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新课程精髓 构建作文新理念论文_周海英

吸收新课程精髓 构建作文新理念论文_周海英

周海英 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中心学校 417709

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写作是语文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一直长期困扰着广大师生。今天,我从“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问题,旨在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尽微薄之力,并以此讨教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

一、中学作文教学中必须明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在写作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中的思想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极力潜隐这种写作精髓,在作文评价中,应把文章的思想性列为评价之首。

2.文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应竭力培养学生作品中的文学特色。教师应以教材为蓝本,指导学生从仿效开始,不断诱导学生走向文学的殿堂。

3.时代性原则。教师必须让学生扩大阅读范畴,经常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语言特色,从中汲取其语言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写作源泉,努力使学生的作文体现时代的特点。

4.审美性原则。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诱导学生发现美,审视美,从而使学生的作品中创造出美来。

5.创新性原则。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大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是各种教育改革的全部目的与归宿。

二、培养学生的全新的写作方法

1.激发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期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水平。引起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诱发学生写作动因,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是一种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课前谈话,结合时代要求讲写作的重要意义,创设作文的最佳情境,培养写作骨干,以点带面对学生作文中的一点小小的进步,均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受,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类指导,分类批改,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创办习作校刊、班刊,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专集,记录自己成长的脚印,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2.写真写实。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材料的真实,二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的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的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材料的不真实可以说是虚构,虚构的事物加以合理的处理也能教化人,而表情达意的虚则是虚伪。笔者认为作文中的虚构是允许的,虚伪却是诱人违背理性的,是不应出现在作文中的。而如今的作文说假话早以成风。其实这也是学生见识不广,单调的“二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唯一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更大范围的参与活动,体验生活,在文章中只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行了。

3.富有个性特点。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和为人处事风格。写是个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由于个人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或直露或柔婉,或奔放或深沉,或幽默,肯定各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近些年来的中考命题作文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中考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不同侧面来反映主题新生学生的选择,显示学生的个性与风格。

4.培养写作习惯。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可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认真构思,不写提纲不写作的习惯;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认真书写的写作习惯;一气呵成不断修改的习惯。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是勤写,其次教师应运用强化手段,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定向控制和改进,以保证良好习惯的形成。

5.恰如其分的评语。作文需要评语。评语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然而不少语文老师写的是什么样的评语呢?“中心突出”“选材典型”“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面对这冷冰冰的评语,学生会爱读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如果简单地写几句,又如何去建立写作档案呢?况且作文评语本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在这里,没有气恼,没有呵斥,没有居高临下,每一条评语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每一条评语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学生读者着老师 评语,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将受益终生。

6.注重修改。“改”和“写”不是写作过程中截然分离的两个阶段,应写中有改,改中有写。修改文章,在一般情况下,内容和语言文字应该并重,甚至把修改放在第一位,但具体到临场作文,语言文字的修改又显得更为重要,虽然文章的好坏不能完全取决于修改,但至少修改可以是一种补救,或者是锦上添花。

有句话说得好:“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是乐教,学生求学的最高境地是乐学。”我深知,要达到这种境界没有固定模式,也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最后让我们引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吧。

论文作者:周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吸收新课程精髓 构建作文新理念论文_周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