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对”“副”的认知分析论文

量词“对”“副”的认知分析论文

量词“对”“副”的认知分析

金语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量词“对”和“副”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着细微差异,人们使用时也很容易出现偏误。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原理对量词“对”和“副”进行考察,探究它们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限制,希望能从认知语义和意象图式方面给出充分并合理的解释。以期加深对量词“对”和“副”的理解,且对量词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 量词;“对”;“副”;认知

一、引言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特有的一个词类,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近百年来,学者们从量词的分类、量词与相关成分(名词、动词、数词)的关系、量词的重叠以及量词的修辞色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研究。在涉及到具体的量词搭配问题上,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人,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语感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当我们被问及个中原因时,却往往只能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本文欲从认知语义和意象图式的角度对汉语中常见量词“对”和“副”进行认知分析,探究它们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限制。

近年来,移动支付市场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提供与商业银行类似的服务,吸引了许多原先属于银行的客户群体,这也使得银行资金分流情况愈演愈烈。而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其自身产品的便捷性及创新性,为客户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日趋发展成为多元化和多场景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来自金融机构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挑战。

二、“对”“副”的认知分析

(一)“对”“副”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

量词“对”“副”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其范畴成员也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收集的语料分析可知,量词“对”“副”既可以修饰具体事物,也可以修饰抽象事物。

1.量词“对”“副”对具体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

量词“对”“副”在对具体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上,都趋向于选择成对或成套的事物,例如:

(1)寻租和腐败是一对孪生兄弟。

(2)偏偏凑巧,这时水边卧着一对鸳鸯,浅水中有一只白鹤用一条腿静静地立着,一动不动。

1.2.1 挥发油的提取。取新鲜银杏外果皮破碎后,装入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重蒸石油醚250 mL,冷浸5 d。冷浸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低温回收石油醚,得到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淡黄色蜡状固体2.407 g,挥发油样品置于冰箱中4 ℃保存备用。

(4)湖南的大学者如王阊运之流撰了一副对子骂他。

(6)这些主持人并不一定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提高了音质和音色。

(5)百姗在我身旁坐下彼此无语,服务员走过来又送上一副餐具。

例(1)中的“孪生兄弟”是指相互配合的两人。例(2)中的“鸳鸯”、是指相互配合的两只动物。例(3)中的“染色体”是指相互配合的两种事物,人们把染色体归为成对存在的。例(4)中的“对子”是指由相同的两个事物所组成的成对的东西。例(5)中的例子相对于例(4)其意义范围更广了,张亚冰提出这“更充分体现了‘副’量词义的历史演变的轨迹,泛化的作用显而易见”(1),李计伟认为这是由“合二为一”进化为“合多为一”,因此例(5)中的“餐具”是指由多个不同的事物所组成的成套的东西。例(6)中的例子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的基本层次范畴,以此来表达引申义,“嗓子”喻指人的声音,人发出声音不仅是要靠嗓子,还需要器官、声带、口腔的配合。

由此可见,量词“对”“副”在对具体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上,虽然都趋向于选择成对或成套的事物,但其中仍有细微差距。①量词“对”所适用的具体事物类名词范围较广,包括人、动物和事物。量词“副”所适用的具体事物类名词范围较窄,主要是事物。②量词“对”“副”修饰的名词所包含的数量不同。“对”后的数量一般为二,而“副”后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③量词“对”所选择的成对事物名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量词“副”所选择的成对或成套事物名词是缺一不可的。④量词“副”在修饰名词性成分时比量词“对”有更深层的引申义。

这款洗衣机搭载行业首创AI透视眼功能,可光感探测技术智能感知洗涤液的污浊度、泡沫量,自动识别水的赃污程度。拥有11kg超大容量、90℃高温洗、中途加衣和智慧筒自洁功能,还能智能烘干。

前段日子遇上了一位在农业管理部门工作的朋友,他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成规模,应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大规模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就是上万亩,那样才可以统一管理,才可以节约人工,才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还有人多,或者在媒体的引导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规模化农业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所以懂不懂的人,一说到农业,就开始说一家一户、种植落后、土地分散等因素影响现代化进程,我只能说在他的评价标准下是没毛病的。

由此可见,量词“对”“副”在隐喻这种认知方式的促动下具有了称量抽象事物的能力,但在对抽象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①量词“对”倾向于选用与人的思维产物有关的抽象事物类名词。②量词“副”则主要用于修饰面部表情和情况、场景。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新疆的天山地区,生长着一种不惧严寒的美丽植物,它洁白的花瓣宛如荷花一般,当地人喜欢叫它“雪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雪莲。

