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论文_王林林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论文_王林林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实验中学 719000

新课改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作为历史教师如何践行课改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还课堂给学生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就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塔尖的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可以记住30%。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从爱德加·戴尔理论可以看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都得让学生动起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课堂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老师在上课前要做好“三备”:

1.备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认真研究、整合、组织才能实现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备课时要明白教材中有哪些基础知识点、所备课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它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了解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目的,设计出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备课时要充分体现“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使命感”。

2.备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内在潜力等有所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尊重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使教学所设计的起点与实际学生学习的起点相吻合。而且备课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其阶段性,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在科学方法的形成上,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3.备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备教法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法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

三、做好教学过程的细节工作

1.导入奇妙而精彩。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在平时的积累中教师可以收集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视频、图片、漫画或文字资料等作为导课的素材。上课中导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心,就能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

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枯燥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图片、漫画、本土的资源等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3.抓重点巧设疑。教材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课眼”之所在,提问的设计要抓住“课眼”,从而使学生围绕“课眼”理解、掌握全课内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提问时要联系实际,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如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两岸健康发展的因素如两岸的交流的增多、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的会面、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阻碍两岸关系的因素如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台独活动的猖獗等,以此进行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设置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上要通俗易懂,在难易程度上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要具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4.注重课堂练习,突出训练的有效性。课堂练习题过难或过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善于设计,使课堂练习题紧扣教纲的重难点;形式要生动灵活,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通过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只有对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心思考、精心设计,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反思,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重要保障。进行教学反思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困惑以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所得经验,以便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才能使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也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论文作者:王林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论文_王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