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也有春天——有感于教师眼中的学困生考上世界名校论文_蒋巧君

“熊孩子”也有春天——有感于教师眼中的学困生考上世界名校论文_蒋巧君

蒋巧君(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复旦实验学校 浙江 金华 3220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125-01

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官方迫于政绩的压力要求考上“985”与“211”的人数只升不能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们为了对付全市各种过程性和终结性的抽测,“考考考是法宝,分分分是命根。”教学目标还是重在分数和升学率,课堂教学演变为一种机械训练的模式运作,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灵动和个别差异;教师心血投入到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课堂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无法从中体会到幸福和享受,只能承受负担与折磨。孩子们的春天在哪里呢?

一、令人惊喜的邀请函

2018年4月中旬的周末,最是山花烂漫时。叮咚一声,手机里传来新的微信:“小昊考上他心仪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啦,谢谢蒋老师一直以来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我马上上网查了一下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原来这是一所享有非凡国际声誉的曾被评为全球最佳时尚设计类高等教育机构,是世界艺术类学员的梦想院校。好震撼的消息,小昊终于踏上人生的坦途,奔向梦寐以求的属于他的诗和远方……

二、大人眼中的“熊孩子”

早在2008年6月某一天,我受教育部委派在香港为两所学校做交流服务工作快一年了,突然接到万里之外的小昊妈求助电话,希望我早点回家教教她家的“熊孩子”。8月底,我从香港飞回家见到了令父母揪心的“熊孩子”:长相端正、眉目清秀,大眼睛,高鼻梁,国字脸,没有一点傻相。当时的小昊才8岁,在本地名校读一年级,虽然每次考试交白卷,却能在课堂上快速抢答老师的成语填空题,对语文书上的文章能倒背如流,但是,上课常常走神,目中无光。父母的苦口婆心、拳打脚踢都无效。

面对愁眉苦脸的小昊父母,我问:小昊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做什么事?“看动画片,画漫画,在房间里布场景演戏……跟学习有关的作业和考试一点都不上心。”小昊父母你一言我一语滔滔不绝地数落不停。

三、望子成龙的长辈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家长心中的愿望,小昊的父母也不例外。如何让小昊学有所成,让他的父母放心呢?

我觉得应该先走进小昊的内心,充分了解他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发挥他的特长,开发他的潜能,树立起他学习的信心。兴趣是学习和进步的老师,用兴趣来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根据小昊父母的反映和我的观察,让小昊参加他自己选中的绘画教师的培训班。经过一学期的绘画学习,小昊创作了4本有故事情节的漫画本。小昊好好地把自己的作品珍藏起来。

小昊的绘画艺术水平虽然日趋见长,但是到了高年级,枯燥繁难的计算题,拐弯抹角的应用题,一串串陌生的英语单词,像一个个拦路虎阻挡小昊通往获取优秀成绩的阳光大道。他在别人眼中还是“学困生”、“熊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昊父母陷入深思: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学自己喜欢学的,做自己喜欢做的,让他幸福茁壮地生长呢?

四、因材施教的好学校

2010年的某一天,我代表学校在全市课改会议上做典型性发言,借用著名的教育漫画专家丰子凯先生的作品,形象地说明了教育者应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郭橐驼种树也说明同一个道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但是,学校真实情况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全面+特长”,相当于文化课是主食,兴趣课是点心,在多元评价上还是“卷面分数”为评价重要指标。到了初中,“以分数论英雄”,老师根本舍不得把时间花在书面考试后20%的学生身上。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成绩后20%的学生当陪客,忍受听不懂的课堂,浪费宝贵的光阴。面对小昊这样特殊的学生,如何让他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同时顺利升到初中、高中甚至心仪的大学呢?所以,在倡导多元发展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绿色评价。

小昊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学习几年后,参观了多次国际艺术展,参与了多次动手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小昊在因材施教的国际学校就读,身心愉悦地茁壮成长,身高达180厘米以上,健壮阳光,学有所爱。既开阔了国际视野,又提高了创作能力。

在小昊备考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日子里,恰逢国内的清明节和国外的复活节,在父母出游欣赏人间四月天的美景之时,小昊却能一人在家里认真备考,主动求教,非常懂事刻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是小昊一直向往的艺术殿堂,如果一次考不上,多考几次,也一定要考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是多么可贵的新时代少年该具有的核心素养呀!天道酬勤,小昊终于踏进心仪的大学深造。

五、漫谈我的教育观

小昊的个案既有偶然现象,也隐藏了偶然中的必然教育发展规律。反思小昊的成长历程,我更加坚信自己坚持多年的教育观:“熊孩子”也有春天!我们要充满爱心,努力做好下面几点,让更多“熊孩子”早点找到自己的春天!

一是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可能适性发展。最好的石头都是与众不同的,天底下没有两颗石头是相同的,所以学生的差异存在是自然规律,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学生特长选修课,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分层走班,从而实现学生多元发展。

二是做到优质小班,才有可能辅导到位。从理论上看,一个人管理20多个学生,才能可能有精力进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与孩子们心与心的零距离交流。对孩子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全面了解、引导。

三是做到静待花开,才有可能幸福生长。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育人从育心开始,以心换心,用心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漫长时间的滋养,心灵才能得到快乐地生长。

四是做到多元评价,才有可能多元发展。目前的中考高考政策,国内的初中高中老师还是过着两头乌的日子,带着镣铐跳舞,很累很累…

五是做到意志磨炼,才有可能登顶成功。人只要活着总会遭受各种痛苦或挫折,只有具备坚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人们常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很想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有效的。

教育策略的合适度决定教育的有效度。我衷心希望国家的中考高考评价政策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个性飞扬,让更多的“熊孩子”在春天里沐浴阳光,健康可持续地茁壮成长!

论文作者:蒋巧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熊孩子”也有春天——有感于教师眼中的学困生考上世界名校论文_蒋巧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