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感悟论文_王肖俊

构建“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感悟论文_王肖俊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传统的生态就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语文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语文课堂形式,对传统的课堂有继承,同时也有自己的引申,主要强调了学生与课堂环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语文生态课堂的特征表现为教学环境的生态化、教学要素的生命化、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性。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它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学科。教育生态学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科学的方法,从结构和功能上分析和研究一定的教育生态系统,探讨寻求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合理结构及其最优化教育生态结构和功能规律。通过物质、能量、信息流动促使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使其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教育生态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前者主要是研究一个国家领域内的教育系统的问题,后者主要是研究学校、教室、课堂、教学设备、课程等对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微观问题。

一、语文生态课堂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教育生态学来看,语文生态课堂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生态环境等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在课堂中,知识、情感态度、道德、技能等的传递和发展过程是一种信息流动过程,它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在语文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重视师生生态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透视文本生命以引起共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在满足师生生态主体的共性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推动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语文生态课堂的特征

1.教学环境的生态化

一个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是师生完整生命得自由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语文生态课堂的环境包括自然、设施、时空等因素构成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人际、信息、情感等因素构成的精神环境。第一,语文生态课堂的情境是和谐自然的。第二,语文生态课堂的人际交往环境是和谐互动的。

2.教学要素的生命化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生态因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都服务于三个基本生态因素。语文生态课堂中三个基本因素各有其特征。从教师方面看,教学要素的生命化表现为要体现教师的智慧。从学生方面看,教学要素的生命化表现为要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要素的生命化表现为体现教学内容的生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并不是狭义的语言的交流,而是一种新的课堂范式,是作为语文课堂生态系统的生态因素——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并作为对话的直接参与者,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三、生态课堂的起点――“生本”

生态课堂是由师生、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强调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独立存在,相对应的课堂也应该是服务于活生生的人的课堂。

课前,我们就应该以交流者、合作者的姿态走入学生群体,充分了解他们的经验、喜好和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笔者常用课前预习反馈形式了解学情,确定起点。

教育生态学的兴起,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徜徉其间,仿佛置身于这样一片树林:乔木撑开大伞,灌木自由结伴,花草互相衬映,鸟兽嬉戏穿梭……简单,自然,和谐共生。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营造怎样的生态课堂呢?结合语文课堂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习的合作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研组内一位青年教师试教《木兰从军》,其中“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段,他的操作思路是这样的。自读文本――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木兰是一位女英雄?――你想怎样赞美花木兰?教学过程被提前封闭在教师设计的“圈子”中,学生的生长被有限的“空间”束缚着。

组内老师一番出谋划策后,再次教学时过程如下。

师(出示句子):小朋友读读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句子中用了很多动词。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已经知道动词啦,那你来给我们指一指。

(生齐读“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生2:我发现它们很像,都是三个字的,动词后面跟着一个名词。

师:真了不起,它们的句式一样,写了木兰从军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这样的场面。(出示披战袍、跨骏马图)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木兰?(出示渡黄河、过燕山图,引导想象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渡”“过”能交换一下位置吗?……看来呀,这一个个动词还真值得研究。战争持续了12年,她立下了赫赫战功――

[出示:在多年的征战中,木兰()敌情,机智过人;()敌计,大快人心;()敌将,英勇无敌。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

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学生给出的答案真实、多样,有赞同,有质疑,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语言和人物形象真正在每个人的心中生长。

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之下,各式各样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常使我们的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而在这一背景之下,怎样理解并把握小学语文这一课程的实质,真正提升课堂活动的效率呢?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重要课堂。

论文作者:王肖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构建“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感悟论文_王肖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