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心理问题初探论文_霍光浦

职高生心理问题初探论文_霍光浦

霍光浦 山东邹平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鲁中高级技工学校 256200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从少年后期向青年初期的转化时期,处于人生中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在现行分流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又自然分成了两个庞大的集体——普高生集体和职高生集体。其中职高生群体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在全国来说有很多省市职高生的人数已达到50%左右,占据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半壁江山。

二十一世纪世界上最为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职高生将是二十一世纪繁荣我国经济的主力军,他们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是二十一世纪一线工作和建设的主要力量,职高生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二十一世纪劳动者的素质。然而,职高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普高生来说,他们是一个学业失败,自尊心受挫,易形成消极自我观念的群体,同时他们又要面对着就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

一、职高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强烈的自卑感

许多职高生表现为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形成学业失败者和低能者的自我心理定势,害怕被人看不起,不敢与老师、亲友、同学交往,生怕被他人笑话,自感消沉。

2.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厌学情绪严重

许多高职生对学习消极拖拉,作业抄袭敷衍了事,学习效率底下。经过对800多名学生调查发现:认为读书无用的学生占了26%左右,许多学生承认平时的作业大都是抄袭的。

3.逆反嫉妒心理强烈

许多职高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家长的劝导也进行顶撞,对老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表现出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身边好的学习榜样则认为是假积极,拍马屁,给予排斥和讽刺嘲笑,对那些被普高录取的幸运儿产生嫉妒,以至于对其讽刺挖苦造谣中伤,心怀仇恨,从而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

4.社交恐慌,冷漠孤独

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害羞、督促、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从而造成在心情上不痛快,无知心朋友可以倾诉,感到人际关系冷漠。从800多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看,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心情上不痛快,无知心朋友可以倾诉,感到人际关系冷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择业观念落后

对择业存在较大的自卑依赖和朝三暮四心理,追求高薪、工作轻松和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单位,面对众多的就业机会盲目从众,就业凑热门,哪里人多就去哪里,而过后又后悔,有的一年中连换3~4个岗位,最后还是失业了。

6.缺乏人生计划,得过且过

很多职高生缺乏人生计划,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职高毕业后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一直拿不准,故在学业期间无所事事,缺乏上进心;或者是过早地步入社会,感染上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习气,或出现早恋现象,把早恋看作是一种时尚、一种寄托、一种游戏,因而荒废了学业。

二、职高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职高生的年龄均处于15至18岁之间,从生理角度分析,这一阶段是少年后期向青年前期过渡的阶段,人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器官发育成熟,身高体重急剧增加,生理变化明显,尤其是性成熟这一突变,很容易使职高生感到紧张迷茫,无所适从,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心理因素

职高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而他们又认为自己完全成熟了,这一时期是心理动荡和矛盾冲突的时期,进入这一时期的职高生,各种生理机能已经基本成熟,但从心理上还处于“断乳期”,许多学生的心理行为还停留在少年时期,他们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成大人看,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许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因而对他们的烦恼和要求不能充分理解,从而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抑郁心理。

3.环境因素

职高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他们心理问题的形成也与这三大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对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都可能使职高生产生冷漠、怀疑、嫉妒、仇恨等心理倾向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社会的进步给职高生带来了更多的成功机遇,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对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自我品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理想,为他们以后取得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今日社会栋梁,学有所成,奉献社会。

论文作者:霍光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职高生心理问题初探论文_霍光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