩大非洲对华商品出口。中国不主动追求对非贸易顺差,2018年北京峰会特设立50亿美元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免除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参展费用。中国还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和中非自贸谈判。目前,中国已与毛里求斯结束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是我国与首个非洲国家谈判签署自贸协定。

五、践行大国责任维护非洲和平

“真实亲诚”和“正确的义利观”像是中国对非新政的两个轮子,帮助和确保中非关系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表明,中国开展对非合作,不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原则,而是要帮助非洲国家共同发展。这使得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在各类国际对非合作倡议或范式中,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中非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展望未来,中非合作潜力无限,前景将更加光明。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

考虑到产品的通用性,电机的电源选用AC220V,同时又要求可调速,通过比较各种电机的工作性能和条件,选用电子无极调速器。调速电机由接近开关控制,接近开关置于穴盘边。当有穴盘通过时,接近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电机运行;反之,电机停止转动,保证无盘停止落料,避免了基质的浪费。

首先,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共赢合作。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和天然合作伙伴。非洲国家日益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为非洲国家发展带来无穷发展机遇。非洲各国认同“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观,将继续加强非盟《2063年议程》和各自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迄今为止,非洲有40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已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除了中非合作论坛的资金支持外,非洲国家也有望更多利用“一带一路”的资金支持。2018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埃及提供5.1亿美元资金支持,用于乡村污水治理和太阳能发电等项目。这是亚投行首次向非洲国家提供投融资支持。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加入亚投行以及金砖新开发银行非洲分行在约翰内斯堡的落地运营,非洲国家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资金池中获益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

其次,加强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理和发展经验。中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等丰富了国际社会的治理学说,拓展了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和选择。中国从不向非洲输出自己的模式,但也不反对非洲国家从中国借鉴有益的经验,以更好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是中非执政党和双方政府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更好地解决非洲国家在发展道路选择等方面面临的困惑。

认真做好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高群众对科学种田的认识,改变“等、靠、要”的懒汉懦夫思想,提高青稞整体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林芝市提高青稞产量而努力奋斗。

再次,共同讲好双方合作的故事,把握好中非合作的国际话语权。中非关系迅猛发展引发部分西方和国际舆论的不解、质疑、抹黑和批评。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对中非合作进行“污名化”,指责中国在非洲是新的殖民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债权帝国主义者等。他们还指责中国在非洲迫害人权、污染环境、支持专制独裁政权。对此,中国和非洲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去牢牢把握中非关系的叙事和话语。只有中国和非洲国家才最了解中非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知晓中非合作的成就与问题,对中非关系最有发言权。中非应欢迎外部舆论对双方合作的建设性批评意见,但也应敢于回击无事实依据的造谣中伤。新时期中非合作已经重塑了国际对非合作规则,使国际社会更加积极和乐观地看待非洲发展前景。非洲不再是充满绝望的大陆,而是发展的热土,是全球经济繁荣的最后边疆。中非合作也改变了非洲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打破了非洲世界观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话语权。今后,中非应进一步加强这种良性话语权的建构,为双方共谋发展与振兴提供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彭安玉

标签:;  ;  ;  ;  ;  ;  ;  ;  ;  

中非关系新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