Ungerer&Schmid(1996)提出,意象图式是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认知语义学的六条原则告诉我们,语义要素由空间结构构建起来(而非根据某些规则组合在一起的符号)。

(7)肯定与否定是一对相反的概念。

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模式,制定科学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技术,不盲目搞所谓的样子工程。针对本地区存在大量中低产田的现状,应该进一步重视中低产田改造,将中低产田改造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通过利用合适的灌溉技术,将中低产田的低产向着高产转变。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中低产田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9)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3)所不一样的一对染色体称之为性染色本。

(10)到了深圳大学,一副欣欣向荣的场面,学生的精神面貌跟内省完全不一样。

例(7-8)中体现了量词“对”倾向于选用“概念、范畴”这些与人的思维产物有关的抽象事物类名词,比如“一对提案”、“一对结构”等。例(9)中体现了量词“副”选用“……的样子”,例(10)中体现了量词“副”选用“……的场面”,我们可以认为量词“副”还能够修饰一些情况、场景,比如“一副烂摊子”。

2.量词“对”“副”对抽象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

8月二铵市场收获关键词“稳健”。内销市场上,秋季市场销售流向已经基本确定,经销商催货回运为主。当前,企业9月份出口订单已经敲定,在出口和内销市场需求双向支撑下,二铵国内价格或有望在9月中旬前后调整,预计幅度50元/吨。

(8)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是管理认识的一对基本范畴。

(二)意象图式

量词“对”“副”在对抽象事物类名词的语义选择上有较大差别。例如:

1.“对”的认知演变以及意象图式

《说文解字》认为“对”的本义是“应答”,原指一个动作,随着“对”的进一步语法化,逐渐演变成一应一答的两个各自独立的事物,最后又可以修饰“母女、父子、夫妇”等名词。结合上文中“对”的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用意象图式这种抽象的概念去解释,“对”表现出的是功能上的配合性,即配合图式。

2.“副”的认知演变以及意象图式

《说文解字》认为“副”的本义是“用刀剖开”,在“副”的虚化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剖开”的意义,尤其是体现在“副”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上。“副”常用来修饰“眼镜、手铐”等,“眼镜”和“手铐”通过中间部分连接起来,一旦拆分开来就无法发挥其整体作用了。用意象图式这种抽象的概念去解释,“副”表现出的是功能上的融合性,即融合图式。

还有一些例子值得我们去关注:

(11)这一次是他的老婆,但是,她拿来的耳环是一对耳环中的另外一只。

(12)“他就缺少一副耳环和衔在嘴里的短刀了,”思嘉想。

教室一下子安静了,看得出,家长们有些紧张。随着画面开始流动,电脑里传出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我给我的爸爸妈妈打10分。”“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很多家长热泪盈眶,我仿佛能听到泪珠滴落的声音。时光就像停滞了一般,没有人摆弄手机,没有人聊天,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屏幕上,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

例(11)中是为了突出一对耳环中的另外一只,体现了耳环的独立性,例(12)中则是突出两只耳环作为一副配饰,体现了耳环的整体性。

在不同的情境背景下,人们常常会选择不同的属性加以突显,以达到自己的认知目的。所以要想选用准确的量词,还需依据当时的语境。

本文以韩国教育人事资源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教育运营指南》[1]、2005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教育运营指南》[2]以及2015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总论——信息》[3]为主要参考文献,从领域名称、具体学习内容、各阶段性具体目标、信息道德教育等方面,比较2000-2015年间韩国颁布的三次中小学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以中国的习惯用语命名)的变化,分析韩国中小学通信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三、结语

汉语量词十分丰富,我们在此主要讨论了“对”和“副”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限制,并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分。邵敬敏(1993)说,“对”着眼于两个独立却又对立统一的关系,“副”着眼于内在联系,已构成了一个整体(2)。我们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对”突出功能上的配合性,强调对立统一,而“副”突出的是功能上的融合性,强调内在联系。希望我们所探讨得出的这一观点有助于为汉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思路,更能将其运用到本土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

注释:

(1) 张亚冰《量词“对”“双”“副”的认知语义分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冬梅.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6):56-60.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48-51.

[3]袁毓林.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2004(3):195-208.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2月:181和212.

[5]张亚冰.量词“对”“双”“副”的认知语义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0-63.

[6]李计伟.量词“副”的义项分立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72-77.

[7]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3):181-188.

标签:;  ;  ;  ;  ;  

量词“对”“副”的认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