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潘丹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潘丹

◆ 潘 丹 山东省庆云第一中学 253700

摘 要:高效课堂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得到终生学习的本领。实现数学高效课堂,需要对学生培养的能力有很多方面,关键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因势利导,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达到高效了,教学改革就不是空谈,就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改革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若想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会学,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创设情境要谨慎,应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内容和情境的和谐统一。创设情境决不能随心所欲,要定位恰当,“发于该发,止于该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为主要标准,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为最终目标。

2.尽量反复使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问题情境适当改造,这样既经济又前后呼应。但是不是为了反复而反复,是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掌握而又节省时间和精力。

3.情境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创设问题情境,不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做一些新“包装”,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因为该情境的给出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4.创设情境要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为教学所需,做到凸显实际、实用和实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一节课的开始,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要创设问题情境,课题引入时可能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概念环节有可能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质环节也可能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求知之欲,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使之成为“抛砖引玉,筑巢引凤”的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分层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是真正地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什么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只作了解的、不同小组的作业有什么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不流于形式。在完成概念、例题的教学之后,学生要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课后作业布置更应该分层次。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有的学生吃不消、有的学生吃不饱,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压力,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学”与“用”的完美结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达到全面培养人的根本目的。首先可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或补充的基本实例,让学生感知、了解它们的各个侧面,然后分析、比较,找出其不同点与相同点,从而概括出共同本质,抽象出新的概念来。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其次,关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概念进行合理的归类与灵活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并选定科学、客观、合理的分类标准,将各种概念系列化。同时,要帮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并在新概念中需要用到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性练习,使新、旧知识得以有效衔接,这也是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在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指导其怎样看、看什么,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观感。要留适量观察性习题,以便更好地巩固概念,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渗透、逐渐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军 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3,(04)。

[2]王有德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论文作者:潘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