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探微论文_张琼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探微论文_张琼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还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积累

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现在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需从三方面入手:1.勤翻工具书;2.提出问题,善于思考;3.作文,从积累开始。

一、勤翻工具书

字词(音、形、义)对于初一阶段,基础字词的学习是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笔者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教师要切实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仅仅理论强调。教师不教“学”的方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教师不教“学”的习惯,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习惯有意识、无意识地传达给学生。譬如,查字典这个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我们是有的。我们习惯的是将不认识的字事先查出来,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基本不出现不认识的字,害怕碰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问得窘迫,觉得那是一件让学生瞧不起的事。查字典的事全由教师代劳了,学生自然也就无须去查字典了。碰到生僻的字,或者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教师不妨放下架子,让同学们把字典拿出来,自己动手查一查。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查查字典,再在课后偶尔布置一些需要查字典的作业,在刚开始锻炼时,也许会花费多一些时间,会使我们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笔者认为这种浪费是值得的。时间久了,他们自然而然就认识到字典的重要性。教师只靠说,一再强调字典的重要性而上课却从不用字典,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二、提出问题,善于思考

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能自行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笔者一般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如在学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了:这篇文章篇幅长,事件较多,脉络很难把握,能不能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化长为短,一目了然?问题一出,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分小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经过同学们的反复酝酿,最后归纳了四个小标题:

母亲——最初母爱的感觉

母亲——循循善诱的良师

母亲——催儿上进的阶梯

母亲——深夜劳碌的身影

这样标题整齐,使同学们对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

一篇文章有行文的重点,一篇课文有训练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习的重点而质疑问难。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文时,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象征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学们依据此学习重点作如下的自我提问:1.本文写了白杨树的什么?2.这与写人有何联系?3.如何运用此种写法来仿写一篇呢?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思路和思想有了深刻了解。

另外,小范围的讨论,学生往往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提出“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三、作文,从积累开始

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成功之路。积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作文,从积累开始。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你面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你在审美和创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习熟练技能的,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笔者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日记写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日记可写的太多了:像教师、同学、路友、室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像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日记。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文学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假期则要求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书籍,还要求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开学后,笔者没有急于学习新课文,而是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让他们广泛交流假期读的书籍,从而使大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采取每天解决“两个一”的办法,即每天先了解“一”个词的意思,然后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至今,学生的“词语集锦”一栏中已收入了600多个词语,日益增多的词汇量使学生尝到了甜头,每天的“两个一”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看书不能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了事,于是笔者把那些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里。

总之,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涪洋中学564300)

论文作者: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探微论文_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